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37篇
  免费   114篇
  国内免费   117篇
测绘学   9篇
大气科学   122篇
地球物理   32篇
地质学   151篇
海洋学   51篇
综合类   18篇
自然地理   85篇
  2023年   8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7篇
  2020年   8篇
  2019年   8篇
  2018年   11篇
  2017年   13篇
  2016年   6篇
  2015年   16篇
  2014年   18篇
  2013年   11篇
  2012年   17篇
  2011年   17篇
  2010年   32篇
  2009年   26篇
  2008年   23篇
  2007年   16篇
  2006年   27篇
  2005年   25篇
  2004年   23篇
  2003年   12篇
  2002年   15篇
  2001年   9篇
  2000年   12篇
  1999年   8篇
  1998年   11篇
  1997年   9篇
  1996年   13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8篇
  1993年   5篇
  1992年   4篇
  1991年   5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8篇
  1988年   6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7篇
  1985年   4篇
  1984年   3篇
  1982年   3篇
  1981年   1篇
  1980年   1篇
  197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6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0 毫秒
461.
冻土与结构接触面的力学性能对寒区工程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容易受到外界因素干扰。为研究不同因素对粉质黏土与混凝土衬砌接触面冻结强度的影响, 设计考虑含水率、 冻结温度、 冻结时间的三水平正交直剪试验。试验结果表明: 在冻结初期, 提高土体含水率, 降低冻结温度, 延长冻结时间有利于接触面早期冻结强度的提升, 且这种作用效果是线性的。基于显著性分析理论, 发现含水率、 冻结温度、 冻结时间对接触面早期冻结强度的显著性等级均为极显著, 三者之中, 冻结温度影响最大, 含水率影响最小。采用多元线性回归, 忽略因素之间的二阶交互作用, 建立了考虑含水率、 冻结温度、 冻结时间作用的粉质黏土与混凝土接触面的冻结强度预测模型, 为类似工程提供科学参考。  相似文献   
462.
晚二叠世-中三叠世在中亚造山带东段构造演化过程中是承上启下的关键地质时期,所以晚二叠世林西组沉积环境对研究古亚洲洋闭合这一重大问题具有重要意义。大兴安岭地区晚二叠世林西组曾有双壳、叶肢介、植物及孢粉化石记录,但鲜有介形虫化石报道。在大兴安岭中段林西组研究中首次发现介形虫化石,经初步研究,主要分子有Kemeroviana,Volganella,Iniella,Qitaina,Darwinuloides,Palaeocypridopsis,Tomiella,DarwinulaUrumqiella等,暂划为Volganella-Kemeroviana组合,其时代为晚二叠世。与俄罗斯地台晚二叠世介形虫化石群关系较为密切,部分属种曾见于我国新疆准噶尔盆地和塔里木盆地。从介形虫化石组合特征和保存特点来看,其生存环境为淡水湖泊,故认为这一地区的林西组为陆相沉积。  相似文献   
463.
地下水动力条件变化是导致临沂市城区岩溶塌陷的诱因和动因,通过分析岩溶区地质及水文地质条件,建立了临沂市城区岩溶地下水流数值模型,预测了2007年6月至2019年6月地下水水位时空变化过程。从流场拟合情况看,所建模型拟合效果良好,客观反映了地下水系统演化规律,可以用于岩溶塌陷预警预报,为岩溶塌陷地质灾害防治提供技术依据。  相似文献   
464.
对松辽盆地北部地区黑富地l井钻遇的上二叠统林西组碎屑岩样品进行微体化石以及主量元素、微量元素和稀土元素测试分析,进而探讨该区林西组时代、地球化学特征、沉积环境及构造背景.获得的Protohaploxypinus fertilis-Piceaepollenites opimus-Alisporites communis孢...  相似文献   
465.
