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73篇
  免费   41篇
  国内免费   69篇
测绘学   39篇
大气科学   38篇
地球物理   170篇
地质学   179篇
海洋学   36篇
天文学   5篇
综合类   61篇
自然地理   55篇
  2024年   6篇
  2023年   15篇
  2022年   14篇
  2021年   11篇
  2020年   15篇
  2019年   17篇
  2018年   22篇
  2017年   10篇
  2016年   10篇
  2015年   9篇
  2014年   22篇
  2013年   13篇
  2012年   20篇
  2011年   21篇
  2010年   33篇
  2009年   14篇
  2008年   18篇
  2007年   17篇
  2006年   15篇
  2005年   22篇
  2004年   19篇
  2003年   23篇
  2002年   8篇
  2001年   19篇
  2000年   15篇
  1999年   20篇
  1998年   12篇
  1997年   19篇
  1996年   13篇
  1995年   11篇
  1994年   9篇
  1993年   12篇
  1992年   10篇
  1991年   9篇
  1990年   5篇
  1989年   7篇
  1988年   4篇
  1987年   10篇
  1986年   8篇
  1985年   2篇
  1984年   2篇
  1983年   6篇
  1981年   2篇
  1980年   2篇
  1978年   2篇
  1975年   2篇
  1960年   1篇
  1957年   1篇
  1956年   1篇
  195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8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571.
毛新伟  代倩子  吴浩云  徐枫  李涛 《湖泊科学》2023,35(5):1594-1603
磷是太湖富营养化的关键性指标,为了解太湖总磷内、外源变化趋势及特征,从总磷污染负荷动态平衡角度分析太湖总磷主要来源与总磷浓度高位波动的原因,本研究基于2007年以来长时序水量水质监测资料和调查数据,开展了太湖进出各途径的总磷负荷质量平衡估算及分析。结果表明,2007—2020年入湖河道输入总磷负荷为1835~2799 t,占太湖总磷负荷的55%~73%,是外源输入最主要的途径;大气干湿沉降输入353~1380 t,占太湖总磷负荷量的12%~38%,是太湖总磷外源输入的第二大途径;太湖水体中总磷负荷量约占8%~15%。出湖河道输出总磷负荷量为516~906 t,占太湖总磷负荷量的13%~30%;水生动植物捕捞总磷负荷量为115~312 t,占太湖总磷负荷量的4%~12%,水厂输出占2%~3%左右;约41%~74%的总磷负荷量滞留于太湖湖体中,成为影响太湖总磷浓度的重要内源。同时,太湖地区气温升高、太湖水体流动速度加快一定程度上又加速了内源污染释放,使其成为总磷改善的限制性因素。  相似文献   
572.
截至2020年底,浙江省海洋灾害隐患区从484处减少到146处,一级隐患区全部核销.据了解,始于2017年的浙江海洋灾害应急防御三年行动收官,浙江省海洋综合防灾减灾和应急响应能力全面提升.  相似文献   
573.
老年人居住迁移的地理学研究进展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20世纪70年代以来,国内外有关老年人居住迁移的地理学研究在理论化、研究方法和实证研究方面取得了较大的进展。文章按照时间顺序和研究内容的逻辑关系提出了老年人居住迁移的研究框架,回顾了欧美、日本和中国地理学界对老年人居住迁移研究的成果和进程,以期为未来中国地理学的相关研究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574.
胡实  韩建  占车生  刘梁美子 《地理研究》2020,39(7):1680-1690
高时空分辨率降雨数据的获取对陆地水循环研究至关重要。遥感卫星反演降水产品虽然能有效再现降雨的空间格局,但存在空间分辨率较低的问题。以植被指数NDVI(Normalized Difference Vegetation Index)和海拔高度为自变量,通过构建太行山区GPM降水(Global Precipitation Measurement Mission)的时滞地理加权回归模型,得到了2014—2016年研究区1 km分辨率GPM降水数据。研究结果表明:利用植被指数和海拔高度构建的时滞地理加权回归模型能够有效地对太行山月尺度GPM降雨数据进行尺度下延,在提高GPM数据空间分辨率的同时保留了原始数据的观测精度。考虑NDVI的时滞性提高了地理加权回归模型的降尺度效果,相对于多元线性回归模型和不考虑NDVI时滞效应的地理加权回归模型,时滞地理加权回归模型的降尺度结果与站点实测数据的确定性系数更高,RMSE更低。冬季降雨与第二年春季植被NDVI的关系较为密切,虽然采用第二年春季的NDVI作为解释变量构建降尺度模型能有效地提高冬季降雨的降尺度效果,但基于植被指数和海拔高度构建的时滞地理加权回归模型更加适用于植被生长季GPM降雨数据的降尺度研究。  相似文献   
575.
采用矿物自动检测仪(MLA)、扫描电镜能谱仪(EDS)、X射线荧光光谱仪(AxiosmAX)等分析技术和光学显微镜(OM)观察,对国外某钒钛铁矿进行了系统的工艺矿物学研究.结果 表明,本矿石为深度蚀变氧化矿,包含了从原生到氧化带的一系列矿物,铁矿物为主要赤铁矿,少量磁铁矿和磁赤铁矿,钒主要赋存于铁矿物中;钛矿物主要为钛铁矿和蚀变钛铁矿.铁矿物与钛矿物嵌布关系十分紧密,难以磨矿解离.在工艺矿物学研究基础上,采用磁选回收工艺,原矿经弱磁选得到了Fe、V2O5、TiO2品位分别为60.28%、1.06%、9.85%,回收率分别为7.98%、8.32%、4.05%的含钒铁精矿;弱磁选尾矿经强磁选得到较高品位的钛铁精矿,Fe、V2O5、TiO2品位分别为49.42%、0.82%、16.46%,回收率分别为78.52%、77.23%、81.19%,该精矿可作为进一步提取钒、钛、铁的原料.  相似文献   
576.
