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280篇 |
免费 | 132篇 |
国内免费 | 40篇 |
专业分类
测绘学 | 32篇 |
大气科学 | 48篇 |
地球物理 | 25篇 |
地质学 | 245篇 |
海洋学 | 31篇 |
天文学 | 16篇 |
综合类 | 28篇 |
自然地理 | 27篇 |
出版年
2024年 | 10篇 |
2023年 | 19篇 |
2022年 | 17篇 |
2021年 | 18篇 |
2020年 | 16篇 |
2019年 | 21篇 |
2018年 | 20篇 |
2017年 | 12篇 |
2016年 | 12篇 |
2015年 | 16篇 |
2014年 | 15篇 |
2013年 | 15篇 |
2012年 | 14篇 |
2011年 | 20篇 |
2010年 | 18篇 |
2009年 | 17篇 |
2008年 | 15篇 |
2007年 | 18篇 |
2006年 | 12篇 |
2005年 | 11篇 |
2004年 | 10篇 |
2003年 | 8篇 |
2002年 | 2篇 |
2001年 | 5篇 |
2000年 | 5篇 |
1999年 | 9篇 |
1998年 | 8篇 |
1997年 | 6篇 |
1996年 | 5篇 |
1995年 | 7篇 |
1994年 | 16篇 |
1993年 | 8篇 |
1992年 | 7篇 |
1991年 | 10篇 |
1990年 | 3篇 |
1989年 | 7篇 |
1988年 | 2篇 |
1987年 | 3篇 |
1986年 | 6篇 |
1985年 | 1篇 |
1983年 | 2篇 |
1981年 | 3篇 |
1980年 | 1篇 |
1979年 | 1篇 |
1959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45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01.
龙虎山丹霞地貌"旅游景观价值-游客审美感知"探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通过对龙虎山丹霞地貌类型及其地质遗迹、人文景观的分析,按景区空间组合及代表性景观构建了旅游景观谱系。对这些景观进行评价和游客感知度调查,形成游客感知率与景观评价值矩阵,并用坐标法将矩阵划分为4个象限,分析其间的耦合性、差异性和产生机理。结果显示,总体上符合景观赋分值高、游客感知度高,景观赋分值低、游客感知度低的规律,但对一些典型地质遗迹,专家的评价与游客的感知度相差较大。游客仍以直观的山水审美为主,对其蕴含的科学性认知不够。地质遗迹科考产品和科普产品开发不足,尚未形成大众产品。比较不同游客群体的审美感知差异,为旅游产品的市场细分提供依据,并提出丹霞地貌景区建设建议。 相似文献
402.
403.
资源量预测中体积估计法和丰度估计法有着明显的不足,主要是在计算公式中都用到元素Au的区域丰度值,但金在岩石中分为易释放金和惰性金两部分,只有易释放金才能参与成矿。因此,本文试图通过Pd-Au的特殊关系,探求金的易释放率,建立金的易释放率-资源量关系式,进而建立金的易释放率资源量预测模型。 相似文献
404.
为了将1∶10000高精度县级耕地分等数据汇总形成1∶500000省级耕地分等数据,基于ArcGIS软件和Access软件,采用多属性集簇的方法对乡代码、地类代码、自然质量等、利用等及经济等属性控制条件进行集簇,采用移动、分割、增加等三种策略进行簇点视觉汇总。研究结果表明多属性集簇的方法能够满足耕地分等省级数据汇总的精度要求,提高工作效率,探索形成了科学可行的省级数据汇总方法体系,采用ArcGIS软件准确快速地构建了省、县两级耕地分等单元之间的可追溯查询关系,取得了良好的应用效果。该研究方法为实现耕地分等省级数据汇总提供理论依据和技术支撑,对耕地分等省级成果汇总和国家级成果汇总具有借鉴和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405.
通过对鄂尔多斯盆地上三叠统延长组野外露头、岩心剖面的细致研究,发现深湖区发育有类型多样的同沉积变形构造。露头剖面中见有同沉积砂岩墙、砂泥岩脊、砂岩脉、微断层和褶皱变形构造等,岩心中也观察到砂岩揉皱构造,砂泥质角砾,微断层和砂岩脉等变形构造,在对其特征描述和层系结构分析的基础上,结合三角洲前缘砂体向深湖区滑塌形成富含火焰状构造的鲍马层系,指出同沉积构造成因与古地震作用关系密切。时间上同沉积变形构造与火山灰沉积物几乎同期发育,相伴而生,且略早于广泛发育的长7浊积岩; 古地震、邻区火山作用或深部热作用导致盆地基底沉降、山体隆升,有利于滑塌浊积岩的形成。空间上同沉积变形构造主要分布于盆地南部和西南部,并且从南西至北东方向有强度减弱的趋势。综合对比同期周邻造山带的演化历史及深湖区同沉积变形构造的分布特征后认为,同沉积变形构造是对盆地南部秦岭碰撞造山和盆地内深部热作用的耦合响应,指示了深湖盆发育期对应于盆地构造相对活动的动力学背景,对同期优质烃源岩的发育有重要贡献。 相似文献
406.
407.
408.
本文通过对蒙玛洒砂金矿矿体特征的分析、评价及储量的计算,指出了区内河流砂金具有一定的经济价值,具有寻找岩金靶区及区内红土层金矿成矿的可能性,对本区下步地质工作提出了建议,为今后在该区工作提供了指导依据。 相似文献
409.
410.
岩土体热导率是热物理性质重要参数之一,不仅仅决定着浅层地温场的展布形态,而且也是整个热泵功率计算的核心,是影响地源热泵工程投资和运行能耗的关键因素.本文通过一系列实验,对粉质粘土的热导率与含水量、密度、孔隙比进行研究和统计,从实验研究结果来看,粉质粘土热导率随着含水量的增大而增大,可以用对数关系和乘幂关系进行拟合,相关系数较好,由于样品物质成分和微观结构差异影响着传热方式组合,难以用统一的拟合方程表示同一地区热导率与含水量等因素变化规律.在含水率不变的情况下随着孔隙比的增大而热导率逐渐减小,随密度的增加而热导率增大的规律趋势明显.粉质粘土热导率随含水量的变化可分为3个阶段,含水量在0~5%,热导率随之增加急剧,含水量5%~20%时,热导率随之增加较快,含水量大于20%时,热导率随之增加缓慢并趋于稳定.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