对松辽盆地北部黑富地3井所钻遇的侵入岩进行同位素U-Pb年代学分析,以探讨其形成期次和构造演化特征,并对所侵入的地层进行时代约束.测试分析结果显示,锆石206Pb/238U年龄的加权平均值为245.5±1.9 Ma,表明侵入岩的结晶年龄为早中三叠世,指示松辽盆地北部发育早中三叠世岩浆热事件.同时存在两组捕获的锆石年龄,...  相似文献   
466.
党坝稀有金属矿床是近年来新发现的超大型花岗伟晶岩型稀有金属矿床,矿区内分布有北带、中带和南带含矿伟晶岩脉,其中中带研究程度相对较低,为厘清中带伟晶岩的形成时代和成矿地质意义,对其进行了详细的野外地质调查,并运用激光剥蚀电感耦合等离子质谱仪(LA-ICP-MS)对其中的铌钽铁矿进行了U-Pb定年分析。野外调查发现,中带伟晶岩侵位于三叠系侏倭组变沉积岩中,其中的北西-南东向裂隙是主要的控矿构造,含矿伟晶岩主要呈脉状产出,属钠长石锂辉石伟晶岩。等离子质谱分析得到中带Ⅵ号伟晶岩矿体产出的铌钽铁矿的206Pb/238U加权平均年龄为(213.5±1.2)Ma。该年龄与北带的Ⅷ号矿体年龄基本一致,均为晚三叠世。研究认为,党坝矿床伟晶岩的成矿时代与松潘-甘孜造山带其他含稀有金属伟晶岩的成矿时代一致,而且都形成于造山期后相对稳定阶段。可尔因矿田西康群中的侏倭组,是寻找稀有金属伟晶岩的首要目标地层。  相似文献   
467.
淮河流域暴雨洪水灾害严重,科学预估未来全球升温1.5℃和2.0℃下淮河流域极端降雨的变化特征对流域防洪减灾及应对气候变化具有重要意义。基于最新的第六次国际耦合模式比较计划(CMIP6)中22个全球气候模式数据,利用改进的可靠性集合方案与概率比法,采用6个极端降雨指标预估了全球升温1.5℃和2.0℃下淮河流域未来极端降雨的时空变化与风险变化特征。结果表明:改进可靠性集合方案对淮河流域极端降雨的模拟性能要优于单一气候模式与算术平均集合方案;全球升温达到1.5℃与2.0℃阈值的平均时间段分别约为2017—2046年和2026—2055年;全球升温2.0℃下极端降雨指标增幅约为升温1.5℃下的1.4~2.6倍,其中流域北部地区为极端降雨增幅大值区;2种升温条件下极端降雨发生风险呈增加趋势,且额外增暖0.5℃将导致淮河流域极端降雨风险更高,如100 a重现期的极端降雨在升温1.5℃和2.0℃下将分别变为32年一遇和22年一遇,未来淮河流域极端降雨将会更加频繁。  相似文献   
468.
花岗伟晶岩型锂辉石矿床中的稀有金属资源作为一种关键的战略资源,具有重要的开发利用价值。矿石中的稀有金属矿物以及围岩地层中可能含稀有金属矿物的岩矿鉴定是工艺矿物学和稀有金属资源综合利用的关键。以四川西部党坝花岗伟晶岩型锂矿石床为研究对象,在显微镜观察的基础上,运用矿物自动定量分析系统(TIMA)开展岩矿鉴定工作。鉴定结果显示,矿石中的铌钽矿物主要有铌锰矿、铌钽矿和钽铁矿三种类型。围岩中除了常见的石英、斜长石、正长石、黑云母、白云母外,还含有单斜辉石、方解石、榍石等矿物。TIMA系统不仅可以得出扫描鉴定的探针片中的矿物质量百分比和元素含量比例,还能有效的确定矿物的嵌布特征和矿物类型。TIMA分析为后续工艺矿物学、单矿物定年点位选择以及资源综合利用提供有益帮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