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0篇
  免费   11篇
  国内免费   80篇
地质学   111篇
  2024年   2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6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11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9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7篇
  2010年   14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11篇
  2005年   4篇
  2003年   1篇
  199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93 毫秒
51.
小秦岭文峪和娘娘山花岗岩体锆石SHRIMP U-Pb年龄及其意义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对小秦岭文峪和娘娘山花岗岩体进行的锆石SHRIMP U-Pb定年和岩石地球化学分析结果表明,文峪和娘娘山黑云母二长花岗岩体属于Ⅰ型花岗岩,是太古宙太华群高级变质岩系经部分熔融的产物。它们的成岩年龄分别为138.4±2.5 Ma和141.7±2.5 Ma,略早于本区拆离伸展活动的时限,暗示了中下地壳部分熔融形成的岩浆热穹窿和花岗质岩浆在上地壳的大面积侵位导致了小秦岭变质核杂岩的发育。花岗岩体的成岩年龄都早于本区金矿床的主期成矿时代,从时间上表明了花岗质岩浆活动与金矿成矿作用无直接关系。  相似文献   
52.
石家湾钼矿床位于东秦岭钼成矿带的西部黄龙铺地区,矿体主要分布于石家湾花岗斑岩外接触带的围岩中,呈细脉-网脉浸染状产出,属斑岩型矿床。花岗斑岩岩石呈斑状结构,斑晶与基质成分相同,主要矿物包括钾长石、石英、斜长石和黑云母。锆石的LA-ICP-MSU-Pb年代学研究表明,花岗斑岩的年龄为139.9~145.6Ma,加权平均年龄为(141.4±0.6)Ma(MSDW=1.00),侵位于早白垩世,与辉钼矿的Re-Os同位素年龄138Ma相近。岩石地球化学分析表明,石家湾花岗斑岩具有高硅〔w(SiO2)70.52%~73.04%〕、富碱〔w(Na2O)+w(K2O)为8.13%~9.12%〕、准铝质特征(A/CNK为0.99~1.13);稀土元素总量中等偏低(∑REE为145.27×10-6~156.97×10-6),富集轻稀土元素(∑LREE为135.38×10-6~145.97×10-6),中等Eu亏损(δEu0.65~0.71),标准化曲线呈右倾;微量元素以富集Rb、Ba、U而亏损P、Ti、Ta、Nb元素为特征。岩石具有较高的Sr初始比值(0.7073~0.7077)及较低的εNd(t)值(-14.8~-16.0)...  相似文献   
53.
54.
小秦岭大湖金矿成矿流体特征及矿床成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本文运用流体包裹体岩相学、流体包裹体温度测试、流体包裹体成分分析等方法,讨论了大湖金矿床成矿流体的特征和成矿机理。  相似文献   
55.
通过对陕西金堆城钼矿区花岗斑岩体和八里坡斑岩体进行地球化学测试,测得金堆城斑岩体的SiO2含量为72.89%~74.06%,MgO为0.07%~0.3%,稀土总量为43.29×10-6~93.94×10-6,稀土元素配分曲线呈右倾型,具有明显的铕负异常和弱的负铈异常(δEu为0.43~0.78,δCe为0.74~0.86),富集大离子亲石元素K、Rb、U、Th和Sr等元素,亏损Ba、P和Ti等元素。八里坡斑岩体的SiO2含量为69.87%~70.80%,Al2O3 14.93%~15.46%,MgO 0.28%~0.48%,Sr/Y比值大于60,稀土总量为125.23×10-6~139.63×10-6,铕为无异常或微弱的正异常(δEu为0.98~1.04),铈为微弱的负异常(δCe为0.92~0.96),富集Ba、U、K等大离子亲石元素,而亏损P、Ta和Ti等元素。金堆城斑岩体和八里坡斑岩体的岩石类型为I型花岗岩,Pb同位素显示金堆城斑岩体的Pb主要来自下地壳,但有地幔物质的加入,八里坡斑岩体的Pb主要来自下地壳。金堆城斑岩体的ε(Nd,t)值为较低负值(-13.8~-15.2),但ε(Sr,t)变化较大,为-46.4~13.6,八里坡斑岩体具有负低ε(Nd,t)值(-20.4)和正高ε(Sr,t)值(64.5~65.2)。金堆城花岗斑岩和八里坡花岗斑岩的Sr、Nd、Pb同位素与华北地块相似,这两个岩体的源区为华北地块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56.
