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85篇
  免费   107篇
  国内免费   104篇
测绘学   8篇
大气科学   115篇
地球物理   37篇
地质学   111篇
海洋学   37篇
天文学   1篇
综合类   18篇
自然地理   69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6篇
  2020年   6篇
  2019年   7篇
  2018年   11篇
  2017年   13篇
  2016年   7篇
  2015年   15篇
  2014年   15篇
  2013年   9篇
  2012年   15篇
  2011年   15篇
  2010年   23篇
  2009年   18篇
  2008年   16篇
  2007年   14篇
  2006年   28篇
  2005年   23篇
  2004年   21篇
  2003年   14篇
  2002年   18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11篇
  1999年   6篇
  1998年   5篇
  1997年   5篇
  1996年   10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7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4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7篇
  1988年   6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5篇
  1985年   4篇
  1984年   3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1篇
  1980年   1篇
  197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9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01.
三频载波组合观测值能获得更多长波长、低噪声的优化组合。首先利用伪距与相位差法分析了组合观测值的电离层延迟和噪声影响;再使用能降低电离层延迟和观测噪声的3组线性无关组合(1,4,-5)、(-1,-5,6)和(-3,6,-2)对BDS三频数据进行处理;然后对BDS的3个不同星座进行周跳探测与修复。实验证明,该组合方法可准确探测并修复一周以上的所有周跳。  相似文献   
302.
南极海冰涛动及其对东亚季风和我国夏季降水的可能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卞林根  林学椿 《冰川冻土》2008,30(2):196-203
利用NCEP 1973-2002年逐月南极海冰密集度格点资料,定义了具有跷跷板式变化规律的南极海冰涛动指数,分析了冬季南极海冰涛动指数与我国夏季降水及东亚季风爆发时间的关系.结果显示:南极海冰涛动指数与同期南极海冰密集度相关系数超过5%信度的格点数占南极海冰格点数的1/3,表明定义南极海冰涛动指数能够代表南极地区1/3海冰的变化区域.冬季南极海冰涛动指数和我国汛期(6-8月)降水距平百分比相关显著,正相关主要在长江流域及其以南地区,长江流域以北为负相关,相关系数均超过5%的信度.当冬季南极海冰涛动指数为负值时,南海季风爆发早,概率为11/14=79%;为正值时南海季风爆发晚,概率为12/15=80%.通过讨论冬季南极海冰涛动指数影响我国季风降水的可能过程,给出了概念模型.  相似文献   
303.
地下水动力条件变化是导致临沂市城区岩溶塌陷的诱因和动因,通过分析岩溶区地质及水文地质条件,建立了临沂市城区岩溶地下水流数值模型,预测了2007年6月至2019年6月地下水水位时空变化过程。从流场拟合情况看,所建模型拟合效果良好,客观反映了地下水系统演化规律,可以用于岩溶塌陷预警预报,为岩溶塌陷地质灾害防治提供技术依据。  相似文献   
304.
带权GM(0,h)模型在地下水开采-地面沉降研究中的应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从灰色理论建模特点出发,用加权均值生成数方法生成新数列,然后用生成的新数列建立改进的灰色加权GM(0,h)模型,根据该模型进行地下水开采量与地面沉降量的关最分析、沉降量预测,结果证明该方法具有很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305.
关于大气过程可预报性问题的一些讨论   总被引:4,自引:2,他引:4  
卞建春  杨培才 《高原气象》2003,22(4):315-323
从非线性角度重新解读了von Neumann提出的大气运动三个分类,指出大气过程预报问题中存在两类不确定性——初始条件的不确定性和外强迫条件的不确定性,它们分别成为第一类可预报性与第二类可预报性问题的研究对象。强调了大气过程可预报性的客观存在性,由于大气过程的复杂性及人类观测手段和认识水平的限制,人们只能给出这些可预报性的估计,逐日天气预报存在上限(2周左右)。分析了预报误差产生的来源是初始条件的不确定性和预报模式的不完善性,但根本原因是大气过程的混沌本质;还分析了混沌系统误差增长理论,但由于实际大气过程包含很多显著不同的时空尺度以及不同尺度间的相互作用,人们对大气过程复杂的误差增长规律的认识还不是很清楚;最后讨论了动力学数值模式中不同的空间分辨率会改变系统的性质,指出可预报性问题的研究必须考虑空间分辨率的影响。而在讨论初值不确定性对预报的影响时,不需要考虑控制参数微小变化产生的影响,当然条件是控制参数的微小变化不会引起系统性质的重大变化。  相似文献   
306.
