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90篇
  免费   121篇
  国内免费   127篇
测绘学   107篇
大气科学   86篇
地球物理   189篇
地质学   343篇
海洋学   75篇
天文学   21篇
综合类   45篇
自然地理   72篇
  2024年   6篇
  2023年   17篇
  2022年   20篇
  2021年   24篇
  2020年   30篇
  2019年   31篇
  2018年   31篇
  2017年   15篇
  2016年   27篇
  2015年   19篇
  2014年   22篇
  2013年   32篇
  2012年   23篇
  2011年   21篇
  2010年   37篇
  2009年   21篇
  2008年   38篇
  2007年   24篇
  2006年   26篇
  2005年   29篇
  2004年   33篇
  2003年   25篇
  2002年   38篇
  2001年   30篇
  2000年   20篇
  1999年   20篇
  1998年   24篇
  1997年   20篇
  1996年   18篇
  1995年   23篇
  1994年   31篇
  1993年   39篇
  1992年   25篇
  1991年   21篇
  1990年   15篇
  1989年   16篇
  1988年   5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3篇
  1985年   4篇
  1984年   10篇
  1983年   8篇
  1982年   6篇
  1981年   2篇
  1980年   3篇
  1979年   1篇
  1975年   1篇
  1958年   1篇
  195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3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281.
藏北双湖地区中侏罗世早期腕足动物群的发现及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杨遵仪  史晓颖 《地球科学》1990,15(3):251-256
  相似文献   
282.
生石灰与粉煤灰桩加固软土地基的微观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283.
284.
~(14)C制样真空系统和石墨制备方法是高精度低本底~(14)C加速器质谱(AMS)测量的关键,而碳污染、石墨产率不稳定和同位素分馏等问题是限制该技术发展的主要难题。为了降低传统在线还原法对制样系统长时间静态真空的要求和解决Zn-TiH_2/Fe火焰封管法中不可控的CH_4等问题,提高石墨合成的稳定性和控制本底,本文建立了基于Zn/Fe火焰封管法的~(14)C制样真空系统和石墨制备方法。通过比较Zn/Fe在线法和Zn/Fe火焰封管法对石墨束流性能以及标样的影响,发现Zn/Fe火焰封管法相较Zn/Fe在线法能明显克服大气泄漏问题,改善化学流程本底(0.24~0.32pMC),提高方法测年上限(47000~48000ya),同时石墨束流输出稳定。进一步利用标准样品和本底样品评估了Zn/Fe火焰封管法的技术特点,实验结果表明该法的精密度好(RSD=0.35%,n=20,标样OXⅡ),准确度高(IAEA系列标样的测定值与认定值线性拟合方程y=0.9969x+0.0013,R~2=1),实验本底低(无机碳46296±271ya和有机碳48341±356ya)。因此,该石墨样品制备真空系统及Zn/Fe火焰封管法技术具有石墨品质优、化学流程本底低、准确度和精密度高等特点,满足高精度低本底~(14)C-AMS测定石墨样品制备要求。  相似文献   
285.
卡尔曼滤波技术在暴雨中期预报中的应用   总被引:4,自引:3,他引:4  
魏文秀  任彪  杨海龙  史凤兰 《气象》1998,24(3):46-49
在河北暴雨中期预报系统中,应用卡尔曼滤波技术对ECMWF500hPa高度预报场进行了订正。通过对ECMWF500hPa高度场的多种订正试验,分析比较未订正的和各种不同订正方案的高度预报均方根误差,证明卡尔曼滤波双因子订正对于提高暴雨预报能力是有效的。  相似文献   
286.
武汉地区云地闪电特征及防护效率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武汉地区2006年3月至2009年2月云地闪电资料,统计分析了武汉地区云地闪电特征及其直击雷防护效率,为该地区的雷电防护工程设计和雷击风险评估提供参考依据。统计分析表明,武汉地区年平均云地闪电次数为45693次;负闪电占闪电总数的96.0%,平均负闪电强度为32.6 kA;正闪电占闪电总数的4.0%,平均正闪电强度为38.3 kA。4-8月闪电占全年闪电总数的96.9%,其中7-8月闪电占全年闪电总数的70.8%,9月至次年3月闪电仅占全年闪电总数的3.1%。正、负闪电强度主要集中在10-50 kA,平均陡度为12 kA/μs左右。通过统计分析,拟合出适合武汉地区大于某一雷电流幅值累计概率方程。武汉市新洲区西南部与黄陂区东南部交接地区和江夏区东部地区是闪电高密度中心,年平均闪电次数在8.5次/km~2以上。武汉地区建筑物直击雷保护范围按照1、2、3类防雷类别设计时,其绕击率分别为1.3%、3.3%和11.5%,反击率分别为0.1%、0.2%、1.6%。  相似文献   
287.
在气象预报方面,有相当多的人认为,预报质量不高主要是预报方法不好造成。因而,寻找更好的预报方法在人们心中占有突出的地位。然而,预报方法一个接一个地出现,而且有时一个比一个复杂,但预报水平却没有显著的提高。这种迹象说明,我们在寻找预报方法方面所做的许多努力对提高预报质量的作用并不大。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  相似文献   
288.
In this study, a composite source model has been used to calculate the realistic strong ground motions in Beijing area, caused by 1679 M S8.0 earthquake in Sanhe-Pinggu. The results could provide us the useful physical parameters for the future seismic hazard analysis in this area. Considering the regional geological/geophysical background, we simulated the scenario earthquake with an associated ground motions in the area ranging from 39.3°N to 41.1°N in latitude and from 115.35°E to 117.55°E in longitude. Some of the key factors which could influence the characteristics of strong ground motion have been discussed, and the resultant peak ground acceleration (PGA) distribution and the peak ground velocity (PGV) distribution around Beijing area also have been made as well. A comparison of the simulated result with the results derived from the attenuation relation has been made, and a sufficient discussion about the advantages and disadvantages of composite source model also has been given in this study. The numerical results, such as the PGA, PGV, peak ground displacement (PGD), and the three-component time-histories developed for Beijing area, have a potential application in earthquake engineering field and building code design, especially for the evaluation of critical constructions, government decision making and the seismic hazard assessment by financial/insurance companies.  相似文献   
289.
MPLS-VPN网络技术在新疆气象通信上的发展与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MPIS和VPN的介绍,结合中国气象局与新疆气象局的实际情况进行了分析.对新疆气象网络关于MPLS-VPN配置有一定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290.
黄彬  许健民  史得道  柳龙生 《气象》2018,44(10):1342-1351
2016年3月3—5日,渤海和黄海大部出现了一次大范围持续性的海上大雾天气过程。本文从卫星遥感监测上分析海雾在生成、发展和消亡三个阶段的形态演变特征。从海洋气象条件上分析了山东半岛东南近海没有海雾和海雾形态演变的原因。结果表明:(1)在海雾形成初期,在山东半岛东南海域有弱气旋性弯曲,大气层结不稳定,地面形势受低压影响,虽受偏南风控制,但湿度小,无水汽辐合,因此在山东半岛东南近海没有雾。(2)海雾的形成与低层的偏南暖湿气流有关,而这个偏南暖湿气流来源于西北太平洋,雾区对应着水汽辐合区,海气温差为0~1℃的区域与雾区吻合,在海雾发展成熟期,雾顶长波辐射导致雾体降温,出现气温低于海温的现象。(3)925~1000 hPa垂直风切变有利于海雾在逆温层内维持和垂直高度上的发展,形成有一定厚度的海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