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524篇 |
免费 | 165篇 |
国内免费 | 76篇 |
专业分类
测绘学 | 68篇 |
大气科学 | 62篇 |
地球物理 | 152篇 |
地质学 | 300篇 |
海洋学 | 58篇 |
天文学 | 22篇 |
综合类 | 35篇 |
自然地理 | 68篇 |
出版年
2025年 | 1篇 |
2024年 | 21篇 |
2023年 | 16篇 |
2022年 | 19篇 |
2021年 | 18篇 |
2020年 | 27篇 |
2019年 | 28篇 |
2018年 | 29篇 |
2017年 | 12篇 |
2016年 | 18篇 |
2015年 | 16篇 |
2014年 | 19篇 |
2013年 | 26篇 |
2012年 | 17篇 |
2011年 | 15篇 |
2010年 | 26篇 |
2009年 | 13篇 |
2008年 | 34篇 |
2007年 | 17篇 |
2006年 | 18篇 |
2005年 | 17篇 |
2004年 | 31篇 |
2003年 | 22篇 |
2002年 | 26篇 |
2001年 | 18篇 |
2000年 | 16篇 |
1999年 | 17篇 |
1998年 | 22篇 |
1997年 | 13篇 |
1996年 | 12篇 |
1995年 | 20篇 |
1994年 | 28篇 |
1993年 | 29篇 |
1992年 | 22篇 |
1991年 | 19篇 |
1990年 | 15篇 |
1989年 | 13篇 |
1988年 | 4篇 |
1987年 | 1篇 |
1986年 | 1篇 |
1985年 | 2篇 |
1984年 | 6篇 |
1983年 | 6篇 |
1982年 | 6篇 |
1981年 | 2篇 |
1980年 | 3篇 |
1979年 | 1篇 |
1975年 | 1篇 |
1958年 | 1篇 |
1954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76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621.
基于1:100万土壤空间数据库的有机碳储量估算研究——以中国东北三省为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最近建成的中国1:100万土壤空间数据库以及《中国土种志》和省级土种志的土壤属性为基础,共收集东北三省736个土壤剖面理化分析数据,估算出该地区土壤有机碳总储量,并分析讨论了土壤有机碳密度在空间上的分布特征。结果表明,东北三省土壤有机碳密度平均为16.13 kg/m2,在空间分布上的总趋势为东北部高,西南部低,密度较高的有机碳主要分布在原始森林、湿地及部分农业耕作区中。土壤有机碳密度最高的土类为泥炭土和沼泽土等土类,最低的为石质土、风沙土等土类。 相似文献
622.
623.
阿拉尔垦区土壤盐渍化治理与土地持续利用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塔里木河上游的阿拉尔垦区在开垦前主要发育着不同盐渍化程度的土壤。经过30多年的改造,垦区土壤盐渍化治理已取得了一些进展,但也还存在许多问题,解决好这些问题将是今后土壤盐渍化治理与实现土地持续利用的重点。 相似文献
624.
中国土壤温度的空间插值方法比较 总被引:14,自引:1,他引:14
利用中国698个气象站点1971~2000年的地面气候资料,采用三种不同方法预测中国0cm、20cm和40cm深度年均土壤温度的空间分布,其中普通克里格和泛克里格法直接以年均土壤温度数据为源数据、回归克里格法以中国年均气温数据和中国DEM数据为源数据进行预测。预测结果的准确性通过平均绝对误差(MAE)和均方根误差(RMSE)值来评价。结果表明回归克里格法预测的MAE值和RMSE值均为最小,说明其预测结果的准确性最好、预测的极端误差也最小;其次为泛克里格法;普通克里格法预测的效果最差。回归克里格法预测结果由于采用了中国DEM数据进行修正,在空间特征表达方面能够更好地表达复杂地形地区的局部变异,其平滑效应明显小于泛克里格法和普通克里格法的预测结果。 相似文献
625.