平流层大气过程研究的前沿与重要性   总被引:12,自引:2,他引:12  
当前全球气候变化,重大灾害性天气气候事件的预警预测,以臭氧洞出现和臭氧层变化引起的全球环境变化监测预测,以及对临近空间的开发利用已经引起大气科学界对处于对流层大气以上的平流层大气过程的重要关注。扼要介绍了当前这方面的研究前沿和重要应用领域,最后提出我国加强平流层大气过程研究的建议。  相似文献   
307.
北冰洋浮冰区近冰层湍流通量计算方法比较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利用2003年中国第二次北极科学考察获得的北冰洋浮冰区近冰层气象要素梯度观测资料,应用空气动力学的廓线法和总体输送法以及不同的普适函数,计算分析了2003年8月23日至9月4日浮冰区近冰层的摩擦速度、感热通量和潜热通量.结果表明:Holtslag普适函数的计算结果明显优于其它普适函数,总体输送法计算的不同层次湍流通量比廓线法更能够满足近冰层的常值通量层的假设,其结果可望为进一步优化北冰洋浮冰区边界层参数化方案和提高计算精度提供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308.
基于野外调查和室内测试,分析了铁岭地区不同水文地质单元内地下水的电导率特征,并圈定了其异常范围。对比研究证实,地下水的电导率异常与其污染状况密切相关。相关分析表明,营养盐离子NO3-、NO2-及Mg2 等不仅是引起地下水污染的重要组分,也是导致电导率异常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309.
近20年来中国极地大气科学研究进展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南极、北极和青藏高原是地球上的 3大气候敏感地区 ,是多个国际计划研究全球变化的关键地区。中国的南极和北极实地考察研究 ,分别始于 2 0世纪 80和 90年代 ,起步较晚 ,但近 2 0余年来有较大的进展。极地大气科学考察与研究是极地科学研究的重要组成部分。讫今为止 ,中国已组织了 2 0次南极考察和 3次北极考察 ,建立了中国南极长城站、中山站和北极黄河站等 3个常年科学考察站 ;进行了常规地面气象、Brewer大气臭氧、近地面物理、高层大气物理、冰雪和大气化学等观测 ,获得了较为系统的极地大气科学第一手资料 ;开展了有关极地与全球变化的研究 ,取得了新的进展。南极地区大气温度、臭氧和海冰的气候变化在时间和空间上都是多样的。南极地区的增暖主要发生在南极半岛地区 ,在南极大陆主体并不明显 ,近 10余年来还有降温趋势。中国南极长城站和中山站的观测资料也证实了这一点。此外 ,还揭示了南极半岛西侧和罗斯海外围的海冰变化具有“翘翘板”特征 ,由此定义的南极涛动指数可用来讨论南极海冰状况和海冰关键区的活动 ;用实地考察资料研究了极地不同下垫面的近地面物理和海 -冰 -气相互作用特征 ,给出了边界层特征参数 ;讨论了极地天气气候和大气环境特征及其对东亚大气环流和中国天气气候的影响 ;利用  相似文献   
310.
2007年大气科学考察是"2007~2008国际极地年"(IPY)中国行动计划和中国第24次南极考察的重要内容.我院与国家海洋局极地办公室和中国极地研究中心合作,选派汤洁、逯昌贵等赴南极长城站和中山站进行度夏和越冬考察,开展了大气成分本底、臭氧垂直廓线探测、大气边界层和气象观测等科考项目.主要观测项目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