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54篇 |
免费 | 7篇 |
国内免费 | 28篇 |
专业分类
测绘学 | 2篇 |
地球物理 | 2篇 |
地质学 | 84篇 |
综合类 | 1篇 |
出版年
2023年 | 1篇 |
2019年 | 1篇 |
2018年 | 1篇 |
2017年 | 2篇 |
2016年 | 1篇 |
2015年 | 1篇 |
2014年 | 3篇 |
2013年 | 5篇 |
2012年 | 2篇 |
2011年 | 4篇 |
2009年 | 2篇 |
2008年 | 3篇 |
2007年 | 1篇 |
2006年 | 7篇 |
2005年 | 1篇 |
2004年 | 1篇 |
2003年 | 2篇 |
2002年 | 1篇 |
2001年 | 2篇 |
2000年 | 2篇 |
1999年 | 2篇 |
1998年 | 2篇 |
1997年 | 3篇 |
1996年 | 3篇 |
1995年 | 2篇 |
1994年 | 1篇 |
1993年 | 3篇 |
1992年 | 3篇 |
1991年 | 3篇 |
1990年 | 2篇 |
1989年 | 1篇 |
1988年 | 2篇 |
1987年 | 3篇 |
1986年 | 1篇 |
1985年 | 2篇 |
1984年 | 5篇 |
1980年 | 2篇 |
1978年 | 1篇 |
1977年 | 2篇 |
1975年 | 2篇 |
1974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8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71.
72.
国际热液过程和矿床成因实验研究会议(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Experimental Investigationsof Hydrothermal Processes:Applications to Ore Deposit Genesis)1988年2月10—20日在蒙特利尔工学院举行。来自美国、加拿大、英国、中国、挪威、瑞典、新西兰等国的100多位学者出席了这次会议。会议采取邀请报告和宣读论文两种方式进行。根据大会的安排邀请了世界上在热液过程和矿床成因研究方面知名的科学家 Barnes、Seward、Helz 和 Wood 等九人作了专题报告,回顾和总结了最近一二十年以来在这个领域 相似文献
73.
卢焕章 《矿物岩石地球化学通报》1984,(2)
包裹体研究最近发展很快,不但在理论上,而且在方法上发展很快。在这一部分只介绍两个方面,即两种类型的包裹体和用于包裹体研究的均一法和冷冻法方面的进展。一、两种类型的包裹体——双连正常包裹体和不混溶包裹体 相似文献
74.
75.
全美第二届流体包裹体会议于今年1月4日—7日在美国弗吉尼亚州的弗吉尼亚工学院和州立大学举行。来自美国、加拿大、阿根廷、日本、中国、法国、西德、荷兰、澳大利亚和意大利等国的90余名包裹体工作者出席了会议。苏联提交了论文,但未到会。会议分专题报告(包括相平衡和技术,矿床,包裹体成分分析,岩石,地热和海底等专题)和张贴两部分进行。会议共收到论文69篇,其中54篇为大会宣读,15篇为张贴。会议还组织参观了弗吉尼亚工学院和州立大学的地质实验室(包括包裹体部分),参观了用红外显微镜研究黑鸽矿等不透明矿物中包裹体的方法,以及用以计算流体包裹体的压力、温度、密度的计算机软件—Flincor和数据库软件FIRRI。会议还专门对包裹体成分分析问题作了讨论,商定了标样及合作事宜。大会决定第三届全美包裹体会议于1990年5月在加拿大多伦多大学举行,由Spooner主持,根据他的建议,下届会议将侧重于“地壳深部的流体”和“金矿床的成矿流体”。 相似文献
76.
为了进一步提高形态学边缘检测算法的性能,设计了一种多结构元素复合滤波器,定义了一种具有方向估计的形态学梯度,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一种对噪声不敏感的边缘检测算法。该算法充分发挥形态学变换方式和结构元素的噪声抑制和细节保持性能,用含有方向信息的结构元素检测图像的边缘,并通过沿梯度方向进行非极大值抑制获取单像素宽边缘。实验结果表明,本算法边缘检测效果良好,抗噪性能强,且处理速度较快。 相似文献
77.
