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166篇 |
免费 | 20篇 |
国内免费 | 13篇 |
专业分类
测绘学 | 21篇 |
大气科学 | 2篇 |
地球物理 | 20篇 |
地质学 | 75篇 |
海洋学 | 4篇 |
天文学 | 10篇 |
综合类 | 24篇 |
自然地理 | 43篇 |
出版年
2023年 | 7篇 |
2022年 | 6篇 |
2021年 | 5篇 |
2019年 | 2篇 |
2018年 | 7篇 |
2017年 | 1篇 |
2016年 | 2篇 |
2015年 | 7篇 |
2014年 | 5篇 |
2013年 | 6篇 |
2012年 | 9篇 |
2011年 | 10篇 |
2010年 | 21篇 |
2009年 | 10篇 |
2008年 | 12篇 |
2007年 | 14篇 |
2006年 | 7篇 |
2005年 | 5篇 |
2004年 | 5篇 |
2003年 | 4篇 |
2002年 | 4篇 |
2001年 | 4篇 |
1999年 | 2篇 |
1998年 | 1篇 |
1997年 | 7篇 |
1996年 | 7篇 |
1995年 | 2篇 |
1994年 | 3篇 |
1993年 | 5篇 |
1992年 | 3篇 |
1991年 | 3篇 |
1990年 | 2篇 |
1987年 | 1篇 |
1984年 | 2篇 |
1983年 | 2篇 |
1981年 | 1篇 |
1979年 | 4篇 |
1965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9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01.
102.
103.
基于WebGIS的中国湿地信息系统研究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湿地被称为“地球之肾”,具有独特的生态结构与功能。中国湿地面积约占全球湿地面积的10%,但近年来湿地面积逐渐萎缩,已造成了极为严重的生态恶果。因此总结以往湿地研究成果,确立包括遥感在内的各种湿地信息提取方法,形成包含各种湿地信息的湿地数据子库和管理操作这些数据的湿地信息系统,并确立湿地信息的共享与发布机制,从而加快湿地科研步伐,成为湿地与遥感科技工作者共同关注的问题。WebGIS技术是GIS融合Internet技术发展起来的新技术,具有对大批量数据进行有效的分析管理和快速的查询检索功能。基于WebGIS技术的中国沼泽信息系统的建立有效地满足了湿地科研和开发保护的需要。 相似文献
104.
105.
利用6种统计模型对吉林省石头口门水库、松花湖CDOM吸收光谱曲线(350-650nm)进行拟合,从统计F值大小和归一化残差两个角度均证明双曲线模型效果最好;采用15个波段范围拟合CDOM吸收均值光谱斜率S,单指数模型S值变化幅度较大,平均变异系数为12.41%;而双曲线模型S值相对稳定,变异系数为5.85%.将双曲线模型应用于生物光学模型,研究表明双曲线模型可以反映CDOM时空变化规律和物质组成;且双曲线模型拟合光谱斜率S值与CDOM特征波长吸收具有很好的负相关关系,呈幂指数递减,决定系数达0.8137. 相似文献
106.
青藏高原地区分布的湖泊数量众多、面积较大、分布范围广泛.受制于恶劣的自然条件,对该地区湖泊的光学吸收特性以及光合有效辐射衰减系数(Kd(PAR))的研究鲜有成果.本文依据2014和2015年间采集的13个典型高海拔、湖泊面积较大的湖库的现场实测数据和实验室测定数据,分析了采样湖库各个采样点的Kd(PAR)特征以及有色可溶性有机物(CDOM)、藻类颗粒物吸收及非色素颗粒物吸收特性,计算并分析了Kd(PAR)与透明度以及光学活性物质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青藏高原地区各湖库平均各项颗粒物吸收系数均较低,总颗粒物吸收系数在400~700 nm波段内不超过0.14 m~(-1)、CDOM吸收系数在355 nm波长处最高,为1.23 m~(-1)、最低接近于0、藻类颗粒物吸收特性不明显;实验数据完整的巴木错、格仁错和班公错的主导吸收组分各异,其中巴木错为CDOM吸收主导,格仁错与班公错为非色素颗粒物吸收主导;青藏高原采样湖泊总体Kd(PAR)平均值较小,仅为0.26 m~(-1),样点最大值出现在可鲁克湖(1.17 m~(-1)),最小值出现在普莫雍错(0.10 m~(-1));在采样湖泊中Kd(PAR)与透明度呈显著相关;Kd(PAR)与CDOM的相关性最强,叶绿素a浓度次之,与总悬浮颗粒物浓度的相关性最不显著. 相似文献
107.
