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3篇
  免费   92篇
  国内免费   8篇
测绘学   6篇
地球物理   150篇
地质学   17篇
综合类   9篇
自然地理   1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6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7篇
  2018年   6篇
  2017年   6篇
  2016年   8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14篇
  2013年   7篇
  2012年   7篇
  2011年   9篇
  2010年   10篇
  2009年   9篇
  2008年   7篇
  2007年   10篇
  2006年   15篇
  2005年   11篇
  2004年   11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10篇
  2001年   8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2篇
  1996年   2篇
  199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8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51.
PS-InSAR技术在北京采空塌陷区地表形变测量中的应用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从采空塌陷区地表形变监测手段入手,分析传统形变监测手段(如水准、GPS、常规D-InSAR等)的不足,详细介绍了PS-InSAR技术原理、优缺点及应用现状。最后通过总结北京地区采空塌陷变形特征,并针对PS-InSAR技术的特点和局限性进行可行性分析,最终提出门城镇地区适宜采用PS-InSAR技术进行地表形变监测。  相似文献   
52.
遥感、GIS结合与区域天然滑坡调查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以香港大屿山岛中部为试验研究区,探讨了遥感与GIS结合在区域滑坡调查中应用的可能性。在详细分析滑坡与环境因子关系后,将岩土类型、地貌、侵蚀、坡度等环境因子引入到影像中,与影像组成多源复合图像,可使地物的空间属性信息得到补充。同时采用适合高维复合数据的BP神经元网络对研究区天然滑坡进行识别,结果表明,区域滑坡的识别能力有较大提高。该方法的应用,将为大区域滑坡调查与监测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53.
Introduction As we well know, the hazard of earthquake is very wide especially in cities. The conventionalmethods to investigate the damage are difficult to meet the requirements in applications. In recentyears, with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remote sensing, especially the successful launch and applica-tion of high-resolution commercial remote sensing satellite, it has become possible to recognize andextract damage information by using remote sensing. The researchers at home and abroad hav…  相似文献   
54.
IntroductionOnNovember14,2001,aMS=8.1earthquakeoccurredonthewestofKunlunshanPassintheborderareaofQinghaiandXinjiang,whichwasthestrongestearthquakeinChinesemainlandsincetheMS=8.0earthquakeoccurredinDangxiongdistrictofXizangAutonomousRegiononNovember18,1951.TheearthquakeoccurredontheEasternKunlunTectonicZone,whichwasapalaeoplatejunctionzoneinsideTibetanPlateau.ItdividedTibetanPlateauintothesouthandnorthparts.ThezoneplayedaveryimportantroleinTibetanPlateausdeformationprocessanddynamicev…  相似文献   
55.
新疆测震台网历史监测能力及现状   总被引:3,自引:2,他引:3  
单新建  韩京 《内陆地震》1996,10(1):61-67
文中计算了新疆从始建区域测震台网到1994年止主要几次变动的台网监测能力。总结出震级M_L、震中距、周期和最大S波振辐之间的关系。最后又把新疆区域台网和新建的乌鲁木齐遥测台网组合到一起,展望了新疆测震台网未来的监测能力。  相似文献   
56.
伽师强震群震源破裂特征的初步分析   总被引:21,自引:5,他引:21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为深入研究1997年新疆伽师地区连续发生的强震群的震源破裂特征,利用全球数字地震台网(GDSN)宽频带数字资料及区域台网资料,较详细地研究了伽师强震群的震源机制及震源破裂特征.结果表明:伽师强震群的震源机制解主要有走滑和正倾两种破裂类型,其共同特点是主压应力轴方向沿北北东向,主张应力轴沿北西向,与区域构造应力场方向存在差异,具有明显局部特征;从震源破裂特征来看,伽师强震的滑动尺度、上升时间和持续时间均较小,震源破裂面积不大,是由一点向四周快速扩散的脆性破裂,无明显伸展方向;伽师强震群的破裂断层面为北东向,与震源深度梯度变化带、地壳接触变形梯度变化带、等烈度线以及地震扩展方向吻合;伽师强震群是在近南北向挤压环境下,在震源区附近剪切和张扭应力作用下发生的多次沿北东向的脆性快速破裂,从而造成了伽师强震群以张性破裂和左旋走滑为主的震源特征.  相似文献   
57.
