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8篇
  免费   23篇
  国内免费   3篇
地球物理   1篇
地质学   49篇
海洋学   13篇
综合类   11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1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7篇
  2011年   7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8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1篇
  2003年   3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3篇
  1998年   1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7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2 毫秒
51.
鄂尔多斯盆地下古生界油气地质动力学研究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9  
以鄂尔多斯盆地奥陶系烃源岩为主要研究对象 ,采用盆地动态数值模拟和成藏动力学的方法研究其地史、热史、生烃史及排烃史等油气地质动力学特征 .结果表明 :奥陶系总体上经历了原始沉积、抬升剥蚀、快速沉降、升沉交替和差异抬升剥蚀阶段 ;盆地大地热流值总体较低 ,奥陶系的古热流演化可划分为白垩纪前的较高热流和白垩纪后的较低热流两大阶段 .奥陶系烃源岩有机质热演化整体都已进入高成熟 过成熟阶段 ,生气强度大于生油强度 ,烃类相态以天然气为主 ;单位时间的排油、排气曲线为“多峰型” ,累计排气强度大于累计排油强度 ,具良好的天然气勘探远景 .  相似文献   
52.
碳酸盐岩烃岩排烃过程的模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评述排烃模拟研究现状的基础上,综合排烃研究的最新成果及若干碳酸盐岩烃源区的实际地质情况,认为碳酸盐岩油气运移的主要机理为压力驱动下沿微裂缝的独立烃相排出。含烃饱和度和破裂压力是控制烃类运移的二个主要因素,排烃遵循“压力增长--岩石微破裂--烃类排出--微裂缝弥合”这一往复过程;最后,将该模式应用于鄂尔多斯盆地的排烃研究中,定量、动态模拟出下古生界下马家沟组碳酸盐岩烃源岩的油史和排气史。  相似文献   
53.
碳酸盐岩烃源岩排烃过程的模拟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在评述排烃模拟研究现状的基础上,综合排烃研究的最新成果及若干碳酸盐岩烃源区的实际地质情况,认为碳酸盐岩油气运移的主要机理为压力驱动下沿微裂缝的独立烃相排出。含烃饱和度和破裂压力是控制烃类运移的二个主要因素,排烃遵循“压力增长—岩石微破裂—烃类排出—微裂缝弥合”这一往复过程;最后,将该模式应用于鄂尔多斯盆地的排烃研究中,定量、动态模拟出下古生界下马家沟组碳酸盐岩烃源岩的排油史和排气史  相似文献   
54.
运用裂变径迹分析方法,针对岔路河断陷与鹿乡断陷5个样品的磷灰石进行裂变径迹分析并结合盆地模拟研究表明,伊通盆地岔路河断陷自渐新世以来曾经历两期构造热事件,发生的时间约为24.9Ma~19.1Ma和6.9Ma~4.9Ma;鹿乡断陷自渐新世以来也经历了两期构造热事件,发生的时间约为30Ma~27.8Ma和22.6Ma~11.1Ma。伊通盆地在渐新世以来发生的二次抬升剥蚀均是从中部迁移至北部。岔路河断陷和鹿乡断陷磷灰石裂变径迹与样品高程均具正相关性,其中岔路河断陷21.8Ma以来的平均隆升剥露速率为7.034×10^-2mm/y,鹿乡断陷18.9Ma以来的平均隆升剥露速率为6.033×10^-2mm/y。上述热年代学认识同时得到了盆地地球动力学背景、地层划分与对比及火山活动等方面证据的支持,说明应用磷灰石裂变径迹技术可有效地分析伊通走滑-伸展盆地的构造活动历史。  相似文献   
55.
