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87篇
  免费   107篇
  国内免费   106篇
测绘学   8篇
大气科学   115篇
地球物理   37篇
地质学   115篇
海洋学   37篇
天文学   1篇
综合类   18篇
自然地理   69篇
  2023年   6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6篇
  2020年   6篇
  2019年   7篇
  2018年   11篇
  2017年   13篇
  2016年   7篇
  2015年   15篇
  2014年   15篇
  2013年   9篇
  2012年   17篇
  2011年   15篇
  2010年   23篇
  2009年   18篇
  2008年   16篇
  2007年   14篇
  2006年   28篇
  2005年   24篇
  2004年   21篇
  2003年   14篇
  2002年   18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11篇
  1999年   6篇
  1998年   5篇
  1997年   5篇
  1996年   10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7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4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7篇
  1988年   6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5篇
  1985年   4篇
  1984年   3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1篇
  1980年   1篇
  197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381.
上对流层/下平流层大气垂直结构研究进展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大气上对流层与下平流层区域是对流层与平流层之间的过渡区域,热带对流层顸确定了全球整个平流层的化学边界条件,该区域大气的垂直结构及变化对于平流层一对流层交换和上对流层/下平流层大气成分收支有重要影响;该区域也是大气动力、热力和大气成分结构发生巨大转换的区域,辐射过程、多尺度动力学过程、化学过程和微物理学过程等都起着同样重要的作用,对流层顶变化也是人类活动引起气候变化的一个敏感指示因子,因此关于对流层顶的研究(尤其是其精细结构和过程)重新唤起了人们的关注.针对对流层顶的各种定义(包括热力学、动力学和化学成分)以及它们相互之间的关系、对流层顶是一个面还是层以及对流层与平流层之间的转换特征、对流层顶强逆温层的特征及形成原因等基本科学问题,回顾了近年来的一些重要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382.
本文选取第二松花江沿岸三个主要城市即吉林市、长春市、松原市周边具有代表性的9个监测断面.选取总磷、总氮、CODmn、BOD5等监测数据,运用基于因子分析定权的水质评价模型和零维河流完全水质模型评价总体水质状况.分析其取排水量和径流变化对河流水质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虽然位于第二松花江干流的吉林市、松原市取、排水量较大.但因河流径流量大,白净能力强,故本质良好,而位于二松支流-伊通河的长春市,因取、排水量大和河流径流量小等原因.水质较差,并影响汇入二松干流后的下游水质.生活污水和工业废水的排放,特别是部分未经处理的污水排放.对二松水质影响很大.长春市伊通河段是二松治污的重点河段.  相似文献   
383.
南极海冰和极涡指数的时空特征及相互关系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本文采用聚类分析方法将南极海冰距平划分成5个变化相似的区域。并计算了对应各区的南半球500hPa极涡面积和强度指数。分析了海冰与极涡指数的时空特征及相互关系。结果表明,不同区域的海冰和极涡的气候特征和年际变化的差异十分显著。1区和4区的海冰变化最大。海冰范围和极涡指数在多数区都在2-2.5a和5-7a的振荡周期。仅发现1区海冰范围是扩张趋势,其他4个区都呈收缩趋势。南极平均海冰范围以1.6个纬度/  相似文献   
384.

东海陆架盆地丽水西凹古新统发育多种类型储层,通过4口典型井的岩心薄片鉴定、物性测试、碳氧同位素测试等手段,对丽水西凹古新统砂岩储层成岩作用、成岩演化和孔隙演化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1)丽水西凹古新统砂岩储层以浅海-三角洲相中细粒岩屑砂岩为主,成分成熟度与结构成熟度较低,矿物组成以岩屑为主,石英、长石次之;(2)砂岩经历了机械压实、碳酸盐岩与黏土矿物胶结、长石溶蚀等成岩作用,灵峰组下段砂岩储层碳酸盐胶结物形成于淡水成岩环境,明月峰组及灵峰组上段砂岩储层碳酸盐胶结物形成于混合水成岩环境,恢复的成岩温度介于76~141℃之间;(3)古新统明月峰组下段及灵峰组上段砂岩处于早成岩B期,灵峰组下段及月桂峰组砂岩处于中成岩A期;(4)砂岩储层经历了压实减孔(-18.3%)、早期胶结减孔(-3.9%)、溶蚀增孔(+4.8%)、晚期胶结减孔(-6.7%)的孔隙演化过程,各套砂岩储层经历了差异化的成岩演化过程,分别发育以机械压实作用、碳酸盐岩与黏土矿物胶结作用、不稳定碎屑溶蚀作用为主要特征的成岩演化类型。明月峰组下段及灵峰组上段砂岩发育优质储层,灵峰组下段和月桂峰组砂岩以更具勘探难度的非常规致密砂岩储层为主,研究成果对深入认识丽水西凹古新统砂岩储层,指导油气勘探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385.
