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698篇 |
免费 | 118篇 |
国内免费 | 102篇 |
专业分类
测绘学 | 88篇 |
大气科学 | 76篇 |
地球物理 | 113篇 |
地质学 | 362篇 |
海洋学 | 108篇 |
天文学 | 10篇 |
综合类 | 71篇 |
自然地理 | 90篇 |
出版年
2024年 | 4篇 |
2023年 | 11篇 |
2022年 | 18篇 |
2021年 | 12篇 |
2020年 | 17篇 |
2019年 | 31篇 |
2018年 | 25篇 |
2017年 | 24篇 |
2016年 | 18篇 |
2015年 | 29篇 |
2014年 | 48篇 |
2013年 | 25篇 |
2012年 | 46篇 |
2011年 | 30篇 |
2010年 | 34篇 |
2009年 | 40篇 |
2008年 | 27篇 |
2007年 | 42篇 |
2006年 | 45篇 |
2005年 | 36篇 |
2004年 | 31篇 |
2003年 | 32篇 |
2002年 | 20篇 |
2001年 | 32篇 |
2000年 | 23篇 |
1999年 | 22篇 |
1998年 | 20篇 |
1997年 | 10篇 |
1996年 | 14篇 |
1995年 | 20篇 |
1994年 | 10篇 |
1993年 | 19篇 |
1992年 | 15篇 |
1991年 | 7篇 |
1990年 | 11篇 |
1989年 | 11篇 |
1988年 | 11篇 |
1987年 | 5篇 |
1986年 | 2篇 |
1985年 | 4篇 |
1984年 | 4篇 |
1983年 | 4篇 |
1982年 | 3篇 |
1981年 | 7篇 |
1980年 | 5篇 |
1975年 | 2篇 |
1963年 | 1篇 |
1959年 | 4篇 |
1958年 | 3篇 |
1957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91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01.
102.
玉树MS7.1地震地表破裂带及其同震位移分布 总被引:5,自引:2,他引:5
2010年4月14日青海省玉树县发生MS7.1地震,野外地质考察及室内遥感解译表明地震形成反L形地表破裂,长约50公里,宏观震中位于郭央烟宋多(33°3′N,96°51′E)。总体上可分为三段,北段与中段间有16km未发现明显地表破裂形迹,中段和南段呈左阶排列,阶区内发育有右阶羽列式破裂。玉树地震最大位移量不小于1.3m,以左行走滑活动为主,兼有挤压逆冲活动。玉树断裂是本次地震的发震断层,断裂南侧羌塘块体和北侧巴颜喀拉块体差异运动导致了玉树地震的发生。地震复发间隔108~185a。破裂南端与1896年强震破裂之间尚有20余公里未发现破裂,其地震危险性还有待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03.
修复对湖北洋澜湖富营养化与生态状况的影响:基于大型无脊椎底栖动物的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大型无脊椎底栖动物是水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评价生态系统状态的重要指标.本文比较了洋澜湖修复示范工程实施水域(修复区)和未实施水域(未修复区)水质和大型无脊椎底栖动物群落差异,并对湖泊生态状态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治理后修复区总氮、总磷和叶绿素a浓度显著低于未修复区,修复区透明度显著高于未修复区.共发现底栖动物30种,隶属于3门4纲12科,其中修复区29种,未修复区19种.修复区与未修复区软体动物的平均密度分别为369.3和34.7 ind./m2,平均生物量(湿重)分别为102.9和37.2 g/m2.耐污值指数和多度量指数评价结果显示,修复区生态系统状态优于未修复区.结果表明,结合透明度改善、鱼类控制与沉水植物重建等手段为主的湖泊修复能改善水质和生态状态. 相似文献
104.
通过对2个新型装配式混凝土框架节点和1个现浇混凝土框架节点进行拟静力试验研究,对比分析装配式混凝土框架节点破坏特征、滞回曲线、骨架曲线、刚度退化和耗能能力等指标。研究结果表明:新型装配式混凝土框架节点比普通现浇混凝土框架节点具有较好的滞回性能,较高的耗能能力以及较缓的刚度退化。在满足梁筋锚固长度要求的前提下,预制梁内钢端头长度增加使框架节点抗震性能稍有提高。装配部分后浇混凝土可以提高框架节点的承载能力和刚度。采用ABAQUS有限元软件对节点进行数值模拟,发现模拟结果与试验结果吻合较好。 相似文献
105.
为研究流域地貌形态特征的量化指标,提出基于高程分布概率的多重分形计算模型,结合大理河岔巴沟流域和大堡岔流域DEM数据进行多重分形计算,对流域地貌形态特征多重分形谱的表征意义进行了探讨。结果表明:流域地貌形态特征多重分形谱可以更加敏感、更加全面地对流域地貌形态的总体特征进行描述;多重分形谱的顶点对应简单分形的容量维,多重分形谱的宽度可以定量表征流域表面的起伏程度,多重分形谱的端点维数的差别可以间接地反映流域峰谷数目的比例;流域地貌形态特征多重分形谱能够分层次地刻画流域内部的精细结构,从而更加突出地表现异常局部地貌变化特征;流域地貌形态特征多重分形谱的无标度区间的合理范围,应该确定为DEM像元尺度到流域最大高程值的1.5倍左右最为合适。 相似文献
106.
107.
为了使测量结果更加科学,其不确定度的评定就越来越重要。在运用X射线荧光光谱法检测贵金属质量分数的过程中,测量系统以标准曲线法为基础,测量仪器直接给出测量结果,故可将该测量方法等同于直接测量。以样品Au750为例,探讨了测量不确定度的评定过程与步骤。结果显示,该方法测量结果的不确定度来源主要与测量系统有关,其主要的不确定度分量有标准样品的给定值与误差、仪器的分辨率、准确度以及校准不确定度等,忽略了环境及操作不当的人为影响因素。该评定过程简化,评定方法趋干合理。 相似文献
108.
实时测量深部三维地应力场分布及扰动规律对工程岩体稳定性分析至关重要,但目前仍缺乏成熟的针对深部软弱围岩的地应力测试技术及配套仪器。首先详细介绍了深部软岩地应力测试方法流变应力恢复法的原理与技术,随后针对岩体压力传感器传感单元的方位合理布设问题展开了深入的理论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如果六向压力传感器上半球的3个传感面法向布设为两两相互垂直,则下半球的3个传感面法向不能布设为两两相互垂直;如果上半球的3个传感面法向布设为两两相互垂直,则下半球的3个传感面法向不能与上半球的3个传感面法向平行,且下半球的3个传感面中不能有两个法向同时垂直于上半球任一传感面法向,下半球3个传感面法向与x、y和z轴的方向余弦值最好相差不大,且不能接近于两两相互垂直;如果上半球的3个传感面法向不两两相互垂直,从设计角度考虑列举了一种情形:上半球的3个传感面法向布设为与水平面夹角为45°,下半球的3个传感面法向与水平面夹角30°,上下半球的传感面法向在Oxy水平面上投影的夹角为60°,计算结果显示,此种布置方式是其中一种科学合理的布置方式。 相似文献
109.
在地质图空间数据库建立过程中,工作者可利用MAPGIS制图软件的先进性,通过不断摸索,创新,用简单而又高效的方法和技巧达到地质空间数据建立的目的。 相似文献
110.
经典的构造地质理论常以傅里叶级数对褶皱形态进行拟合,并根据褶皱层面不同位置的坐标值来确定傅里叶系数,进而用系数b3/b1比值来判别褶皱形状,现通过对褶皱层面产状的系统测定来求解傅里叶级数,并提出了判别褶皱形状的切线比图解。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