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21篇
  免费   39篇
  国内免费   72篇
测绘学   26篇
大气科学   70篇
地球物理   32篇
地质学   143篇
海洋学   24篇
天文学   1篇
综合类   5篇
自然地理   31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15篇
  2022年   10篇
  2021年   6篇
  2020年   13篇
  2019年   17篇
  2018年   23篇
  2017年   9篇
  2016年   11篇
  2015年   11篇
  2014年   20篇
  2013年   12篇
  2012年   10篇
  2011年   13篇
  2010年   11篇
  2009年   13篇
  2008年   12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7篇
  2005年   11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10篇
  2001年   7篇
  2000年   18篇
  1999年   7篇
  1998年   6篇
  1997年   10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5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5篇
  1991年   5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7年   2篇
  1979年   1篇
  1964年   1篇
  1958年   5篇
排序方式: 共有33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21.
张斌  孙新春  郭兵  包志军 《西北地质》2014,47(4):95-104
研究区位于东昆仑造山带的西部,北邻阿尔金造山带,南与巴颜喀拉褶断带接壤.笔者对鸭子泉-鸭子达坂构造混杂岩的物质组成及其特征、微量元素特征及稀土元素特征进行详细研究,对其构造变形特征进行阐述和分析,并通过锆石SHRIMP U-Pb年龄及其与晚三叠世喀勒拉组火山岩角度不整合接触,最后将形成时代厘定为石炭纪—二叠纪.鸭子泉-鸭子达坂构造混杂岩带历经了自华力西—印支旋迴的多期、多体制、多层次的构造变形,显示强烈的多期构造混杂特征.并探讨了鸭子泉-鸭子达坂构造混杂岩带的构造属性,认为鸭子泉火山岩岩组火山岩形成于板块汇聚俯冲的岛弧环境,岩浆可能来源于俯冲消减和地幔楔形区物质的局部熔融.  相似文献   
322.
一种刻槽式随钻声波测井隔声体的理论与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隔声体的设计与效果评价对随钻声波测井仪器的研发至关重要.针对刻槽式隔声体结构,利用数值模拟的方法分析了钻铤波在其传播过程中隔声阻带形成、拓宽并达到稳定的物理过程.在此基础上优化设计并加工了一种可用于随钻声波测井实验样机的刻槽式隔声体.在实验室内利用声波频率扫描方法测量了该隔声体的钻铤波声衰减,并进一步在实验井中测试验证了隔声体在井孔中工作时的隔声效果.最后,开展了随钻测井环境下的现场实验,测到了高质量的地层波信号和对应的纵波时差.理论分析和实验对比研究结果表明,刻槽隔声体有效地降低了钻铤直达波的干扰.本文的工作为随钻声波测井刻槽式隔声体的设计及评价测试提供了一套系统的理论及实验方法.  相似文献   
323.

东昆仑造山带夏日哈木超大型镍钴硫化物矿床伴生钴资源, 对其钴富集机制的认识离不开矿物中钴含量及其赋存状态方面的制约。本文采用场发射-扫描电子显微镜-能谱分析和电子探针对夏日哈木Ⅰ号镁铁-超镁铁质岩体中不同类型的矿物进行了成矿元素含量测定及表征, 在矿物层面探讨了钴含量变化和赋存状态。确认钴镍的赋存状态(含量)与矿物类型、岩浆结晶阶段(演化时间)有关: 硫(砷)化物的钴含量高于硅酸盐造岩矿物, 辉砷钴矿等砷化物钴独立矿物具有最高的钴含量。镁铁质岩浆硫不饱和时, 早期结晶橄榄石中镍含量较高, 中期结晶辉石岩的辉石晶体结构中的钴发生晶体化学分散; 岩浆硫饱和-硫化物熔离过程中钴和镍优先进入硫化物熔体而富集, 单硫化物固溶体(MSS)早期结晶的磁黄铁矿中钴含量大于镍含量, 钴与镍含量正相关; MSS中期结晶的镍黄铁矿优先富集钴, 钴与镍含量负相关, 钴可能与镍类质同象替换进入镍黄铁矿而优先富集; MSS早期钴与砷形成辉砷钴矿等钴独立矿物, 钴富集程度高、但总量有限。最后, 本文认为硫化物熔离是夏日哈木矿床钴富集的主要机制。

  相似文献   
324.