黄河口粉土强度丧失与恢复过程现场振动试验研究 总被引:4,自引:7,他引:4
在黄河口潮坪上选择典型研究区,进行了模拟波浪荷载的现场振动试验,利用轻型静力触探仪测记振动前、振动刚刚结束以及静置一段时间后土体贯入阻力的强度值,研究了海床土强度的丧失、恢复过程及影响因素。研究结果发现:模拟波浪荷载振动导致土体强度丧失发生在海底面下一定深度范围内,强度丧失量和恢复量沿深度呈抛物线型变化。振动后,土体表面排出的水和细粒物质环绕振动点周围形成一系列微型“泥火山”。振动导致土强度最大恢复量值与强度最大丧失量值出现在同一深度处;振动结束 2 h 后,土体强度超过振动前原状土体强度,振动使土体强度丧失与恢复受土体曾经历的水动力作用强弱、振动前土体的原始强度、振动荷载的循环次数、振动能量大小、土体的深度、静置的时间等因素的影响显著。黄河口海床土体强度独特变化规律的成因机理有待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626.
土坡有限元稳定分析若干问题探讨 总被引:35,自引:5,他引:35
详细探讨了用有限元方法分析土坡稳定所遇到的问题及处理方法 ,主要包括: 有限元前后处理 ;有限元计算范围及网格划分对计算结果的影响 ;安全系数的定义 ;最危险滑动圆心位置及临界滑动面的形状等问题。 相似文献
627.
作为整个城乡土地市场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农村集体建设用地市场的培育和发展已显得十分重要.本文对农村集体建设用地进行了界定,并就当前农村集体建设用地流转的现状、存在问题及其成因进行了详细分析,最后对农村集体建设用地市场的建设提出了若干对策. 相似文献
628.
电测深数值计算和解释方法的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简要地介绍了直流电测深正演计算的几种传统方法,并对电测深反演解释方法进行了分类;叙述了在电测深发展历史中有重要意义的数字线性滤波法的思想萌芽,论述了由Ghosh建立的数字线性滤波法的基本理论和基本公式,指出了数字线性滤波法的主要优点;介绍了近十年来电测深数值计算和解释方法的一些进展,其中包括各种反演解释方法和程序的大量涌现,滤波器设计方法的发展和各种滤波器的提出,各种电极装置下视电阻率、电阻率转换、滤波函数之间的关系及应用和线性滤波法不同的计算方法等方面的内容。 相似文献
629.
不同类型沉积物中脂肪酸的分布、演化和生烃意义 总被引:14,自引:2,他引:14
对近代海洋沉积物、泥炭、福山凹陷第三系泥岩、茂名盆地第三系油页岩和辽河盆地东部凹陷第三系沉积岩剖面等样品中脂肪酸类型和分布特征进行了分析与研究。结果表明以低等浮游动植物为主的沉积中,二元肪酸丰度相对比一元酸占优势。随深程度增加,沥青中脂肪酸高碳数相对减少,低碳数相对增高,偶碳估势逐渐消失。在辽河盆地东部凹陷埋深2266m的泥岩中发现脂肪酸仍具有偶碳优势,证明沉积有机质中偶碳脂肪酸优势可以保存到生油高峰前的较高演化阶段,对低熟原油烷烃的生成和具奇碳优势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630.
本文阐明了激电二次场和视极化率异常与矿体产状和导电因子的作用规律。给出几种常见规则几何形体上激电二次场和视极化率异常与矿体产状和导电因子作用规律的数量关系,并获得了一些重要结论:即在电子导体体积含量一定的体积极化条件下,矿体的电化学激电异常值是受极化体导电因子(μ)的饱和效应控制的。在矿体产状、大小和埋深均为一定的条件下,激电异常剖面曲线形状和特征,随矿体导电因子量值的大小而发生相应的明显变化。这些规律对实际找矿工作十分重要。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