基于遥感与GIS的中国湖泊形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于2010年Landsat TM/ETM数据,结合Google Earth影像和其他资料,采用面向对象的分类方法,以30 m的分割尺度对图像进行分割,并通过比值指数、归一化差值水体指数及谱间关系等指数来提取水体信息,将水体分为河渠、湖泊及水库坑塘3类,并对分类结果进行精度验证,最终得到中国湖泊空间分布信息;以此为基础,计算出反映湖泊形态的景观指数(如形状指数、近圆形指数及分维数等),并结合湖泊的面积和湖泊岸线长度来说明湖泊的基本状况及其形状的复杂程度。结果表明:利用面向对象分类方法可以得到较高的分类精度,3种类型水体分类的总精度为93%,湖泊分类精度达到90%以上;在中国内陆,面积大于1.0 km2的自然湖泊2 477个,总面积约77 934.72 km2;在5个湖区中,青藏高原湖区的湖泊面积最大,占湖泊总面积的54.34%,其形状指数和分维数均值为最小,湖泊形态比较简单;东部平原湖区降雨充沛,水系发达,其形状指数和分维数均值最大,湖泊岸线更加曲折,形态复杂多变;通过分析得出,形状指数与分维数有明显的相关性(R2=0.95),湖泊岸线分维数值越高,其形状指数越大,岸线越复杂。 相似文献
108.
GPS目前在测量领域得到了广泛应用,WGS-84是其所采用的坐标系统,而我们目前的测量成果普遍使用的是以北京54、西安80坐标系统或是地方独立坐标系为基础的坐标数据。在实际的应用过程中就需要我们进行坐标基准的转换和统一。目前,坐标基准转换的方法有很多种,本文选择两种转换的方法进行研究,一种是七参数转换法,一种是四参数转换法。论文采用GPS静态测量的方法,实地采集了多组数据,采用四参数和七参数法,实现了WGS-84与地方坐标系的参数转换,并对两种转换方法得出的结果进行了比较。 相似文献
109.
110.
沙漠流动性的气候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流动性是沙漠或沙丘的突出特征之一,是风沙运动的产物,与气候关系密切.然而,目前尚没有被广泛接受的沙漠或沙丘流动性与气候关系的研究成果和评估方法.本文简要评述了在沙漠流动性和气候关系方面的一些代表性研究工作,讨论了目前研究存在的问题,展望未来发展趋势.研究者们曾提出风蚀气候指数、输沙势以及沙丘活动指数,试图表达沙漠流动性与主要气候要素,如风速和降水量之间的关系.风蚀气候指数主要针对土壤风蚀,根据风沙活动强度与风速以及土壤湿度的经验关系,通过风速和降水-蒸发指数表达气候侵蚀性.输沙势针对流动沙丘的形成和发育环境,适用于表达干旱流动沙丘区的潜在风沙活动强度.沙丘活动指数与风蚀气候指数类似,但更适用于流动或固定沙丘区,是判断沙丘流动程度的指数.沙漠的流动性不仅与气候特征有关,而且与当地总体地理环境背景、地表沉积物物理化学性质等有关.沙漠的流动性变化相对于气候变化具有滞后性,因而在气候变化的背景下,沙漠流动性与气候的对应关系变差.如何针对不同区域,表达气候要素对沙漠流动性的影响,以及沙漠流动性对气候变化的响应是需要深入研究的问题.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