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87篇
  免费   107篇
  国内免费   106篇
测绘学   8篇
大气科学   115篇
地球物理   37篇
地质学   115篇
海洋学   37篇
天文学   1篇
综合类   18篇
自然地理   69篇
  2023年   6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6篇
  2020年   6篇
  2019年   7篇
  2018年   11篇
  2017年   13篇
  2016年   7篇
  2015年   15篇
  2014年   15篇
  2013年   9篇
  2012年   17篇
  2011年   15篇
  2010年   23篇
  2009年   18篇
  2008年   16篇
  2007年   14篇
  2006年   28篇
  2005年   24篇
  2004年   21篇
  2003年   14篇
  2002年   18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11篇
  1999年   6篇
  1998年   5篇
  1997年   5篇
  1996年   10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7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4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7篇
  1988年   6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5篇
  1985年   4篇
  1984年   3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1篇
  1980年   1篇
  197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91.
辽北“辽河群”极为复杂,对其划分方案存在诸多分岐.实际上辽北“辽河群”除由不同时代地层组成以外,尚包含少量二叠纪的超基性岩、花岗质糜棱岩、闪长质糜棱岩.笔者在野外研究的基础上,对辽北“辽河群”进行解体,原则上不另建新的地层单位,“是谁归谁”,共划分了新元古代红透山岩组、中元古代三岔子群、新元古代西保安岩组和奥陶纪下二台群4个地层单位.  相似文献   
392.
辽宁北部地区地形分异的生态效应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辽北地区东部低山丘陵区存在植被垂直分异现象,中部平原区和西部沙质草甸草原区存在植被水平分异现象.对它们与生态系统的相互关系进行了研究.区域地形特征直接控制和影响着地方气候和小气候、风化和成土作用、水文地质作用、表生带地球化学过程等生态环境条件,进而控制和影响着植物群落和动物群落类型及其分布.即地形影响和决定生态环境条件,进而影响生物界(植物、动物、微生物和人类),地形与生物界具有相互影响和制约的密切关系.中小地形影响小气候,而小气候影响生物.  相似文献   
393.
国际冰冻圈研究动态和我国冰冻圈研究的现状与展望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下载免费PDF全文
介绍了世界气候研究计划 (WCRP) /气候与冰冻圈 (CliC) 计划所代表的国际冰冻圈研究基本特点与未来趋势;分析了我国冰冻圈独特的区域特点, 阐明我国冰冻圈是维系干旱区绿洲经济发展和确保寒区生态系统稳定的重要水源保障, 其气候效应、环境效应、资源效应和生态效应正日趋显著并广泛地影响到西部生态与环境安全和水资源持续利用, 因而不仅具有科学上的重要性, 而且具有国家战略需求上的紧迫性。 提出未来我国冰冻圈研究应重点加强冰冻圈过程研究、记录研究、冰冻圈与气候模拟、冰冻圈与水资源以及冰冻圈变化的影响、适应与对策综合评估等5个方面的工作, 逐步完善并形成我国冰冻圈科学体系。  相似文献   
394.
南极海冰涛动与ENSO的关系   总被引:13,自引:3,他引:10       下载免费PDF全文
对近30年南极海冰密集度资料的EOF和SVD分析,发现南极地区在罗斯海外围和别林斯高晋海的海冰密集度场存在着“翘翘板”的变化特征,并与ENSO有密切联系。由此定义两个海冰关键区的差值为南极海冰涛动指数(ASOI),ASOI超前SOI和Nino3指数2个月时,其正、负相关系数达到最大,并通过α=0.001的信度检验。ASOI高、低指数阶段对应的南半球海平面气温、气压场和风场的合成分析表明,海冰关键区的异常变化可能引起温度、气压、风场的响应而影响南太平洋的洋流,进而对ENSO的发生、发展产生影响。  相似文献   
395.
青藏高原东南部昌都地区近地层湍流输送的观测研究   总被引:37,自引:0,他引:37  
利用我国1998年第2次青藏高原气象科学试验 (TIPEX) 昌都的湍流观测资料, 初步分析了三维风速、温度和湿度湍流谱、归一化方差与稳定度的关系、湍流通量和整体输送系数.结果表明, 白天标准化的湍流谱大多数满足2/3次方定律.风速方差与稳定度的关系在不稳定条件下基本服从1/3次方定律, 但水平风速方差比垂直速度方差与稳定度的关系离散.中性层结下的A、B值比平原地区大, 与起伏地形的值接近, C值与平原地区和起伏地区的差异不大.温度和湿度方差与不稳定层结的关系基本满足1/3次方定律, 而在稳定层结下的关系均无明显规律.湍流通量在干湿期转换中有突变现象, 干期的动量和热量通量均大于湿期, 热源强度以感热为主, 占80%.湿期热源强度明显增大, 其中以潜热为主, 占热源强度的60%.整体输送系数与稳定度的关系明显, 拟合得到的中性层结条件下的CDN和CHN分别为4.40×10-3和4.70×10-3, 其结果大于高原中、西部的同期观测值.  相似文献   
396.
