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874篇 |
免费 | 221篇 |
国内免费 | 154篇 |
专业分类
测绘学 | 89篇 |
大气科学 | 181篇 |
地球物理 | 176篇 |
地质学 | 503篇 |
海洋学 | 136篇 |
天文学 | 9篇 |
综合类 | 76篇 |
自然地理 | 79篇 |
出版年
2024年 | 23篇 |
2023年 | 45篇 |
2022年 | 38篇 |
2021年 | 33篇 |
2020年 | 39篇 |
2019年 | 39篇 |
2018年 | 30篇 |
2017年 | 24篇 |
2016年 | 27篇 |
2015年 | 14篇 |
2014年 | 56篇 |
2013年 | 30篇 |
2012年 | 28篇 |
2011年 | 41篇 |
2010年 | 31篇 |
2009年 | 32篇 |
2008年 | 24篇 |
2007年 | 35篇 |
2006年 | 37篇 |
2005年 | 29篇 |
2004年 | 21篇 |
2003年 | 24篇 |
2002年 | 25篇 |
2001年 | 16篇 |
2000年 | 28篇 |
1999年 | 29篇 |
1998年 | 36篇 |
1997年 | 42篇 |
1996年 | 45篇 |
1995年 | 34篇 |
1994年 | 29篇 |
1993年 | 35篇 |
1992年 | 36篇 |
1991年 | 37篇 |
1990年 | 25篇 |
1989年 | 24篇 |
1988年 | 16篇 |
1987年 | 16篇 |
1986年 | 11篇 |
1985年 | 14篇 |
1984年 | 13篇 |
1983年 | 13篇 |
1982年 | 5篇 |
1981年 | 3篇 |
1980年 | 2篇 |
1974年 | 2篇 |
1964年 | 2篇 |
1963年 | 3篇 |
1958年 | 3篇 |
1952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24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12.
利用树轮宽度重建黄河源区1618—2009年5—6月最高气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采集自青海省雪山乡的祁连圆柏建立树轮宽度标准年表,将标准年表与黄河源区内4个气象站各气象要素作相关分析,结果显示整个源区5—6月最高气温与标准年表相关性最显著,相关系数为-0.65。根据相关分析结果,重建了黄河源区1618—2009年5—6月最高气温距平序列,重建方程经过逐一剔除检验,方差解释量达42.2%,具有一定的可靠性。重建序列在近400年间先后经历了8个较暖时间段和8个较冷时间段,暖期时段有1644—1656、1727—1746、1786—1797、1817—1835、1860—1885、1916—1934、1952—1968和1992—2005年,冷期的时段分别为1632—1643、1657—1696、1747—1764、1798—1816、1836—1859、1898—1915、1935—1951和1969—1991年。对比本次重建序列与杂多、青藏高原东部以及长江源的气温重建序列,发现以上序列在公共时段变化趋势一致,另外,一些文献和历史记载也证实了此次重建的可靠性。 相似文献
13.
14.
利用河北省唐山、秦皇岛、保定和邢台4个气象站1961-2014年逐分钟降雨资料,对历时120 min的年最大降雨量进行统计分析,采用模糊识别法对降雨过程进行分型,并通过芝加哥法推求出4个测站重现期2 a历时120 min的暴雨雨型。结果表明:(1)各站120 min年最大降雨量的多年变化趋势存在较大差异,其中唐山和保定两站的波动较为平缓,邢台站呈明显上升趋势,其气候倾向率最大;各站多年最大降雨量的极大值出现在1981—2014年间的个例数明显多于1961—1980年,且雨量的极端最大值均出现在1985年以后。(2)模糊识别法得到各站120 min历时降雨过程均以单峰峰值居前型为主,单峰峰值居中型次之,双峰雨和均匀型降雨过程的发生频率较低。(3)芝加哥法推求的各站历时120 min暴雨雨型均为单峰型,降雨过程的整体呈现先增大后减小的分布特点,雨峰时刻的降雨量和雨强最大,其中保定站雨峰出现时间最早,秦皇岛站最晚,保定和唐山两站的雨峰位置均超前整个降雨过程的1/3分位,秦皇岛和邢台站的则略有滞后。
相似文献15.
利用GPS信噪比(signal-to-noise ratio,SNR)观测值监测土壤湿度的精度直接受多径干涉相位与土壤湿度间的关系模型影响。传统方法基于线性模型,通过增加样本数量、排除特例提高普适性,但未合理考虑坡度、植被及天气等因素。基于上述因素短期变化可忽略的假设,引入时间窗口,采用自相关分析确定窗口长度,利用窗口内样本动态线性回归构建预测和插值模型反演土壤湿度。实验结果表明,引入窗口后,预测、插值误差分别下降17.4%和54.6%,相关系数上升16.2%和32.9%。插值模型利用了待估时刻之后的观测量,精度更高;预测模型精度略低,但更适于实时应用。同时,残差极大值与土壤湿度的上升之间显著相关。预测残差较土壤湿度具有极大值更小、时刻略微提前的时域特征。 相似文献
16.
17.
18.
利用GPS信噪比(signal-to-noise ratio,SNR)观测值监测土壤湿度的精度直接受多径干涉相位与土壤湿度间的关系模型影响。传统方法基于线性模型,通过增加样本数量、排除特例提高普适性,但未合理考虑坡度、植被及天气等因素。基于上述因素短期变化可忽略的假设,引入时间窗口,采用自相关分析确定窗口长度,利用窗口内样本动态线性回归构建预测和插值模型反演土壤湿度。实验结果表明,引入窗口后,预测、插值误差分别下降17.4%和54.6%,相关系数上升16.2%和32.9%。插值模型利用了待估时刻之后的观测量,精度更高;预测模型精度略低,但更适于实时应用。同时,残差极大值与土壤湿度的上升之间显著相关。预测残差较土壤湿度具有极大值更小、时刻略微提前的时域特征。 相似文献
19.
低应变法是检测PHC管桩完整性的一种常用、有效方法。以工程实例探讨PHC管桩低应变法检测要点,注意事项和应用效果。 相似文献
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