张岩  方维萱  徐林刚  陈文  张志炳  叶会寿  刘丽红  王文浩  赵亮亮  吴皓然 《地质论评》2024,70(1):2024010014-2024010014
对氧化—还原敏感元素和生命必需元素地球化学性质和相关沉积矿产形成机制及其时空分布特征的分析、总结和归纳,有助于对古海洋环境演化与相关沉积矿产形成关系的深入认识,这对沉积矿床学理论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新元古代南华纪—早古生代早志留世,扬子板块周缘黑色岩系中依次沉积了举世瞩目的南华纪锰矿、震旦纪—早寒武世沉积磷块岩、早寒武世重晶石矿、镍—钼—钴多金属矿、钒矿和早志留世铀矿的完整沉积矿床系列,不同时代地层、同一时代不同沉积环境地层赋存不同类型的沉积矿产,有必要对其成矿机理进行系统研究、总结和归纳。本文在对氧化—还原敏感金属元素、生命必需元素和海底热液元素等元素地球化学性质综述的基础上,兼论了它们在结合黄铁矿矿物学对氧化—还原环境、生物生产力和盆地限制性分析方面具体作用;进一步结合新元古代—早古生代扬子板块古环境演化特征,对扬子板块周缘特定时代中特定沉积矿产的分布、成因机理进行分析、总结和归纳;最终得出扬子板块周缘相关沉积矿产,是在全球氧化事件、冰期—间冰期、Rodina大陆裂解大背景下,海洋中成矿金属元素得到长期积累,在特定时代区域性海水—海底热液—生物作用(根据不同矿种各有侧重)影响下,在相关重要元素地球化学性质的控制下、局部区域特殊氧化—还原环境的控制下形成的特定矿产的初步认识。最后,结合相关沉积矿床研究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下一步解决方案与展望。  相似文献   
57.
河南省洛宁县铁炉坪大型脉状银铅矿床地处华北陆块南缘熊耳山中生代变质核杂岩构造西部,由一组主要的NNE走向陡倾斜矿脉和一组次要的NW走向陡倾斜矿脉有规律地组成.矿脉以条带状、角砾状和晶洞-晶簇-梳状三种主要形式多阶段充填而成,按照主要矿脉的矿物共生序列可以分为四个阶段:铁镁碳酸盐阶段(I)、烟灰色石英-贱金属硫化物-银矿...  相似文献   
58.
59.
60.
骆驼山硫多金属矿床位于豫西栾川钼多金属矿集区,矿体主要呈似层状和透镜状产于新元古界栾川群三川组和南泥湖组的层间断裂带内的矽卡岩中,受NWW向层间断裂带的控制。该矿床在成因方面的争论的焦点在于:是否存在元古代的喷流沉积成矿作用?具有纹层状构造的硫化物矿石以往被认为是喷流沉积成因矿床的关键证据,但这种矿石结构也可能为热液交代成因。通过详细的野外地质观察,纹层状矿石在空间上主要产于矽卡岩与致密块状硫化物矿石之间,在透辉石长英角岩、矽卡岩及大理岩等围岩中也有分布,纹层状矿石交代了矽卡岩。针对纹层状矿石中的金属硫化物开展LA-ICP-MS原位微区分析,结果表明:(1)闪锌矿形成于中高温环境,其微量元素以富Fe、Mn、In、Co(均值分别为8.5%、6144×10~(-6)、321×10~(-6)和28.54×10~(-6)),贫Ga、Ge、Tl(均值分别为4.31×10~(-6)、0.98×10~(-6)和0.0476×10~(-6))等元素为特征;(2)磁黄铁矿和黄铁矿的微量元素组成均具有富Co(均值分别为57.75×10~(-6)和2787.68×10~(-6))、贫Ni(均值分别为19.24×10~(-6)和11.29×10~(-6))的特征,二者的Ni-Co关系图指示其与岩浆热液密切相关。以地质现象为基础,结合硫化物原位微区分析数据,笔者认为骆驼山硫多金属矿床中的纹层状矿石属于岩浆热液成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