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80篇
  免费   128篇
  国内免费   156篇
测绘学   53篇
大气科学   85篇
地球物理   84篇
地质学   328篇
海洋学   31篇
天文学   7篇
综合类   38篇
自然地理   38篇
  2024年   5篇
  2023年   7篇
  2022年   20篇
  2021年   18篇
  2020年   12篇
  2019年   17篇
  2018年   27篇
  2017年   20篇
  2016年   15篇
  2015年   26篇
  2014年   39篇
  2013年   31篇
  2012年   27篇
  2011年   34篇
  2010年   22篇
  2009年   33篇
  2008年   40篇
  2007年   43篇
  2006年   33篇
  2005年   23篇
  2004年   26篇
  2003年   36篇
  2002年   11篇
  2001年   19篇
  2000年   6篇
  1999年   16篇
  1998年   5篇
  1997年   6篇
  1996年   5篇
  1995年   7篇
  1994年   7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4篇
  1991年   5篇
  1990年   4篇
  1989年   3篇
  1987年   2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2篇
  1960年   2篇
  1958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66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97 毫秒
631.
四川地区流动重力资料的位场 分离与异常特征提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用于监测四川地区重力场随时间变化的流动重力测网于2008年5月12日汶川MS8.0地震后进行了全面改造, 形成了新的闭合环线并对整网点位每年实施2次重力观测工作. 该文以2010—2012年获取的5期流动重力资料为基础, 分别采用小波多尺度分解和三维视密度反演等位场分离方法, 对测区内重力场的动态变化进行多层次分解及异常特征提取, 以探求四川测区范围内重力异常动态变化特征以及地震前后不同深度范围内密度变化情况与重力场响应之间的关系. 结果表明, 对同一期资料进行小波分解得到不同阶次的细节图像, 揭示了不同深度处重力异常动态变化特征; 分解结果同时也表明了四川测区范围内重力场的变化形态与川内特有的断裂构造格架和深部结构环境及过渡带特征密切相关. 通过对不同时期的差分重力异常资料进行三维视密度反演对比研究发现, 在地震前后四川测区范围内由浅到深密度变化呈现出不同程度的差异, 震区附近出现较为明显的横向密度变化特征且浅层物质密度局部性的异常变化差异较为突出, 测区范围内中上地壳深度层密度反演切片显示出的趋势性差异基本上反映了地震前后测区内地下物质的动态变化趋势, 因此, 深刻认识不同深度范围内重力场的动态演化特征, 对研究壳内物质密度变化以及与地震的孕育和发展有关的深部介质环境具有积极的意义.   相似文献   
632.
前人在柴达木盆地东部石炭系地层中发现了大量的天然沥青出露,并证实柴达木盆地石炭系烃源岩有过生烃过程。因此,深入开展该地区天然沥青特征和形成模式分析,对该地区下一步的油气勘探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文中采用物理和地球化学实验的方法,研究了石炭系天然沥青物理特征和地球化学特征;分析了石炭系天然沥青物理特征和地球化学特征,并总结出石炭系沥青遭受了轻微的生物降解和氧化作用的蚀变特性;通过对沥青形成的地质背景及构造活动的分析和研究,探究了德令哈坳陷沥青的形成模式,发现该区石炭系、侏罗系广泛分布的烃源岩是沥青形成的物质基础;局部的优质储层,为有利的油气储集空间;不整合面和断裂体系非常发育,不仅对该区油气的运移起着控制作用,也是油气藏破坏而暴露地表形成沥青的重要因素;这三个主控因素对该区天然沥青的形成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相似文献   
633.
针对地下工程抗震分析中边界条件和地震动输入方式选择问题,对一地下半无限体模型在一剪切波垂直入射条件下进行不同边界条件和不同地震动输入方法的算例试算。结果发现:两侧采用竖直向位移约束、底部采用黏弹性边界、并在模型底部用等效节点力输入地震动的方法,与三边均采用黏弹性边界条件和三边均采用等效节点荷载输入地震动的方法可以获得同样的结果。该方法易于在ANSYS中通过APDL编程实现,可为地下工程抗震分析中黏弹性边界的使用提供便利。  相似文献   
634.
埃达克岩:关于其成因的一些不同观点   总被引:171,自引:57,他引:114  
埃达克岩的概念是十多年前提出来的,指由俯冲的年轻洋壳熔融形成的火成岩。自从最初在现代岛弧近十几个地方报道埃达克岩以来,新近又在几个地方发现有埃达克岩(如日本西南部,外墨西哥火山岩带,等等)。但是,过去十 多年的研究也表明,埃达克岩可以由俯冲期间的其它过程产生(例如,沿俯冲板片的撕裂边,留在上地幔中的板片残余等)。另外,埃达克岩似乎与一些岩石呈共生组合,这些岩石包括高镁安山岩、富Nb的弦玄武岩(NEAB),还可能有玻安岩(几个研究者已在玻安岩中发现有埃达克岩的组分)。高镇安山岩不是来自埃达克与地幔的相互作用(Adak-type),就是来自此相互作用期间地幔的熔融(Piip-type);富Nb的弦玄武岩,据认为是来自一种被埃达我岩广泛交代的地幔的部分熔融。作为一个新的岩套,埃达克岩交代火山岩系列已被建议用来解释各种岩石组合。此外,大量的富Pb弧玄武岩也已被发现包含有超镁铁质的地幔包体,而这些包体有高亏损地幔与埃达克反应的明显证据。关于主要与下地壳熔而不是冲板片有关的埃达克岩的起源已提出几种假说,一个模型认为,下地壳熔融出现在玄武质岩浆底侵下地壳时。但是,有许多理由似乎可以排除这种模式。另一种模型认为,在大陆地壳很厚的区域,下地壳可能变成榴辉岩,从而拆离并下沉到地幔中(拆沉)。这个拆沉过程将导致下地壳下中拆沉的下地壳的上部与相对热的地幔接触,进而可引起下地壳熔融和埃达克岩的形成。这使我们认为,在中国东部发现的与俯冲作用无关的白垩纪埃达克可能是下地壳熔融与拆沉作用的产物。我们 还要强调,如果下地壳熔融与拆沉作用真能形成埃达克岩,那么埃达克岩这一术语不应该仅仅局限于与板片熔融有关的过程,而应包括那些与下地壳熔融有关的过程。太古宙的大陆地壳主要由奥长花岗岩、英云闪长岩和英安岩(TTD)组成。这种大陆地壳是来自板片熔融还是下地壳熔融仍是有争议的。然而,我们认为,太古宙期间地幔的较高温度会导致较多的洋中脊的形成,从而产生比今天“更多”的年轻洋壳的俯冲。据此,我们认为,太古宙TTD大陆地宙主要由板片熔融形成。我们也注意到,太古宙是广泛金矿化的时期。有些研究者还发现,金和铜的矿化与埃达克质交代火山岩系列有关。因此,该火山岩系列可能会寻找金属矿床的一个重要标志。  相似文献   
635.
