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0篇
  免费   10篇
  国内免费   21篇
地球物理   5篇
地质学   66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7篇
  1999年   8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8篇
  1996年   7篇
  1995年   8篇
  1994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1.
挤压推覆造山与拉张伸展成盆的自组织转化成因机理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挤压推覆造山与拉张伸展成盆的转化成因机理概括为:褶皱-逆冲带临界楔角制约与重力蠕滑作用;增温,岩石圈热膨胀隆升减薄作用;剥蚀,重力均衡调整作用以及由于地球表面积的基本守恒而造成的岩石圈板块空间上的挤压收缩与拉张伸展的相互转化作用。强调岩石圈板块是一个不断与外界进行能量交换的开放性体系,因此上述转化实质上具有无序、随机的混沌性,但另一方面它们又受天体(包括地球本身)运行规律的宏观制约,从而又具有有序  相似文献   
52.
西天山一带大地构造相划分及其构造演化特征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本文对板块构造理论为基础,运用大地构造相概念及构造分析方法,将西天山及塔里木板块北缘一带,划分为8个大地构造相单元,其中包括:柯坪、库车、库鲁克塔格前陆冲褶相,南天山前陆磨拉石盆地相,中天山、南天山岩浆弧相,北天山及南天山混杂相。并根据该区从震旦纪-二叠纪时期沉积相及岩浆岩类型、古生物、岩石化学、同位素年龄、稀土元素等方面的特点的分析,重建了西天山古生代时期的构造演化历史。  相似文献   
53.
论扬子古陆东南边缘造山带形成时代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扬子古陆东南缘浅变质岩层、花岗岩类、构造变形特征研究表明:“板溪杂岩”不是早古生代到三叠纪形成的;而是元古代前震旦纪形成的。由“板溪杂岩”组成的造山带不是中生代板块碰撞的产物,而是元古代华南地体向杨子地体俯冲一碰撞形成的造山带。在后来的地质时期受邻区造山事件的影响,对本区构造起了改造作用。  相似文献   
54.
论地体构造——板块构造理论研究的最新问题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正> 一、地体概念形成的历史回顾 德人Gerth五十年代在南美洲南端首先发现(竹蜓)科化石。Ross,Douglass,Danner等人六十年代又先后在北美西部发现特提斯型(竹蜓)科生物群,并进行了古生物地理的研究工作,为后来出现的地体概念准备了生物地层学材料。七十年代初期Monger和Ross研究了加拿大科迪勒拉地区(竹蜓)科化石的分布,发现特提斯型与非特提斯型(竹蜓)科化石群空间上紧邻并列。1972年Irwin研究北加利福尼亚克拉马茨山的古生代和三叠纪地层,提出了地体概念。  相似文献   
55.
横跨天山的中天山北缘断裂带是中亚地区一个重要构造单元,新疆的阿齐克库都格-尾亚断裂带是其重要的组成部分。走向近东西,宽约30 km,延伸1000 km以上。主要由绿片岩化和糜棱岩化的早古生代杂砂岩、火山岩、含高压变质岩的蛇绿混杂岩和新元古代片岩、片麻岩、花岗片麻岩等组成。二叠纪的红色磨拉石不整合覆盖在这些变质变形的岩石之上。笔者研究表明,这是一个古生代的大型韧性剪切带。广泛发育于该带的近直立糜棱面理和近水平拉伸线理确定了其走滑性质,各种运动学标志如不对称褶皱、小型—显微尺度的非同轴不对称剪切组构、糜棱岩中石英的C轴组构等标定这是一个近东西走向的右旋走滑韧性剪切带。部分地段沿该带两侧具有逆冲和挤出成分,以花状构造和枢纽平缓的直立褶皱为特征,反映  相似文献   
56.
福建沿海堆晶辉长岩的Sm-Nd年龄及意义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王志洪  卢华复 《地质论评》1999,45(4):408-411
本文测定了福建沿海莆田戴前山堆晶角闪辉长岩的Sm-Nd同位素年龄,由堆晶角闪辉长岩、斜长石和角闪石得到的全岩-矿物Sm-Nd内部等时线年龄为95±2Ma,记录了戴前山堆晶角闪辉长岩的结晶年龄。该年龄可能反映了辉长岩是碰撞造山带中的同构造侵入岩。  相似文献   
57.