首先利用地震地质调查、地震剖面探测结果对汶川地震的发震断层几何形态及周边块体介质参数进行约束,建立了3个包含有不同主断层的龙门山断裂带二维黏弹性有限元模型;然后基于连续-离散单元法对汶川地震的孕育与发生进行了全周期模拟,包括震间应力积累阶段、同震应力释放阶段及震后恢复调整阶段。模型对比研究结果表明,龙门山断裂带中由于断层几何结构及断层面剪切应力与正应力的综合作用,使得最先达到断层破裂准则阈值的灌县-江油断层率先破裂,初始破裂在深度15~20km处,破裂进一步传导至映秀-北川断层;同时由于灌县-江油断层与映秀-北川断层的破裂导致系统内应力大幅度降低,使得灌县-江油断层不具备产生同震破裂的应力条件。然而,尽管汶川-茂汶断层上的应力水平与汶川地震前相比有所减弱,但仍积累了较高的震间应力,可能预示其在汶川地震后具有较高的地震危险性。模拟结果还表明,铲型逆冲断层系统的深部断层破裂能够推动浅部高倾角区域发生被动破裂,因而其发震断层的倾角上限很可能比传统认识的大。  相似文献   
58.
采用DInSAR技术和欧空局2014年新发射的Sentinel-1A/IW数据,获取了2015年4月25日尼泊尔M_W7.8地震的InSAR同震形变场.所用InSAR数据扫描范围东西长约500 km,南北宽约250 km,覆盖了整个变形区域,揭示了形变场的全貌及其空间连续变化形态.此次地震造成的地表形变场总体呈现为中部宽两端窄的纺锤形,从震中向东偏南约20°方向延伸,主要形变区东西长约160 km,南北宽约110 km,由规模较大的南部隆升区和规模较小的北部沉降区组成,南部最大LOS向隆升量达1.1 m,北部最大LOS向沉降量约在0.55 m.在隆升和沉降区之间干涉纹图连续变化,没有出现由于形变梯度过大或地表破裂而导致的失相干现象,表明地震断层未破裂到地表.基于InSAR形变场和部分GPS观测数据,利用弹性半空间低倾角单一断层面模型进行了滑动分布单独反演和联合反演,三种反演结果均显示出一个明显的位于主震震中以东的滑动分布集中区,向外围衰减很快,主要滑动发生于地下7~23 km的深度范围内.InSAR单独反演的破裂范围,特别是东西向破裂长度大于GPS单独反演的破裂长度,而InSAR单独反演的最大滑动量则低于GPS单独反演的滑动量.因此认为联合反演结果更为可靠.联合反演的破裂面长约150 km,沿断层倾向宽约70 km,最大滑移量达到4.39 m,矩震级为M_W7.84,与之前用地震波数据和GPS数据反演的结果一致.  相似文献   
59.
高频GPS可以实时获取地表位移数据,在地震学中有十分重要的现实应用,比如快速获取震中、震级、地震烈度甚至震源破裂过程.本文以汶川地震为例,首先利用近场7个GPS台站数据反演震中位置,由于高频GPS和测震学确认的震相不一致,两种震中结果相距约15.7 km.然后对高频GPS和强震动数据进行了比较分析,我们的统计结果表明,尽管由于工作原理不同,高频GPS数据中的地震动峰值与强震记录相比存在明显差异,但是高频GPS记录的PGA、PGV和PGD同样可以作为计算地震烈度的指标.进而,使用SMBLOC程序对强震记录进行事后的基线偏移校正,得到与实时高频GPS精度相当的地表位移序列.最后,采用移动平均窗口对这些位移数据作平滑,基于最速下降法和OKADA模型,对汶川地震断层破裂的过程进行了回溯性准实时反演.结果表明,汶川地震主断层由西南向东北方向破裂,以14∶28∶04为基准,在震后20 s提供初始震级MW7.0,震后70 s震级稳定在MW7.8,但断层仍在破裂,在震后159 s根据位移波形判断事件基本结束.研究表明,实时地表位移数据可以快速准确获取强震震级和破裂方向,从而使得高频GPS将对现有地震预警系统提供很好的补充.  相似文献   
6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