南海北部末次冰消期及快速气候回返事件   总被引:17,自引:2,他引:15       下载免费PDF全文
对南海北部陆坡V36-06-3柱状样上部进行高分辨率地层学研究、浮游有孔虫和稳定同位素分析,并运用转换函数法和加权平均法求取约15000—7000aB.P.的末次冰消期中古环境参数的变化。结果发现约10500—7900aB.P.期间有一次强烈的古气候回返事件,与新仙女木期相对应,但持续时间较长。在此期间,冬季平均表层水温下降2.7℃,溶解氧与磷酸盐磷含量增高,古盐度与碳酸盐溶解度略有上升,黑潮水的影响大为降低,推测系海面上升过程中爪哇海海水进入南海所致。  相似文献   
397.
南极涛动和南极绕极波的年代际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卞林根  林学椿 《大气科学》2009,33(2):251-260
用1951年1月~2002年12月共624个月的海平面气压、 温度和850 hPa西风的NCEP再分析资料, 分析定义了南极涛动指数 (简称AAOI) 和850 hPa的南极涛动西风指数 (简称Uaaoi), 并讨论了它们的长期变化趋势和年代际跃变及其对南极绕极波的影响。结果表明, AAOI和Uaaoi的变化非常相似, 两者的同期相关系数高达0.218 (624个月), 超过了99.9%信度检验。当AAOI为高指数时, Uaaoi也为高指数, 即西风增加; 当AAOI为低指数时, Uaaoi也为低指数, 即西风减弱。AAOI和Uaaoi都有明显的长期趋势, 倾向率分别为0.01915/10 a和0.009249/10 a。1972年是跃变点, 跃变前AAOI的年平均值为-3.9691 hPa; 跃变后为2.9107 hPa。而在60°S 附近, 跃变前年平均西风为-1.09 m/s, 跃变后为0.93 m/s, 二者差达2.02 m/s。它们的主要振荡周期为3~5年。对50°S~60°S平均纬圈的海平面气压 (sea level pressure, 简称SLP) 和温度 (624月) 作3~5年滤波, 它的经度时间剖面图表明: 近50多年来南极绕极波均为自西向东的行波, 绕南极一周跃变前约4.4年, 跃变后约3.6年。南半球的SLP和温度经3~5年滤波后, 它的EOF展开第一特征向量的空间型表明: 跃变前以3波振动为主, 跃变后以2波振动为主。  相似文献   
398.
卞鸿翔 《中国岩溶》1991,10(3):239-243
<正> 明代杰出的地理学家徐霞客于公元1637年春季在湖南南部(简称湘南地区)进行了长达115日的考察。湘南地区气候温暖,降雨充沛。这里除南岭,南岳等中山区为花岗岩及变质岩外,广大丘陵低山区古生代碳酸盐岩分布相当广泛,亚热带季风型岩溶地貌在这里发育较为典型。徐霞客在湘南寻访名山幽壑、奇峰异洞,对岩溶地貌的研究成为他这次旅行考察的重要内容。  相似文献   
399.
Features of ozone mini-hole events over the Tibetan Plateau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Based on TOMS total ozone data and SCIAMACHY ozone profile data, climatology of the ozone minihole events over the Tibetan Plateau and ozone vertical structure variations during an ozone mini-hole event in December 2003 are analyzed. The analyses show that before 1990 ozone mini-hole events only occurred in November–December of 1987 but that the number of events increases after 1990. These events only occur from October through February, with maximum occurrence frequency in December. During the event in Dec...  相似文献   
400.
淮河流域暴雨洪水灾害严重,科学预估未来全球升温1.5℃和2.0℃下淮河流域极端降雨的变化特征对流域防洪减灾及应对气候变化具有重要意义。基于最新的第六次国际耦合模式比较计划(CMIP6)中22个全球气候模式数据,利用改进的可靠性集合方案与概率比法,采用6个极端降雨指标预估了全球升温1.5℃和2.0℃下淮河流域未来极端降雨的时空变化与风险变化特征。结果表明:改进可靠性集合方案对淮河流域极端降雨的模拟性能要优于单一气候模式与算术平均集合方案;全球升温达到1.5℃与2.0℃阈值的平均时间段分别约为2017—2046年和2026—2055年;全球升温2.0℃下极端降雨指标增幅约为升温1.5℃下的1.4~2.6倍,其中流域北部地区为极端降雨增幅大值区;2种升温条件下极端降雨发生风险呈增加趋势,且额外增暖0.5℃将导致淮河流域极端降雨风险更高,如100 a重现期的极端降雨在升温1.5℃和2.0℃下将分别变为32年一遇和22年一遇,未来淮河流域极端降雨将会更加频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