单竹坪矿床位于福建省上杭县紫金山矿田的西南部, 形成了Au、Cu和Mo异常, 其中Au、Cu富集成矿。选取单竹坪矿床钻孔岩芯中二长花岗岩和花岗闪长岩作为研究对象, 开展岩石学、岩相学、全岩地球化学、锆石U-Pb年代学和Lu-Hf同位素研究。研究结果表明, 二长花岗岩和花岗闪长岩锆石206Pb/ 238U加权平均年龄分别为105.2Ma和113.4Ma。二长花岗岩和花岗闪长岩具有富钠(Na2O/K2O>1), 过铝质(A/CNK=1.19~1.68), 富集轻稀土(LREE)、大离子亲石元素(LIEE, 如Ba、K)和Th、U、Pb和Hf等元素, 亏损高场强元素(如Nb、Ta和Ti等)的特征, 属于高钾钙碱性过铝质岩石系列, 具有岛弧岩浆岩特征。同时具有中等的(La/Yb)N值(13.6~17.4), 高Mg#值(45.89~48.53), 以及Eu弱负异常(δEu=0.79~0.97)和Ce弱正异常(δCe=1.0~1.08)。锆石两阶段Hf模式年龄(tDM2)峰值分别处于0.95~1.0Ma和1.05~1.10Ma区间; εHf(t)值分别介于-4.47~+2.38和-2.73~+1.47, 二长花岗岩以负值为主, 花岗闪长岩正负值均有。综合研究认为, 二长花岗岩来源于中元古界未受幔源组分影响的古老基底地壳熔融而成, 花岗闪长岩来源于新元古界地壳物质并经历了壳-幔混合作用; 单竹坪矿床形成于燕山晚期岛弧或活动大陆边缘构造环境, 与古太平洋板块的俯冲相关, 其西南部或南部是成矿远景区。

  相似文献   
325.
在具有盆地基底和未固结盖层的双层结构的盆地里,由于松散盖层对基底断裂应变的吸收,晚期发育的基底断裂在进入盖层后,应变会逐渐减小甚至消失,形成下部错动大、上部错动小的特点,本文把这样的后期断裂称之为逆序断裂。当基底断裂为走滑断裂时,逆序断裂具有双层空间构造样式,即在盆地基底发育主干走滑断裂、而在盖层优先发育另外走向的次级雁行断裂。逆序断裂在渤海湾盆地普遍发育,本文以歧口凹陷的张北断裂带和白水头断裂带为例(这两处断裂带都在下构造层发育北东向基底走滑断裂、而在上构造层发育近东西向盖层次级正断裂),运用三维地震资料,结合沿层属性和垂直剖面,阐述了逆序断裂的发育特征和对地震反射剖面的识别。由于之前晚期的逆序断裂一般被当作早期同沉积生长断裂对待,本文希望能帮助重新认识渤海湾地区的区域断裂期次和构造发育演化过程。  相似文献   
326.
黑龙江森林沼泽区超低密度地球化学调查采样介质对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黑龙江省中部的嘉荫地区为典型的森林沼泽景观,在该区进行了超低密度地球化学调查采样介质对比研究.通过河漫滩沉积物、活性水系沉积物进行对比研究,发现利用河漫滩表层沉积物所圈定的异常不仅能较好地反映矿化信息,而且能较好地反映该地区的地质背景.水系沉积物测量所圈定的异常很弱,只能反映出露矿信息.研究成果表明,河漫滩表层沉积物是森林超低密度地球化学调查的最佳采样介质.  相似文献   
327.
以新一轮125万区域地质调查及专题研究成果为基础,结合前期120万区域地质填图和科学考察资料,对雅鲁藏布江结合带的区域地质背景、基本地质特征、构造演化模式及有关问题进行了探讨.以雅鲁藏布江结合带为重点,论述了三叠纪玉门蛇绿岩构造冲断片、晚三叠世郎杰学弧前增生楔、泽当-罗布莎-朗县蛇绿混杂构造冲断片和白垩纪朗县弧前构造混杂岩片的基本地质特征.并将雅鲁藏布江结合带中蛇绿混杂构造冲断片的原始层序与特罗多斯典型蛇绿岩剖面对比,初步建立了研究区各构造带从新元古代-寒武纪克拉通化阶段、奥陶纪-二叠纪克拉通陆表海发展阶段、三叠纪-侏罗纪洋盆主扩张阶段、侏罗纪-白垩纪俯冲消减阶段、白垩纪-渐新世闭合-碰撞造山阶段到中新世以来的伸展、拆离、快速隆升阶段之演化模式.  相似文献   
328.
碳酸盐岩微相分析及其在岩相古地理研究中的意义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微相分析是碳酸盐岩沉积学研究的重要方法和手段。笔者从微相概念演化的角度对在微相分析中有关的概念予以澄清;介绍了微相分析的研究内容和工作方法以及微相研究的新近进展;探讨了微相分析在岩相古地理研究中的意义,并展望了它在其它沉积学研究领域中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329.
B.  包诺索夫 《第四纪研究》1958,1(2):163-166
黄山位于哈尔滨东面,是考古学家和古生物学家所悉知的。  相似文献   
330.
水下输流管道是油气管输的重要组成部分,海床或河床受水流的冲蚀而出现管跨后在内外流的作用下引起振动,造成水下管道的动力破坏。为此,以水下管道悬跨段为研究对象,考虑内外流体与管道间的流固耦合作用,将管跨处理成等截面的直梁模型,两端入土端的约束等效为弹性支承,采用模态叠加法对其进行动态响应研究,通过算例分析了各种参数对涡激振动特性的影响,从计算结果看出,内外流流速、压力、轴向力、管跨结构参数对管跨的动态响应具有重要影响。本文分析方法对水下管跨的动态设计和可靠性分析评估具有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