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篇
  免费   3篇
地质学   8篇
自然地理   9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2篇
  2019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3篇
  2012年   2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从地区生产总值、非农业人口数、专利授权量、固定资产投资额、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等方面,运用中心城市职能指数、经济联系总量、潜力强度与隶属度等模型,对长三角25个地级以上市区进行了空间重构,初步建立起由五大城市圈构成的城市群网络体系,并结合分形的相关理论对其进行验证。结果表明,沪、苏、锡、禾等7座城市构成了长三角的核心城市圈,宁、镇、扬、泰组成的南京城市圈与杭、绍、衢、金组成的杭州城市圈为长三角的半核心城市圈,而徐、宿、连、淮、盐组成的徐州城市圈与甬、温、台、舟组成的宁波城市圈则为长三角的边缘城市圈。  相似文献   
12.
山柞镇旬地区盆地体制与金属成矿关系   总被引:8,自引:4,他引:8  
山柞镇旬地区现今构造格架是在后泥盆纪秦岭造山过程中奠定的,秦岭北鄂尔多斯板块左行旋转,扬子地块向北挤压及左行旋转,使秦岭微板块沿商丹和勉略两条长寿深大断裂发生大规模的左行走滑,主要形成EW向的柞(水)—山(阳)断裂,镇(安)—板(岩镇)大断裂;伴随佛坪地块的隆滑而产生的NW—NWW向公(馆)—白(河)断裂、旬河断裂,形成和控制了山柞、旬阳热水盆地和镇安—青山隆起以及沿旬河的裂陷,控制了柞山镇旬地区金属成矿带的分布和最终矿床的形成。  相似文献   
13.
长江经济带从提出到上升为国家级重大区域发展战略,有着大河流域经济带形成的客观存在性与历史必然性。大河流域经济带往往都经历了“逐水而居的居住地—资源轴带(农牧业、矿业、水能)—交通轴带—工业产业带—城市密集轴带”的发展演变历程,其空间发展表现为“增长点”至“增长轴”,进而向“经济带”的转变,这种流域经济带的地理形态变化,蕴含着作为流域这一特殊而基本地理单元区域发展与空间演变的规律。由点至轴到带的空间演变,也推动着流域经济带由小规模到大规模,由低水平向高水平,空间上由点到面的演变过程。该演变不仅存在资源与区位等优势驱动,更有着生态环境承载力等的刚性约束,深刻反映出经济带发展中的地理环境载体的重要性。对长江经济带形成演变科学内涵与地理基础展开探讨,以期为新时期大河流域经济带绿色高质量发展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4.
城市服务功能在提升城市空间价值和人民生活质量的同时,对创造区域经济发展的正外部性和优化区域空间结构均有重要作用.该文在定量分析2002-2019年江苏省各县市城市服务功能的基础上,综合应用空间自相关分析、变异系数和多元回归分析等方法对地区城市服务功能时空演变特征及影响机理进行剖析.研究结果表明:研究时段内江苏省各县市的交通运输、信息服务和资金流通功能均快速提升,但3种功能的区域差异十分显著,苏南相关功能指数最强,苏北增速最快;当前江苏省城市服务功能结构正由过去的"四沿"向"五沿"方向加速转变,但各轴线间存在城市服务功能断层问题;城市行政等级、地均GDP、信息产业从业人数和每万人互联网接入用户数是江苏省城市服务功能演变最主要的影响因子.其中,城市自身综合发展水平是内生动力,城市行政等级是外生动力,以地均GDP等为代表的联动因子是动力基础.  相似文献   
15.
基于物流企业的长三角地区城市网络结构   总被引:6,自引:2,他引:4  
物流企业是承担城市间物流配送任务的专业化经济组织,在全球城市网络研究方兴未艾的今天,基于物流企业关联的城市网络研究还相对较少。本文以全国百强物流企业的总部—分支机构为基础数据,采用网络分析方法对长三角地区城市网络的空间结构及其影响因素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基于生产/生活性物流功能的长三角地区空间关联格局呈现出“一体两翼”(上海为龙头,苏浙为两翼)的发展态势,并有逐渐向苏中和浙南等地区扩展的趋势;“一主两副”的空间结构正逐渐被打破,并呈现出“Z”字形向“一轴多极”的网络空间结构转变和中小城市跨区域的空间关联存在断层等新特征;在企业利益最大化与交通信息技术变革的作用下,长三角地区城市网络的形成主要受到GDP与城镇化率的影响。  相似文献   
16.
基于交通信息流的长三角地区网络空间结构及其效率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叶磊  段学军  吴威 《地理研究》2016,35(5):992-1002
基于2015年长三角地区25个地级市之间的公路、普速列车、高速列车与信息网络数据,对流视角下该地区的网络结构特征及其效率进行综合分析与判断。研究表明:① 流视角下长三角地区网络结构呈现出“Z”字型向“一轴多极”的网络空间结构转变、网络中核心与边缘城市节点价值的此消彼长和“等级+网络”等新特征;② 现代化的交通与通信技术变革加速了高端生产与管理要素在区域的集聚与扩散,促使长三角地区呈现出明显的“核心—边缘”格局;③ 长三角地区网络化的综合效率一般,仅有少部分城市达到了最优,但各城市的规模效率相对较好,是未来综合效率提高的主要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17.
叶磊 《四川地质学报》2014,(1):F0002-F0002,F0003
<正>"地质这个行业,工作环境差、生活艰苦、劳动强度大,又不能照顾家庭,找到大矿的概率还只有1%。不过说也奇怪,干了这么多年,还真没想过转行。"田小林如是说。携带着罗盘、放大镜、地质锤这"三件宝",逢山开路遇水搭桥;挎着背包、带着干粮,吃咸菜、饮山泉,风餐露宿,披星戴月,以天为被,以地为床,走到哪个矿区就在哪个矿区安家……"是那山谷的风,吹动了我们的红旗,是那狂暴的雨,洗刷了我们的帐篷…"。这首《勘探队员之歌》伴随着几代地质工作者,踏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