东海西湖凹陷天然气资源丰富,呈现出常规、低渗和致密气并存的特点,但以往的资源评价仅预测总资源量,未区分常规、低渗和致密气资源量,不能满足油气勘探开发实践的需要。以西湖凹陷内油气勘探与发现程度相对较高的次级构造单元西次凹为研究对象,在合理求取各项参数的基础上,选用容积法对西次凹已发现气藏的常规、低渗及致密气资源分别进行了定量评价,并探究了资源分级分布规律及其主要控制因素。研究表明,西湖凹陷西次凹天然气资源丰富,总体呈现出"致密为主,少量低渗"及"中浅层低渗,中深层致密"的分级分布规律;资源分级分布受多种因素的联合控制,其中储层是基础,烃源是关键。研究成果有助于探索建立适用于西湖凹陷天然气资源分级评价的方法技术,并可为研究区天然气勘探开发部署与决策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56.
西湖凹陷是东海盆地最有油气潜力、最有勘探难度的沉积盆地,储层类型多样且致密化严重是目前制约资源评价的重点难题之一。现有的储层评价标准并没有充分考虑到多样性储层并存的特征,对于储层的评价依然依托的是常规储层评价标准,并没有系统开展过多类型储层的分类、分级评价。在充分讨论西湖凹陷储层控制因素的基础上,遴选出储层发育的主要控制要素,建立了"微相-成岩-温度"三要素联控下的储层三元分级方案,并在此基础上,对主要目的段储层开展了分级评价,认为花港组储层以低渗特低渗储层为主,占总储层的35%以上,是未来主要的勘探类型。平湖组以常规和低渗储层为主。研究成果为后期资源量分级评价奠定了基础,也为国内外同类型盆地储层评价提供了借鉴。   相似文献   
57.
综合利用钻井、地震、岩心及区域地质资料,对渤中西环Bz3区的古沟谷和坡折带类型及特征进行了详细的研究,重点分析了不同坡折带类型在基准面旋回变化中对沉积体系的控制作用.并对有利的储集相带和区带进行了初步预测.研究表明,BZ3区存在U、V、W三种类型的沟谷和高位、低位、挠曲3种类型的坡折带,发育于Ⅰ台阶上的三角洲前缘相和Ⅱ...  相似文献   
58.
59.
沉积盆地热流体活动及其成藏动力学意义   总被引:19,自引:0,他引:19  
叶加仁  杨香华 《沉积学报》2001,19(2):214-218
在分析、总结国内外一些含油气盆地的典型资料的基础上,论述了热流体活动的若干重要表现形式及主要研究方法,强调了热流体活动对有机质热演化和油气生成的强化作用。根据控制热流体活动的主要因素之一---流体活动通道,将沉积盆地内的热流体活动类型划分为岩性型、不整合型、断裂型和复合型四大类。最后,探讨了热流体活动对成藏动力学研究的重要意义,认为其可为有机质演化异常提供新的成因解释途径,扩大油气勘探领域;为油气运移的研究提供线索,优化勘探目标选择;为成岩-孔隙演化的动态研究提供依据,预测深部储层发育层段.  相似文献   
60.
下古新统月桂峰组是东海陆架盆地丽水-椒江富生烃凹陷的主力烃源岩系.利用钻井、地震及烃源岩有机地球化学、古生物等资料,在烃源岩特征及其发育的构造-沉积与古气候背景分析的基础上,探讨了控制丽水-椒江凹陷下古新统月桂峰组烃源岩发育的主要因素,并建立了相应的形成模式.丽水-椒江凹陷月桂峰组烃源岩分布广、厚度大,存在多个厚度中心;有机质丰度较高,有机质类型以Ⅱ2型为主,处于成熟-高成熟阶段.月桂峰组烃源岩发育于分割性较强、相对封闭的湖泊环境和半湿润-湿润南亚热带型气候条件,以低等水生生物贡献为主.月桂峰组烃源岩的发育主要受沉积-沉降速率、母质来源及有机质保存条件等因素控制,其形成模式可概括为“快速沉降,湿润气候,水生有机质贡献为主,淡水-微咸水,弱氧化-弱还原环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