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2篇
  免费   17篇
  国内免费   19篇
测绘学   16篇
大气科学   4篇
地球物理   26篇
地质学   60篇
海洋学   38篇
综合类   9篇
自然地理   5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3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7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10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5篇
  1995年   8篇
  1994年   9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5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4篇
  1989年   5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4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3篇
  1983年   2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2篇
  195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61.
针对山东半岛大沽河下游咸水体修复过程中含水介质物理堵塞的问题,采用室内模拟试验,系统研究了悬浮物质量浓度和粒径对咸水体含水介质物理堵塞的影响,并通过测定人工回灌过程中渗透系数的时空变化,定量分析和评价含水介质物理堵塞的机理和程度.结果表明:悬浮物质量浓度和粒径是影响含水介质渗透性的关键因素;在悬浮物质量浓度分别为50、100、200 mg·L—1的条件下,含水介质的等效渗透系数分别为其初始值的38%、20%0和10%;随着注入悬浮物质量浓度、注入时间的增加和入渗深度的减小,相对渗透系数不断减小;悬浮物的粒径越小,迁移距离越大,造成渗透系数下降区的厚度越大;随着悬浮物粒径的不断增大,粒径大的颗粒容易被截留在表层,造成表层渗透系数下降幅度增大,其余各层渗透系数下降幅度随深度增加而减小.  相似文献   
62.
在28℃、33℃两种温度下,用海豚链球菌人工感染尼罗罗非鱼后,测定尼罗罗非鱼血液生化指标。结果显示:两个温度水平病鱼的血清总蛋白(TP)随时间延长都呈现升高趋势;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活性随时间延长先升高后降低再升高,33℃实验组ALT、AST活性比28℃实验组达峰值时间短,并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尿素、钾(K+)含量随时间延长逐渐升高后降低,钠(Na+)含量先升高后降低再升高,肌酐含量呈上升趋势;血清碱性磷酸酶(AKP)活性28℃实验组呈先升高后降低趋势,33℃实验组呈升高趋势;超氧化歧化酶(SOD)活性随时间延长先升高后降低再升高,33℃实验组各个时间点基本高于28℃实验组;球蛋白(GLO)随感染后时间延长呈现升高趋势,至120 h,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但温度组间各时间点没有显著差异(p>0.05)。组织病理学观察发现,33℃实验组肝细胞、肾小管上皮细胞水肿变性;28℃实验组肝细胞出现嗜酸性小体;肾小管上皮细胞出现嗜酸性的红色小体,颗粒变性。表明感染海豚链球菌的尼罗罗非鱼肝脏、肾脏均有损伤,造成功能障碍,高温时损伤更严重。  相似文献   
63.
人工回灌过程中含水介质物理堵塞的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土柱渗流试验,模拟人工回灌过程中含水层的物理堵塞过程。通过测定回灌过程中含水介质渗透系数的时-空变化,系统分析和评价回灌液悬浮物浓度和水动力条件对堵塞的影响,并探讨含水介质的物理堵塞机理。研究表明,随着回灌液中悬浮物浓度的增大,悬浮物首先在含水介质的表层沉积,当悬浮物浓度为50、100、200mg/L时,回灌结束后砂柱表层介质的渗透系数分别降至初始的21%、13%和4%,表明表层发生了不同程度的堵塞现象;悬浮物浓度的大小对深部介质的渗透性影响较弱。另外,当进-出水面的水头差△H较小(即水力坡度较小)时,物理堵塞主要发生在砂柱表层,当△H为19.25cm时,回灌结束后表层渗透系数降为初始的7%;随着△H的增大,物理堵塞深度和程度越大,当△H为48.64cm时,19~34cm深度砂层渗透系数变成初始的60%。  相似文献   
64.
发展中国家旅游发展阶段理论与案例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主要根据发展中国家的旅游业发展水平及其在世界旅游市场中的地位,并以各国的旅游经济统计数据、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和人文发展指数为依据,推出发展中国家旅游发展阶段划分方案,即初级阶段的非旅游客源国和目的地国、中级阶段的旅游目的地国、高级阶段的旅游客源国和目的地国,指出处在不同发展阶段的旅游国家应制定不同的符合自己国情的旅游发展战略,促进本国更快地向较高级别的旅游发展阶段转化。最后对蒙古、中国、新加坡进行了案例研究。  相似文献   
65.
胶州湾营养盐限制浮游植物生长的初步模拟现场实验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王勇  赵澎  单宝田 《海洋科学》2002,26(10):55-59
于1998年8月至1999年2月,有胶州湾采用现场添加营养盐的实验方法初步研究了硝酸盐,磷酸盐,铁,硅酸盐对浮游植物生长的限制作用。分级叶绿素a的结果显示,在1998年夏季,氮(N)或单独,或与磷(P)同时限制浮游植物的生长;在1998的秋季则可能是N与P共同对浮游植物群落产生调控作用,而在1999年冬季,硅(Si)则是首要的限制浮游植物生长的营养元素。  相似文献   
66.
论横向构造置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67.
地层条件下油气储集岩多参数同时测试技术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刘树根  单钰铭 《地学前缘》1998,5(2):332-332
地层条件下油气储集岩多参数同时测试技术刘树根单钰铭刘维国刘舜华(成都理工学院“油气藏地质及开发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成都,610059)油气储层在地层条件下不仅有较高的温度、较大的围压和上覆压力,而且有较大的不能忽视的孔隙压力。液体及孔隙压力对地球介...  相似文献   
68.
本文简要分析了南水北调东线输水工程实施后可能引起黄淮海平原土壤次生盐渍化的原因,并提出了相应的防止措施。  相似文献   
69.
70.
首次发现从青岛市团岛污水处理厂的活性污泥中分离得到的嗜温鞘氨醇杆菌(Sphingobacterium thalpophilum)产生絮凝剂,研究了该菌株所产絮凝剂的理化性质和絮凝特性。结果表明,该菌所产絮凝剂MBFQ-7是1种酸性多糖,主要由葡萄糖、甘露糖、阿拉伯糖、葡萄糖醛酸和半乳糖组成。絮凝实验表明,当微生物絮凝剂用量为7~8 mg/L,pH=3~7,温度20~80℃时,MBFQ-7具有较高的絮凝活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