金矿床中金与黄铁矿和毒砂的关系 总被引:6,自引:4,他引:6
卡林型金矿中的金,以肉眼,甚至在显微镜下都看不到,因而称之为“不可见金”.经过金的物相分析,发现Au与毒砂、黄铁矿有关.进一步的问题是:Au在毒砂、黄铁矿中呈何状态分布,是呈微细的独立矿物?还是类质同象?是以化学键进入毒砂、黄铁矿的晶格?还是吸附在其表面?进一步的研究表明,世界上其他类型金矿,如浊积岩型金矿、造山带内太古代绿岩带金矿、变质金矿、与火成岩有关的金矿,甚至含金的块状硫化物矿床,其中的金除了以自然金(可见金)产出外,在黄铁矿、毒砂、辉锑矿、雄黄等硫化物中还含有不可见金.从不可见金到可见金,需经过热液蚀变作用,在高As条件下,温度和硫逸度的升高,可溶出不可见金,在温度下降和还原条件下,Au以可见金形式存在于蚀变环带中.这种从不可见金到可见金的转换过程,反映了Au、As、S以及Fe等元素的地球化学特征.金矿中的黄铁矿和毒砂具有相似的结构,包括在其原始生长的晶体中含有不可见金,并且在稍后的成矿阶段内形成赋存有可见金的蚀变环带.蚀变环带以As含量高为特征,并且,后期的可见金是沿裂隙或毒砂与黄铁矿的粒间分布.可见金是热液活化了矿物内的不可见金而形成的. 相似文献
78.
当前流体包裹体研究和应用概况 总被引:12,自引:7,他引:12
本文概要总结近年来流体包裹体研究和应用的发展情况,包括流体包裹体岩相学,PVTX研究,分析技术和应用等四个方面。岩相学方面的主要进展反映在“流体包裹体组合”概念的提出和应用。在PVTX研究方面,人工包裹体和热液金刚石压腔的应用极大地促进了我们对地质流体体系相特征的了解。各种分析技术不断涌现或改进,其中以Laser-Raman对气体成分和LA-ICP—MS对溶质成分的分析尤其有用。流体包裹体的应用领域一直以矿床学研究为主,当前和今后一段时间仍将如此。但是,流体包裹体在地球科学的其它领域,尤其是石油地质以及岩浆和地球内部过程的研究等方面,正得到越来越多的应用。 相似文献
79.
流体包裹体研究的进展和方向 总被引:42,自引:3,他引:42
国外近十年来,在流体包裹体研究方面取得很大进展,除了在地质年会上有许多成果报道之外,专业会议更是每年召开一次(指北美流体包裹体会议和欧州体包裹体会议),报道了大量最新的有关包裹体的研究成果。本文将从4个方面评述国外近年来流体包裹体的研究进展:即人工流体包裹体及P-T-V-X属性;流体包裹体的成分分析和年代学;流体包裹体在金矿及其他矿床研究中的应用和利用流体包裹体寻找石油。 相似文献
80.
从包裹体研究探索太古代一些金矿的成矿机理 总被引:16,自引:2,他引:16
对太古代一些金矿包裹体研究结果表明,其含金的成矿流体为低盐度<10wt%NaCl,均一温度为170~400℃,CO_2的含量为中等,并含有一定量CH_4。在这些矿床中主要见到三种类型的包裹体:CO_2包裹体。H_2O-CO_2包裹体和水溶液包裹体。这三类包裹体常产于同一裂隙中或一个晶体中、或各产于不同的裂隙中、或其中之二共存于一裂隙中,并且其均一温度相近,但盐度和CO_2含量相差甚大,这表明发生了相分离。用质谱仪对这种同一世代的包裹体进行分析,证明的确存在着相分离,即从原始的H_2O-CO_2-NaCl流体,由于压力降低而发生相分离,形成CO_2和NaCl-H_2O流体,金就是在这种相分离的过程中沉淀出来。研究也表明,对于蚀变岩型金矿来说,引起金沉淀的因素除相分离外,流体与岩石的相互作用也可能是很重要的因素。对于含金的成矿流体来说,CO_2含量高是一个很重要的特点,也许可作为找矿的一种标志。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