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8篇
  免费   7篇
  国内免费   5篇
测绘学   1篇
大气科学   1篇
地质学   33篇
综合类   3篇
自然地理   22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1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6年   2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6篇
  1997年   1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1篇
  1988年   3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
湖南泥盆系成矿金属元素含量...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匡耀求 《地质论评》1991,37(6):537-545
  相似文献   
32.
对中国大洋矿产资源开发研究协会DY851和DY853航次获得的东太平洋晚新生代沉积物(包括61个表层沉积物样品和16个沉积物柱状岩芯)进行了系统的地球化学和数理统计分析,揭示了东太平洋海盆CC区晚新生代沉积环境地球化学演化的一些特征。认为洋底扩张、沉积区离东太平洋洋脊的距离、海底的地热强度及地热活动频率影响了研究区CCD的深度和CCD波动的频率及幅度,从而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研究区的沉积环境。  相似文献   
33.
也谈金刚石的成因—与同志者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34.
利用Landsat TM6热红外遥感数据、土地利用专题图件、气象观测资料反演了快速城市化的典型地区东莞市的城市地表温度。构建了三个热效应评价指数:热效应贡献度指数、热像元权重指数和区域热像元权重指数,来定量分析不同土地利用类型对城市地表温度的贡献度,发现城乡工矿居民用地、林地和耕地的热效应贡献度较大,水域和草地的热效应贡献度较小,未利用地对区域热环境的贡献最小。此外,研究表明,随着平均温度的升高,东莞市水面和陆面1988~1998年的温度反差明显增大。  相似文献   
35.
以快速城市化的典型地区广东省东莞市为例,利用Landsat卫星遥感数据、气象观测数据进行地表温度反演。从城市下垫面最基本的组成元素出发,对典型下垫面类型加以界定,采用NDVI阈值法提取水体-高植被区-建筑密集区的分布信息。通过对地表温度与典型下垫面信息的叠加分析,研究温室效应增强背景下典型下垫面温度的相对变化趋势。研究结果表明,在1988~2005年间,东莞市地表温度的高低顺序为:建筑密集区>高植被区>水体,建筑密集区与水体、高植被区的温度反差明显增大,而且建筑密集区与水体的温差大于建筑密集区与高植被区的温差。  相似文献   
36.
阮柱  匡耀求 《热带地理》2020,40(6):1051-1062
为探讨加权光滑样条算法(sspw)在多云雨地区重构高质量NDVI的效果,以广东省为研究区,对其范围内2005—2015年MOD13Q1 NDVI数据进行重构。为证实sspw在重构多云雨地区NDVI的优势,选取多云雨样区的重构影像进行对比,并将未加权滤波[普通光滑样条(ssp)、Savitzky-Golay(SG)滤波]与加权滤波(sspw、加权SG滤波)重构的NDVI时序曲线进行对比。结果发现:1)sspw能有效重构多云雨地区NDVI。2)与未加权滤波相比,在质量权重的辅助下,加权滤波重构的NDVI数据时间序列曲线更接近原始NDVI上包络线,加权滤波重构的NDVI与原始NDVI线性相关性更强,误差更小;而加权滤波中,sspw比加权SG(Savitzky-Golay)滤波更能抑制图像中的噪音。总体来说,sspw重构的数据误差更小,与原始高质量数据相关性更强,重构效果更好,更适合多云雨地区。  相似文献   
37.
基于夜间灯光数据的中国能源消费碳排放特征及机理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本研究基于DMSP/OLS夜间灯光影像实现了1992-2010年以市级为基础单元的我国碳排放估算,弥补了统计数据不全、统计口径不一的缺点。从全国、4个经济区和6大城市群3个层面的碳排放分析结果显示,我国CO2排放总量持续增长,各地区、省市增速各不相同,空间聚集程度越来越明显,基本形成了"东部沿海城市高高集聚,西部欠发达城市低低集聚"的格局。人均碳排放强度基本呈现为"东部>东北部>西部>中部",单位GDP碳排放强度则呈现为"东北部和西部较高"、"东部和中部较低"。GDP增长是决定CO2排放总量增长的主导因素,而能源结构、能源利用效率、产业结构是影响碳排放强度的主要原因。对于西部和东北部等以能源和重工业为主导产业的城市,其减排策略应着重能源结构优化和能源利用效率的提高。对于东部和中部等以技术、劳动密集型和轻工业为主导产业的城市,其减排策略应侧重于产业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  相似文献   
38.
39.
40.
环境污染对东莞市地域经济发展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4,他引:2  
对东莞市32个镇区1995~2000年经济发展与环境污染状况的考察表明,环境污染已经严重影响了东莞市北部水乡,尤其是水乡下游各镇区的经济增长,妨碍了其优势的发挥和产业的升级.一个地域环境污染对区域经济增长的影响并不完全局限在该地域内,承受最大影响的往往是其下游地域和下风向地域.水乡上游保护区的发展实践表明,保护环境并不一定会制约地方经济的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