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78篇
  免费   181篇
  国内免费   250篇
测绘学   162篇
大气科学   220篇
地球物理   258篇
地质学   434篇
海洋学   242篇
天文学   15篇
综合类   112篇
自然地理   66篇
  2024年   7篇
  2023年   42篇
  2022年   59篇
  2021年   52篇
  2020年   45篇
  2019年   66篇
  2018年   75篇
  2017年   25篇
  2016年   59篇
  2015年   42篇
  2014年   68篇
  2013年   48篇
  2012年   60篇
  2011年   60篇
  2010年   65篇
  2009年   69篇
  2008年   78篇
  2007年   71篇
  2006年   67篇
  2005年   69篇
  2004年   31篇
  2003年   33篇
  2002年   37篇
  2001年   23篇
  2000年   41篇
  1999年   21篇
  1998年   16篇
  1997年   20篇
  1996年   12篇
  1995年   23篇
  1994年   19篇
  1993年   24篇
  1992年   16篇
  1991年   6篇
  1990年   13篇
  1989年   10篇
  1988年   3篇
  1987年   6篇
  1986年   5篇
  1985年   5篇
  1984年   7篇
  1983年   2篇
  1982年   2篇
  1981年   2篇
  1979年   1篇
  1978年   2篇
  1958年   1篇
  195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0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81.
概要地回顾了近年来国内外湖泊沉积物中重金属环境污染方面的研究成果,介绍了湖相沉积物重金属研究的主要内容、方法和可能的发展方向.认为就重金属成因方面应加强区分其主要来源是岩石和矿物风化的碎屑产物、大气降尘、人类活动等的研究;重金属污染方面更应重视污染物质的生物有效性、迁移转化机理和重金属“二次污染“的研究;研究手段上,注重运用同位素示踪与定年技术来研究重金属的来源和污染历史,应用高分辨率沉积物钻心研究环境的变迁.最后提出加强多学科的综合研究,建立中国湖泊基准数据库,为探讨湖泊湿地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982.
分析了华北地区1966年以来发生的M≥6地震和相关历史地震所处的构造环境、空间位置,并依据华北地区北东向构造发育等特点,把1966年以来发生的M≥6地震及相关历史地震划分为3个不同方向的5条地震构造带,第1,2,3条为北东向地震构造带,第4条为1969年以来发生的5次地震形成的可能为一条北西向的地震构造带,第5条为1975年以后发生在φN39°~φN42°线之间的地震形成的东西向地震构造带(阴山、燕山东西向地震构造带),这表明,地震具有成带活动和成组活动的特点.  相似文献   
983.
基于卫星遥感影像的城市地图快速更新技术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实时,动态是当今科技发展的主要特点,更是测绘技术的基石,当前我国城市进入快速发展时期,如何实现城市地图的动态更新是我国地图工作者所面临的一个新课题。因此,提出了一种利用卫星遥感影像快速更新城市地图的技术方法,并用实硷证明采用这种方法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984.
引起红土表层硅铝比值增大原因的可能性探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Si/Al或SiO2/R2O3常常作为表生化学风化作用强度的重要指标。随着化学风化作用的进行。硅铝比或硅铝铁率表现出逐渐降低的演化趋势,中国南方的红土风化壳,是强烈化学风化作用的产物,被认为处于或经历了脱硅富铝化阶段,但是在红土剖面上部常常出现该比值不降反升的现象。给运用这一指标指示化学风化强度带来了困难,通过对贵州平坝,新蒲及花溪碳酸盐岩红色风化壳化学风化程度的研究,以及对中国南方几种不同结晶母岩上发育的红土的化学风化强度指标的对比讨论。探讨了产生这种现象的可能性原因。指出Fe,Al氧化物的下渗和淋失作用及其硅质的相对富集是引起中国南方红土表层出现Si/Al和SiO2/R2O3升高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985.
应用甘肃河东地区 55个测站 1968~ 1995年伏期旬降水资料 ,采用EOF、REOF、遥相关 ,对河东地区伏期降水的空间异常特征、时间变化规律以及降水异常的主要成因进行了诊断分析。结果表明 :EOF展开后前三项载荷向量场反映了河东地区伏期降水的空间总体结构。REOF展开后划分了河东八个空间异常敏感区  相似文献   
986.
青藏高原东部牧区雪灾的气候特征分析   总被引:30,自引:21,他引:30  
通过对 196 7— 1996年 2 5个测站的雪灾资料分析 ,揭示了青藏高原东部牧区有雪灾期从上年10月到当年 5月长达 8个月 ,雪灾在一年之中有 3个高发月 :11月、3月和 2月 ;雪灾主要发生在巴颜喀拉山南缘和东麓地区 ,近 30a来呈上升趋势。 196 8— 1976年冬春为一较长时段的雪灾发生的低值期 ,从 1977— 1992年有 3个高峰期和 2个低谷期 ,从 1993年开始又进入高发期 ;高原东部牧区冬春雪灾存在着明显的 5 6a的和较弱的 2 3a周期变化。本文中定义发生在 15月的雪灾为后冬雪灾 ,发生在10 12月的雪灾为前冬雪灾。研究表明 ,70年代是前冬雪灾的高发期 ,80年代末到 90年代是后冬雪灾的高发期。雪灾期西太副高的年际差异是雪灾发生年际振荡的一个可能原因  相似文献   
987.
Windows串行通信编程技术及其在数字测绘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结合测绘领域的编程实际,总结了计算机与测绘仪器间的串行通信编程技术。  相似文献   
988.
本文首先概括了图文办公信息系统开发的必要性,指出系统设计和分析是系统开发成败的关键,进而论述了传统设计方法的特点和不足,提出了不图文办公信息系统软件工程设计方法,并对其特点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989.
青藏高原积雪异常的持续性研究   总被引:12,自引:8,他引:12  
韦志刚 《冰川冻土》2001,23(3):225-230
选取青海省和西藏自治区境内的72个气象站,自建站至1999年12月逐日观观测的积雪深度资料,规定观测到地面有0.5cm以上积雪深度的日子作为积雪日,分别统计了月、冬春、年的积雪日数,通过对积雪日数的分析,确定出高原冬春积雪的异常年份。分析了这些异常年份高原积雪的持续特征,结果表明,高原冬春总体积雪的异常主要是由11月至翌年3月的积雪异常决定的,高原冬春的积雪异常和春末夏初的积雪异常是不相一致的;一般来讲,高原积雪负异常至少持续4个月,大多数般到3月份就结束了;高原冬春总体积雪的正负异常都很难持续到春末夏初,高原冬春异常多积雪的大规模消融期在2月末到3月初。  相似文献   
990.
三峡坝区的地面风场与大气扩散气候特征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利用三峡坝区4个气象站和宜昌站的地面观测资料,统计了各站多年、逐年、分季平均风速和风向频率,揭示了地面风场若干气候特征,提出了坝区典型风场模型;并通过分析各站多年、分季联合频率,对坝区大气扩散的气候特点与能力做了初步评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