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1108篇 |
免费 | 178篇 |
国内免费 | 256篇 |
专业分类
测绘学 | 162篇 |
大气科学 | 223篇 |
地球物理 | 265篇 |
地质学 | 454篇 |
海洋学 | 245篇 |
天文学 | 15篇 |
综合类 | 112篇 |
自然地理 | 66篇 |
出版年
2024年 | 9篇 |
2023年 | 42篇 |
2022年 | 61篇 |
2021年 | 57篇 |
2020年 | 53篇 |
2019年 | 67篇 |
2018年 | 76篇 |
2017年 | 25篇 |
2016年 | 61篇 |
2015年 | 43篇 |
2014年 | 72篇 |
2013年 | 48篇 |
2012年 | 61篇 |
2011年 | 60篇 |
2010年 | 67篇 |
2009年 | 69篇 |
2008年 | 79篇 |
2007年 | 72篇 |
2006年 | 67篇 |
2005年 | 69篇 |
2004年 | 31篇 |
2003年 | 33篇 |
2002年 | 37篇 |
2001年 | 23篇 |
2000年 | 41篇 |
1999年 | 21篇 |
1998年 | 17篇 |
1997年 | 20篇 |
1996年 | 12篇 |
1995年 | 23篇 |
1994年 | 19篇 |
1993年 | 24篇 |
1992年 | 16篇 |
1991年 | 6篇 |
1990年 | 13篇 |
1989年 | 10篇 |
1988年 | 3篇 |
1987年 | 7篇 |
1986年 | 5篇 |
1985年 | 5篇 |
1984年 | 7篇 |
1983年 | 2篇 |
1982年 | 2篇 |
1981年 | 2篇 |
1979年 | 1篇 |
1978年 | 2篇 |
1958年 | 1篇 |
1954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54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41.
珠三角地区前后汛期强对流过程物理量指数对比分析及阈值选取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珠江三角洲(简称珠三角)地区前汛期强对流是由锋面系统引起,后汛期强对流则多由热力系统引起。利用2004—2006年探空资料计算的物理量,选取与强对流天气相关性好的大气温湿类(整层比湿积分IQ)、层结稳定度类(K指数)、动力类(潜在下冲气流指数MDPI)、热力动力综合类(瑞士第一雷暴指数SWISS00)作为指示因子,通过对各指数的分布特征进行对比分析,分别得到珠三角地区前、后汛期的物理量指数的阈值,为进一步做好珠三角地区未来12小时强对流预报服务。 相似文献
42.
陆面模式中土壤冻融过程参数化研究进展 总被引:21,自引:0,他引:21
土壤冻融过程在寒区水文和气候系统中有着重要作用。陆面模式中土壤冻融过程的参数化对模式的设计和模拟结果有着关键作用。通过对广泛应用的Bucket,SIB,BATS,VIC,BEAS, LSM等几种主要的陆面模式中的冻融过程参数化方案进行了总结和比较。首先,详尽地描述了土壤冻融与气候变化的数值模拟研究,总结和评述了土壤冻融过程对气候变化的作用。其次,对几种主要的陆面过程模式在土壤水热参数化方案中对冻融过程的考虑及其特点进行了比较和讨论。还对冻结深度和冻结周期的预报模式进行了简介,最后对该领域当前面临的主要研究问题进行了探讨和阐述。 相似文献
43.
在我国西部山区,受地形起伏影响,很难通过传统的几何水准连测方式获取固定点的正常高,全球定位系统(GPS)技术的发展,使得大地测量发生了一场技术革命,可以全天候、实时提供可靠的地球三维坐标、三维角速度和时间信息.GPS高程精度的核心是评估高程异常值的精度,本文通过西部库区布设GPS平高控制点,利用区域似大地水准面精化模型... 相似文献
44.
西北干旱区地气温差季节和年际变化特征的分析 总被引:7,自引:4,他引:7
利用西北干旱区49个气象站1961—2000年0 cm地温和气温月平均资料,采用逐级归并法、小波分析、经验正交函数(EOF)、旋转经验正交函数(REOF)方法,分析了西北干旱区地气温差的时空演变特征、气候突变和周期振荡。结果表明:西北干旱区地气温差可分为12月~2月、3月、4~6月、7~10月和11月5类,11月和12月~2月呈下降趋势,3月、4~6月和7~10月呈上升趋势,12月~2月下降幅度较大,4~6月上升幅度最大;地气温差受大尺度气候异常的影响,第一载荷向量反映了全区一致的性质;北疆区和内蒙区有异常变化存在;3月和11月的突变点为1977年,12月~2月、4~6月和7~10月的突变点为1981年;周期振荡主要以3~6年为主。 相似文献
45.
46.
选取黑藻(Hydrilla verticillata Royle)和水绵(Spirogyra communis,Hassall)作为研究对象,分析其对某铅锌矿尾矿库重金属废水的富集能力,综述重金属在黑藻和水绵体内的富集机制,探讨了利用黑藻和水绵进行岩溶矿山重金属污染水修复的应用前景。结果表明:黑藻和水绵体内的重金属绝对含量较高,并且植株长势良好,生物量大,说明这两种水生植物对重金属有避性或耐性。分析测试发现,在黑藻和水绵体内,重金属的富集系数较高,其中Pb最大,其后依次是As>Co>Mn>Cu>Cd>Zn>Ni>Cr,富集系数最少的是Hg,水绵体内的富集系数要大于黑藻。对比研究发现,这两类藻类体内的重金属含量和富集系数均高于非岩溶区。黑藻对重金属的富集机制主要有3种,即重金属作用下抗氧化酶活性增强、被动吸收和离子交换作用,而水绵特殊的分子生物结构可能是其吸附重金属的重要机制。黑藻和水绵在南方岩溶区广泛分布,利用黑藻和水绵修复重金属污染的岩溶水具有较好前景。 相似文献
47.
金山气田、龙凤山构造、长岭断陷等登娄库组以下深部地层可钻性差,研磨性强,导致钻头磨损严重,使用效率低。在对牙轮钻头、PDC钻头及孕镶金刚石钻头在高研磨性地层中的适应性进行细致和全面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把PDC钻头机械钻速高和孕镶金刚石钻头进尺多的技术优势相结合的研制思路,开展PDC+孕镶复合式钻头设计。现场应用取得了良好的试验效果。提出了合理化的建议。 相似文献
48.
49.
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