涡度相关仪倾斜订正方法的比较及应用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利用973暴雨项目2002年在安徽肥西观测的涡度相关资料,针对目前涡度相关法中存在的仪器倾斜误差问题,采用两种倾斜订正方法计算湍流参数并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三次坐标轴旋转倾斜订正方法和平面拟合方法均可以对仪器倾斜引起的误差进行坐标旋转订正,有效剔除仪器倾斜引起的侧向应力的影响,以及仪彝倾斜时水平方向风速引起的虚假湍流通量,提高了湍流通量的计算精度.两种倾斜订正方法各有一定适用条倬,平面拟合方法优于三次坐标轴旋转倾斜订正方法.  相似文献   
386.
利用ECMWF和HALOE资料,分析了1991~2002年两种资料中温度垂直廓线、平方差水平分布,并通过线性趋势分析方法分析了平流层不同高度温度变化趋势的差异.研究结果表明:在中低纬度地区,10 hPa以下两种资料中温度垂直廓线非常吻合;10~2 hPa高度,HALOE资料中温度比ECMWF资料中温度要高;1 hPa高度上,两种资料也有比较小的差异.在南北半球的中高纬度地区,温度的差异比较明显,整个平流层中,HALOE资料中温度比ECMWF资料中温度要高.平流层中温度的水平分布差异随着高度而增大.中低纬度地区温度差异相对较小,南北半球50°以上地区差异比较大.在平流层的中低层100 hPa、50 hPa和10 hPa高度,两种资料中温度的变化趋势一致,但是HALOE资料中温度的递减趋势要更明显.在平流层高层2 hPa,1996年后两种资料中温度的变化趋势相反.本研究将为平流层温度研究的资料选择提供一定的依据.  相似文献   
387.
国际冰冻圈研究动态和我国冰冻圈研究的现状与展望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下载免费PDF全文
介绍了世界气候研究计划 (WCRP) /气候与冰冻圈 (CliC) 计划所代表的国际冰冻圈研究基本特点与未来趋势;分析了我国冰冻圈独特的区域特点, 阐明我国冰冻圈是维系干旱区绿洲经济发展和确保寒区生态系统稳定的重要水源保障, 其气候效应、环境效应、资源效应和生态效应正日趋显著并广泛地影响到西部生态与环境安全和水资源持续利用, 因而不仅具有科学上的重要性, 而且具有国家战略需求上的紧迫性。 提出未来我国冰冻圈研究应重点加强冰冻圈过程研究、记录研究、冰冻圈与气候模拟、冰冻圈与水资源以及冰冻圈变化的影响、适应与对策综合评估等5个方面的工作, 逐步完善并形成我国冰冻圈科学体系。  相似文献   
388.
辽北“辽河群”极为复杂,对其划分方案存在诸多分岐.实际上辽北“辽河群”除由不同时代地层组成以外,尚包含少量二叠纪的超基性岩、花岗质糜棱岩、闪长质糜棱岩.笔者在野外研究的基础上,对辽北“辽河群”进行解体,原则上不另建新的地层单位,“是谁归谁”,共划分了新元古代红透山岩组、中元古代三岔子群、新元古代西保安岩组和奥陶纪下二台群4个地层单位.  相似文献   
389.
辽宁北部地区地形分异的生态效应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辽北地区东部低山丘陵区存在植被垂直分异现象,中部平原区和西部沙质草甸草原区存在植被水平分异现象.对它们与生态系统的相互关系进行了研究.区域地形特征直接控制和影响着地方气候和小气候、风化和成土作用、水文地质作用、表生带地球化学过程等生态环境条件,进而控制和影响着植物群落和动物群落类型及其分布.即地形影响和决定生态环境条件,进而影响生物界(植物、动物、微生物和人类),地形与生物界具有相互影响和制约的密切关系.中小地形影响小气候,而小气候影响生物.  相似文献   
390.
辽东地区硼矿床成因探讨与硼矿远景区预测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辽东地区硼矿赋存于以"含硼岩系"而著称的辽河群里尔峪(岩)组中,表现出明显的地层岩性控矿性.在广泛搜集前人有关硼矿研究成果的基础上,结合丹东市1/25万区调,对本区硼矿成因进行了较深入的研究,认为本区硼矿是混合岩化成矿-构造再次富集的层控型矿床.进而对硼矿成矿远景区进行了预测,共划分A、B、C三级预测区,A级1处,B级3处,C级3处,为今后硼矿找寻、立项提供了科学的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