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8篇
  免费   42篇
  国内免费   58篇
测绘学   6篇
大气科学   116篇
地球物理   15篇
地质学   55篇
海洋学   27篇
综合类   12篇
自然地理   27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3篇
  2022年   8篇
  2021年   12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20篇
  2018年   15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12篇
  2015年   7篇
  2014年   11篇
  2013年   11篇
  2012年   15篇
  2011年   7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8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8篇
  2005年   7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6篇
  2002年   7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5篇
  1997年   3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7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3篇
  1988年   3篇
  1987年   2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5篇
  1981年   1篇
  1980年   3篇
  1979年   1篇
  1978年   4篇
  1976年   2篇
  1975年   2篇
  1959年   1篇
  1954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5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81.
以呼和浩特地区35年(1971—2005年)气象资料为基础,运用数理统计理论,分析呼市地区沙尘天气变化特点,以及与降水量、气温、大风日数等因素的相关关系。结果表明:沙尘暴、扬沙、浮尘,在年际、月变化上具有一致性。沙尘天气的发生与降水量呈反位相,春季扬沙与同期降水量呈明显负相关。沙尘天气总体上与前冬平均气温和同年2月气温呈负相关;土默川平原全年沙尘暴日数与3、2月温度差呈正相关。春季沙尘天气与同期大风日数呈正相关。  相似文献   
82.
介绍杨志波教授运用中医内外联合疗法治疗斑秃的经验。杨教授认为斑秃多由血热风燥、肝郁血瘀、肝肾不足、气血两虚引起,其在临床中注重整体观念,病证结合,辨证论治,灵活用药,将斑秃分为血热风燥、肝郁血瘀、肝肾不足、气血两虚证四种证型,分别采用凉血消风散加减、逍遥散合桃红四物汤加减、七宝美髯丹加减、人参养荣汤加减,并配合中医特色外治法,采用自创外用方结合梅花针、红灵酊治疗,临床疗效显著。附验案1则,以资佐证。  相似文献   
83.
基于时变地震损伤模型提出酸性大气环境作用下多龄期钢框架结构概率地震易损性分析的方法及步骤;考虑服役龄期对钢框架结构抗震性能的影响,分别建立时变概率地震需求模型、时变概率抗震能力模型及时变易损性模型;在概率地震需求分析及概率抗震能力分析的基础上,得到多龄期(20年、30年、40年、50年)钢框架结构的易损性模型及易损性曲线。  相似文献   
84.
超高密度电法是一种新型、高效且实用的电法勘探方法,数据信息量是常规方法的数十倍以上.本文从超高密度电法的基本理论与数据采集方式入手,阐述了超高密度电法的全四极装置观测方式,推导了基于双线性插值、三角形剖分的超高密度电法正问题有限单元法求解方法;提出了超高密度电法的偏导数矩阵混合求解及最小二乘广义线性反演算法.以一个典型地电模型为例,分别采用超高密度全四极装置与五种常规排列装置进行正演模拟并反演成像,反演结果表明,超高密度全四极装置相对于单一装置采集方式具有探测数据量大、抗干扰能力强、数据反演异常结果能够更好的刻画实际地质情况的特点.最后,采用超高密度电法对倾斜板状体地电模型进行正反演,说明了该方法能较好的反映出地下电性的分布,有效提高物探解释的可靠性及勘探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85.
乌干达K油田位于Albert盆地,由于钻井数较少,地震资料品质差,沉积储层空间分布预测存在严峻挑战.根据岩心、测井、古生物、重矿物、粒度分析等资料综合分析后认为,乌干达K油田属滨浅湖环境,发育受边界断层控制的近源扇三角洲沉积,物源方向位于油田东南部,以低能长期的水下分流河道牵引流搬运为主.在沉积主控因素定量分析的基础上,将可容纳空间变化、物源供应及沉积物搬运等参数定量表征,并在年代地层框架约束下,通过正演模拟,再现地质历史时期地层沉积演化过程,建立了三维储层砂岩分布概率模型,进一步认识了研究区各层砂体的空间分布特征.将沉积演化模拟的砂岩分布结果转化为三维地质建模的定量控制条件,对沉积相模型进行约束,建立了更符合沉积认识的高精度相控地质模型,实现了扇三角洲储层砂体定量预测与表征.  相似文献   
86.