东秦岭造山带南缘北大巴山构造反转及其动力学   总被引:30,自引:2,他引:28       下载免费PDF全文
何建坤  卢华复 《地质科学》1999,34(2):139-153
自元古代以来,北大巴山经历了构造伸展(∈-D2)、构造反转(T2)和构造冲断作用(T2-J1).伸展构造主要由极性相同、北倾的大型犁式正断层构成,它控制了早古生代地层的强烈差异沉积。其成因可能受控于扬子板块北缘早古生代幔源裂谷作用所引起的大陆边缘岩石圈拉伸、减簿的动力学机制。之后,因华北和扬子两板块的对接和碰撞,扬子板块北缘发生内硅铝层A型俯冲。使北大巴山构造作用由早期的伸展向大规模的冲断转变,形成中三叠世区域性构造反转作用。经构造反转后,北大巴山构造变形以强烈的深层次韧性滑脱和浅层次脆性冲断为特征。深层滑脱由发育在10-35km的韧性台阶状逆断层冲断叠置而成、浅层滑脱则主要由脆性台阶状断层构成的盖层冲断岩席,双重推覆体和冲起构造等构成。由此北大巴山区地层缩短率平均至少达35.5%-44.2%,并造成绿片岩相的活化盖层。  相似文献   
58.
库车再生前陆盆地冲断构造楔特征   总被引:60,自引:4,他引:56  
库车再生前陆盆地冲断构造楔由一系列向南运动的逆冲断层和相关褶皱组成。冲断楔的北部以断层转折褶皱、断层传播褶皱、双重逆冲构造为主。断层楔的前缘发育了很好的滑脱膝折背斜,全为盲断层控制,形成隐蔽式前锋。冲断层的就位从中新世开始,自北向南迁移,前锋的构造形成在第四纪。造成逆冲断层的地壳水平缩短作用速度在中新世较慢,平均为0.355mm/a,上新世中期达0.82mm/a,而到上新世晚期和第四纪速度增大了约一个数量级,达到1.29-3mm/a。  相似文献   
59.
武夷山北缘断裂带运动学研究   总被引:15,自引:1,他引:15  
华南武夷山北缘边界被绍兴—江山—东乡断裂带所限。该断裂带至少保留了三期构造事件的形迹。第一期发生在800Ma~900Ma的晚元古代,呈NW向SE的区域推覆韧剪变形运动,以构造混杂岩和区域绿片岩相角闪岩相变质、强烈的褶皱和韧剪变形为特征,对应于古洋盆关闭、华南复合地体与江南岛弧碰撞焊接过程。第二期发生在458Ma~421Ma的志留纪,表现为从北向南的韧剪变形运动,伴有左旋走滑韧性剪切,以糜棱岩化和进变质作用为特征,黑云母多变为硅线石。该期变形使第一期构造形迹被强烈迭加置换。其动力学背景与闽东南地体朝武夷山的拼贴增生事件有关。第三期属中生代陆内变形,是一种高构造位的左旋走滑脆性剪切,以岩石的破裂和岩块的水平位移为特征,并具转换拉伸性质,导致中生代火山沉积盆地的形成。  相似文献   
60.
塔里木盆地北缘库车前陆褶皱──冲断构造分析   总被引:19,自引:1,他引:19  
库车前陆褶皱-冲断带是以断坪-断坡式的台阶状逆断层作为滑动机制的盖层薄皮推覆构造,它们在剖面上形成一个向南变薄尖灭的推覆构造楔,底部沿脱面在北侧深南侧浅,推覆变形也是自北向南传递。依据其构造形态和变形特点可分为五个构造亚带:(1)南天山前缘楔状构造带;(2)库姆格列木-依奇克里克断层扩展褶皱构造带:(3)吐格尔明-吉迪克断层弯曲褶皱构造带:(4)秋里塔格断层扩展褶皱与断层弯曲褶皱叠加构造带;(5)库车-亚肯生长断层弯曲褶皱构造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