636.
地理环境对民族的形成、语言、习俗及地理分布具有深刻的影响作用。本文在依据一定的史实资料和实地调查的基础上,对我国赫哲族的源流和历史地域分布;赫哲语言和姓氏由来;赫哲族生产方式和习俗等与地理环境的关系,进行了研究探讨。赫哲族作为祖国大家庭中的一员,在长期民族融合的历史过程中,不同程度上仍然保留着本民族的固有特征。在地域分布上,各历史时期有相对稳定、集中的地域。而长期形成的生产、生活方式和习俗则反映了一个民族对地理环境适应与利用能力。  相似文献   
637.
全省雷电监测定位网建设与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自动气象站在山西省投入业务运行已近三年,其使用大大减轻了观测员的劳动负荷,增强了气象资料的观测密度、信息量,并且提高了资料传输的及时性和利用率。但设备在运行过程中也常常会出现这样那样的问题,造成观测数据产生各种偏差,同时也给观测员造成很大的麻烦。晋城气象观测站作为山西省首批自动站点之一,使用的是长春气象仪器厂生产的DYYZⅡ型地面气象综合有线遥测仪,我们在实际工作中也遇到了各种各样的问题,通过不断总结和探索,对一些故障原因有了一些初步认识,在此作一简要分析。1采集器故障a)采集器不能存储数据,并出现乱屏现象,甚…  相似文献   
638.
俯冲带变质脱水作用对俯冲带的流体形成、岩浆起源和演化起着重要的控制作用。泥质岩是俯冲板块表层沉积物的典型代表,本文以天然泥质岩为对象,成功运用高压差热分析(HP-DTA)方法对其在1.5-4.0GPa下的脱水温度进行了实验研究。结果表明,泥质岩的脱水温度与压力呈很好的负相关关系。通过与冷、热俯冲带地热梯度线比较,确定了泥质岩在俯冲带深部发生变质脱水作用的深度范围(75-145 km),为岛弧岩浆源区位置的解释提供了实验证据。  相似文献   
639.
东天山土屋-延东斑岩铜矿围岩的同位素年代和地球化学研究   总被引:23,自引:12,他引:23  
东天山土屋-延东大型斑岩铜矿的成岩成矿时代及其构造背景还存在很大争议。本文报道了铜矿远矿围岩—企鹅山群的同位素年代和地球化学研究结果。研究表明,企鹅山群安山岩中锆石 SHRIMP U-Pb 谐和年龄值336.5±6.6Ma,玄武岩的透辉石、斜长石和全岩 Sm-Nd 内部等时线年龄值334±36Ma,两个结果一致地表明企鹅山群形成于早石炭世。元素地球化学研究表明,企鹅山群玄武岩样品属于岛弧拉斑玄武岩系列,其稀土元素配分模式显示轻稀土相对富集,重稀土相对亏损的右倾模式,与洋中脊玄武岩相比,具有大离子亲石元素相对富集、高场强元素相对亏损的特征,具有俯冲带岛弧火山岩的典型特征。构造环境判别图解也指示企鹅山群形成于俯冲带环境。本研究对土屋-延东大型斑岩铜矿的成岩成矿作用时代及其构造背景问题提供了重要制约。  相似文献   
640.
不同水域鲤鱼耳石微化学特征及其环境指示意义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利用中子活化分析对密云水库与白洋淀水域两个不同水域(无污染水域和重污染水域)中鲤鱼耳石的微量元素进行分析,发现白洋淀鲤鱼耳石中Sr、Zn、As、Au、Ba、K、Na的含量明显比密云水库鲤鱼耳石的相应元素含量高。采用线性判别方法对两地耳石中Sr、Zn、As、Ba4种元素进行分析,表明存在明显的分组差异,而且两地的差别主要在于Sr含量不同,其次是Zn、As和Ba;白洋淀鲤鱼耳石中As、Ba、Sr、Na等元素含量变化幅度比密云水库鲤鱼耳石中相应元素含量的变化幅度大,与白洋淀水域废水排放时间上的周期性和短暂性导致元素在耳石部分日轮上沉淀等因素相吻合。两地鲤鱼耳石微量元素特征存在截然的区别,与两地水域水体中微量元素差异相一致,表明鲤鱼耳石微化学特征具有水化学环境指示意义,为进一步研究利用鲤鱼耳石进行水化学环境监测或恢复鲤鱼生长期水环境特征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