文章建立了基于真实场驱动的三维物理—生态耦合模型, 利用模型定量分析了夏季南海北部上升流和羽状流过程对浮游植物生物量空间分布的影响程度及作用机制。首先, 利用2006—2008年卫星遥感数据及2006与2008年夏季观测数据对模型进行了验证, 结果表明, 模型能较好地再现夏季南海北部上升流和羽状流过程, 较好地反映出浮游植物的空间分布特征。模拟分析结果显示, 夏季南海北部浮游植物主要分布在50m等深线以内。琼州海峡东部海域和汕头海域浮游植物垂向分布较为均匀, 上升流的贡献均达到90%以上, 表层水平平流输送是浮游植物主要的汇, 生物过程是浮游植物的源。珠江口和汕尾海域浮游植物存在表层和次表层两个高值区, 羽状流贡献35%~40%, 主要促进表层浮游植物生长, 而上升流贡献60%~65%, 主要促进中底层浮游植物的生长。粤西海域上升流对浮游植物的贡献占92%, 主要促进中底层浮游植物生长, 而表层浮游植物浓度极低。整体上, 夏季南海北部上升流和羽状流主要是通过输送营养盐的方式影响浮游植物的生长。上升流对营养盐的输送作用是向岸方向的爬升输送和平行于等深线的沿岸流输送共同作用的结果。跃层的存在改变了营养盐的垂向输送过程, 是导致上升流和羽状流过程对不同水层浮游植物贡献差异的关键因素之一。整体而言, 夏季南海北部浮游植物空间分布差异是以上升流、羽状流主导, 环流—营养盐—生物过程共同作用的结果。  相似文献   
577.
目的:系统评价针刺与百忧解相较治疗脑卒中后抑郁(PSD)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计算机检索Cochrane临床对照试验中心数据库、Medline、OVID、Embase以及CBM、CNKI、VIP、万方数据资源系统,并手工检索针灸领域重要期刊近10年来公开发表的文献中关于针刺与百忧解治疗PSD的随机对照试验,检索时限为建库至2016年12月。采用Cochrane系统评价员手册5.1.0推荐的方法,由2名研究者独立完成文献筛选、资料提取及纳入研究的质量评价,并采用RevMan 5.3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共纳入18项符合标准的研究,计1813例患者。Meta分析结果显示,针刺VS百忧解临床有效率[OR=2.30,95%CI(1.66,3.19)],电针VS百忧解临床有效率[OR=1.32,95%CI(0.65,2.68)],17项HAMD评分[MD=-0.68,95%CI(-1.42,-0.06)],24项HAMD评分[MD=-2.45,95%CI(-4.19,-0.71)],不良反应率[OR=0.10,95%CI(0.05,0.19)]。结论:与百忧解相比,针刺治疗PSD不良反应少且症状轻微,但在临床疗效、降低HAMD评分方面二者相差不大,鉴于证据质量低等,结果仍需谨慎对待。  相似文献   
578.
研究海绵来源真菌Aspergillus repens发酵产物中的活性代谢产物.分离培养微生物进行活性筛选,采用活性追踪的方法、利用色谱手段分离获得单体化合物,根据波谱分析及其理化性质确定其结构,利用SRB评价单体化合物的抗肿瘤活性,利用纸片法测定单体化合物的抗植物病菌活性.获得1个萘并吡喃酮化合物,其结构鉴定为3,4-二氢-9,10-二羟基-7-甲氧基-3-甲基-1H-萘并[2,3c]吡喃-1-酮 (Semivioxanthin).该化合物对肿瘤细胞A-549、HL-60和BEL-7402有一定抑制作用,对植物致病菌作用较强.海绵微生物代谢产物是发现活性物质重要资源,值得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579.
小波分析在电磁数字化资料分析处理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基于小波变换理论,分析了数字信号f(x)近似地表示为近似部分ak^jf(x)与分解(或细节)部分dk^jf(x)的理论,建立了数字化资料的干扰识别与消除、高频信息与低频信息提取的分析方法。本给出了小波分析方法应用于电磁数字化前兆的实例,说明小波变换可作为电磁数字化资料分析处理的一种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580.
本文基于全球30 m地表覆盖数据(GlobeLand30),采用地表覆盖转移矩阵、重心迁移方法,分析了番禺区2000—2020年不同地表覆盖类型的相互转化及其空间分布。结果表明:过去20年间,人造地表持续占用耕地、森林和草地,其中耕地最为明显。同时,2010—2020年人造地表扩张速度较2000—2010年更为迅速。从相互转化的空间分布上看,番禺区人造地表在2000—2010年呈点状增加,之后10 a快速蔓延至全区。人造地表和水体的重心向东迁移,耕地的重心转移则逐步西移,呈“一进一退”的趋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