伏牛山付店地区钼铅锌矿田成矿物质来源及成矿模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东秦岭伏牛山山脉东段付店地区钼铅锌矿田是河南省重要的矿产基地,高温钼矿与中温铅锌矿在剖面上构成一个完整的成矿系统。钼矿成矿物质来源第一矿源层是太古界太华群中深变质岩系,第二矿源层是中元古界熊耳群底部火山岩系包括王屋山期石英二长岩系;据对太山庙燕山期花岗岩基和东沟花岗斑岩株的岩石学、岩石化学及岩石地球化学等方面测试发现,花岗岩演化结果富含钼质但不含铅锌,而石英二长岩类铅锌丰度值为最高。得出的结论为:由燕山期白垩纪花岗斑岩熔融太古界和熊耳群底部地层提供了成钼物质;石英二长岩经花岗岩浆熔融提供了铅锌物质。燕山期花岗岩浆活动为钼铅锌矿田提供了超高温超高压的成矿环境,通过熔融不同的含矿地质体储备了不同的矿物质,形成了不同的矿床。这就是建立矿田成矿模式的条件。  相似文献   
87.
对计算机的管理要求,一般应知道该机常见故障,管理该机的安全使用,通过IP与MAC地址控制其在网络上的唯一性.传统的设备管理程序只记录设备编号、价值、折旧等,对日常计算机维护毫无价值.假设一个单位有近千台计算机,传统管理已不可能对计算机使用情况了如指掌了,必须借助于计算机系统编程实现.  相似文献   
88.
本文拟探讨同生逆断层产生的正牵引构造对高频层序结构及沉积充填的控制作用。利用同生逆断层产生的次级构造要素正牵引构造这个视角来揭示构造与沉积的耦合关系具有其独特性与新颖性。在研究区岩芯、测井及地震资料分析的基础上,结合地质分析、构造平衡剖面技术及井震联合等方法对研究区同生逆断层断层要素进行分析,进而提出正牵引构造的特点以及其对高频层序结构和砂体展布的控制作用机制。研究表明:①正牵引构造的发育具有3个特点,即上盘形成局部隆起向上牵引弯曲的背斜;因应力反转形成沿背斜核部非对称分布的正断层束;其发育部位砂体发育程度低。同时,②同生逆断层正牵引构造对高频层序地层结构控制明显,其下盘地层厚度不仅较上盘明显增厚,且上盘地层因强烈的上拱隆升作用容易遭受剥蚀,从而导致平面上自下而上地层遭受削蚀范围逐渐增大的差异削蚀样式;同时,剖面上垂直断裂走向地层呈"厚—薄—厚"的展布样式。地层削蚀形成的局部不整合界面为层序地层研究的关键界面,其可为等时地层格架的建立提供依据。③正牵引构造引起的差异隆起的沉积底形控制了古水系的流动方向,因而决定了砂体的分散和充填样式。垂直同生逆断层走向方向,隆起背斜部位的砂体发育程度低,以砂泥交互和厚层泥岩夹薄层砂等非主力储层为主;与之相反,正牵引构造发育部位的背斜两翼砂体以厚层连片状主力储层占绝对优势。  相似文献   
89.
1引言Java是一种可以撰写跨平台应用软件的面向对象的程序设计语言,具有卓越的通用性、高效性、平台移植性和安全性,广泛应用于个人PC、数据中心、游戏控制台、科学超级计算机、移动电话和互联网,同时拥有全球最大的开发者专业社群。在全球云计算和移动互联网的产业环境下,Java更具备了显著优势和广阔前景。  相似文献   
90.
The Flexible Global Ocean-Atmosphere-Land System model, Spectral Version 2 (FGOALS-s2) was used to simulate realistic climates and to study anthropogenic influences on climate change. Specifically, the FGOALS-s2 was integrated with Coupled Model Intercomparison Project Phase 5 (CMIP5) to conduct coordinated experiments that will provide valuable scientific information to climate research communities. The performances of FGOALS-s2 were assessed in simulating major climate phenomena, and documented both the strengths and weaknesses of the model. The results indicate that FGOALS-s2 successfully overcomes climate drift, and realistically models global and regional climate characteristics, including SST, precipitation, and atmospheric circulation. In particular, the model accurately captures annual and semi-annual SST cycles in the equatorial Pacific Ocean, and the main characteristic features of the Asian summer monsoon, which include a low-level southwestern jet and five monsoon rainfall centers. The simulated climate variability was further examined in terms of teleconnections, leading modes of global SST (namely, ENSO), Pacific Decadal Oscillations (PDO), and changes in 19th–20th century climate. The analysis demonstrates that FGOALS-s2 realistically simulates extra-tropical teleconnection patterns of large-scale climate, and irregular ENSO periods. The model gives fairly reasonable reconstructions of spatial patterns of PDO and global monsoon changes in the 20th century. However, because the indirect effects of aerosols are not included in the model, the simulated global temperature change during the period 1850–2005 is greater than the observed warming, by 0.6°C. Some other shortcomings of the model are also noted.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