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8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11篇
地质学   51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9篇
  1999年   6篇
  1998年   8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1篇
  1993年   2篇
  1991年   6篇
  1989年   2篇
  1987年   1篇
  1985年   2篇
  1984年   2篇
  1981年   1篇
  1980年   1篇
  197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1.
晚元古宙,胶北隆起在造山运动后期开始发生NW(W)→SE(E)方向的地壳伸展作用,突出表现于前寒武纪结晶基底内部,持续时间很长久(自晚元古宙开始,断续到中生代印支—燕山期),具有改造期伸展作用特点,区域构造处于十分激化的状态,导致褶皱变形及大规模花岗质岩浆侵位  相似文献   
42.
集巡群片麻岩中石榴子石和黑云母接触带两侧边缘广泛发育Fe-Mg交换反应所形成的扩散环带,但晶体内部各自保持变质峰期的成分,中温带石榴子石可保留生长环带。  相似文献   
43.
通过脱碳反应的平衡热力学计算,推导出碳酸盐岩石变质流体中CO2活度αCO2的估算公式,将其用于内蒙古集宁群孔兹岩系的大理岩,得出在麻粒岩相变质峰期前进变质阶段流体已具有较高αCO2的值(>0.5),此结果与已有研究结果吻合,表明在进变质过程中随脱碳反应规模加大,析出的CO2使流体中αCO2值相应增大,至变质峰期此值达0.8以上,不同样品中αCO2值有一定变化(537-0.643)也进一步表明变质过程中CO2为内部缓冲,并非深部来源。  相似文献   
44.
本区太古界的麻粒岩系和孔兹岩系经历两次变质作用;第一次结束于2400Ma左右,其PTt轨迹为顺时针,早期为角闪岩相,T=600~650℃,P>0.60~0.80GPa,接着近等压增温,峰期为麻粒岩相,T≈850℃,P=0.8~1.0GPa,相应深度30km左右,冷却阶段压力变化不大,这种轨迹仍代表陆壳因碰撞而增厚的造山带;第二次发生于1800~2000Ma,PTt轨迹亦为顺时针,但早期增温同时减压,峰期T≈770℃,P=0.60GPa,接着近等热减压,压力降至0.4GPa左右,然后大幅度降温,这种轨迹可能形成于晚期地壳松弛性拉张和减薄环境下。  相似文献   
45.
麻粒岩地体和基性火山岩中的麻粒岩包体是研究过去和现在下部地壳的窗口,通过它们的研究可了解下地壳的物质组成,物理和化学状态,构造变形,岩浆作用和变质作用的特征,并进而探讨大陆地壳形成和改造的地质动力学机制。当前研究中涉及许多重要问题,如麻粒岩相变质作用的PTt演化和成因模式及其构造环境、变质流体的含量、成分和作用,岩浆作用的性质和机制及其对麻粒岩相变质作用的贡献,构造变形作用的样式及其所反映的构造体制,麻粒岩中LILE亏损等地球化学特征的成因意义等等。这些问题互相联系,都是麻粒岩地体成因的约束条件。本文将讨论麻粒岩相变质作用的PTt演化特征,阐述大地构造环境和地质动力学机制对其所起的约束作用。  相似文献   
46.
47.
贺兰山北段孔兹岩系详细的岩石学和矿物学的研究表明 ,岩石中的特征变质矿物如石榴子石、堇青石等的成分与其周围相邻的同世代变质矿物具有很好的相关性 ,而与其寄生主岩成分的相关性较小 ,而贯通矿物如斜长石却与其寄生主岩成分的相关性较为密切 ,同时天然块状样品的脱水熔融实验的结果也显示 ,变质反应是在一个局部平衡体系中进行的。说明在变质作用过程中 ,变质反应的进行以及新矿物的形成是在一个局部平衡的体系下完成的 ,因此在矿物对温压计的使用上 ,应利用处于平衡状态的相邻变质矿物来计算。  相似文献   
48.
贺兰山北段孔兹岩系详细的岩石学和矿物学的研究表明,岩石中的特征变质矿物如石榴子石、堇青石等的成分与其周围相邻的同世代变质矿物具有很好的相关性,而与其寄生主岩成分的相关性较小,而贯通矿物如斜长石却与其寄生主岩成分的相关性较为密切,同时天然块状样品的脱水熔融实验的结果也显示,变质反应是在一个局部平衡体系中进行的。说明在变质作用过程中,变质反应的进行以及新矿物的形成是在一个局部平衡的体系下完成的,因此在  相似文献   
49.
卢良兆  周喜文 《岩石学报》2000,16(2):281-287
根据形态和产状,显微测温和拉曼探针分析资料,本区孔兹岩系岩石中流体包裹体可分三类:1)碳质液相负晶形包体。产于变质峰期夕线石等之中,H2O很低(XH2O≈70 ̄90),密度为1.00 ̄1.05g/cm^3,相应压力约为0.7GPa。它们是含H2O比现在稍高且均匀的峰期流体相被封闭之后,在岩石进一步干化和减压过程中H2O从包体内不同程度向外泄漏后所成。2)H2O溶液两相包体(XH2O〉80 ̄85)。  相似文献   
50.
变质岩中常见矿物的化学成分与原岩成分及变质条件之间的复杂关系是目前许多学者正在研究的问题。对于缺少特征矿物的麻粒岩地区,这个课题更为重要。本文研究密云群含铁镁变质矿物的化学成分变化规律,并认为可用比较准确地判断本区变质作用的物化条件。 密云群分布于北京密云梁半城子以南直到沙厂一带,是一套太古代的互层状黑云角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