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04篇
  免费   33篇
  国内免费   27篇
测绘学   16篇
大气科学   8篇
地球物理   83篇
地质学   123篇
海洋学   15篇
综合类   12篇
自然地理   7篇
  2023年   6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7篇
  2018年   4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16篇
  2012年   12篇
  2011年   8篇
  2010年   13篇
  2009年   7篇
  2008年   12篇
  2007年   12篇
  2006年   9篇
  2005年   16篇
  2004年   9篇
  2003年   9篇
  2002年   10篇
  2001年   10篇
  2000年   12篇
  1999年   9篇
  1998年   6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6篇
  1995年   5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6篇
  1988年   7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1篇
  1983年   3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3篇
  1979年   1篇
  1978年   1篇
  1977年   1篇
  197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6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8 毫秒
31.
天津王3井水位异常机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本文针对2016年6—9月天津王3井出现的井水位高值异常现象进行了异常机理分析。首先,利用频谱分析法提取了水位年动态并与区域降水量进行相关分析,排除降水的影响;其次,采用三阶多项式拟合计算了水位多年动态,定量地识别出王3井的水位年变异常,并取王3井及周边水源进行了水化学分析,结果显示,王3井所处局部区域的地下水主要成因为大气降水,存在一定的水岩作用,与周边水源之间无明显水力联系;最后,结合首都圈地震台站的波速比推测天津王3井所处的局部构造区域内可能存在一次短期应力积累过程。2016年9月10日发生的唐山MS4.2地震缓解了此次局部应力积累,使得王3井内水位逐渐恢复正常年变特征。   相似文献   
32.
南阳盆地是我国膨胀土主要分布地区之一,在宁(南京)西(西安)铁路施工工程地质调查中,发现南阳地区上第三系中新统湖相沉积膨胀土中发育的构造裂隙、中更新统冲洪积膨胀土中发育的卸荷裂隙和全新统湖沼相膨胀土中发育的收缩裂隙控制了路堑边坡病害的形式、规模和破坏特征。施工过程中采取了针对性措施治理边坡病害,取得了明显的工程效果。  相似文献   
33.
邵永新 《中国地震》2012,28(1):51-60
本文系统地分析了海河断裂、天津南断裂、天津北断裂和沧东断裂等的土壤氡测量资料,用M-M珚值的组合以及H值、An值等3种方式对天津地区4条断裂的活动性强弱进行了分析和划分,经与活断层探测中得到的4条断裂的活动性分段结果对比发现,两者具有一定的一致性。同时发现,每种方法都有其局限性,进而认为,选择合适的方法,运用土壤氡测量资料能够对断层的活动性进行初步分析和分区,从而为断层的活动性分段提供参考。通过不同断裂间上述3组指标对比发现,土壤氡测量结果不能用于判断不同断裂间的活动性强弱。从实际工作出发,为利于分析断层的活动性分区,断层气测线在布设时应在探测断层与已知断裂的交汇部位附近适当增加密度。  相似文献   
34.
王4井因受井区地热开发的影响,于2008年12月断流停测。2010年对原观测井口装置进行改造,开始进行抽水观测水汞试验研究。在新的观测方式下,为确保观测数据稳定、可靠,本文从抽水观测的观测条件方面,对不同取样位置和抽水时间对水汞测值的影响进行了试验。试验结果表明,不同抽水时间和不同取样位置抽水观测对水汞测值影响不大,这一结论与水汞本身的化学特性相一致。认为在没有自流井的地区,只要选择灵敏的观测点使用抽水方式采样,固定观测条件,依然可以进行水汞监测。  相似文献   
35.
基于MapServer的地图信息发布与查询——以洞庭湖湿地为例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地图信息的发布和查询是webGIS最重要的功能之一,地图插件和开发平台的选用以及地图信息的组织,对于满足系统功能要求和提高系统建设效率具有重要作用。经过对现行WebGIS应用情况的分析,进行了系统的设计和数据组织;采用B/S结构,利用.NET技术结合MapServer地图插件进行系统研发和功能实现;开发出洞庭湖区湿地资源信息系统,实现了地图的发布、查询和显示等功能。该系统兼容性好、数据维护方便。利用.NET技术和MapServer平台开发的湿地WebGIS比传统用PHP语言开发的WebGIS执行速度更快,代码的安全性更高,而且其属性库和图形库的分离式设计提高了程序的可扩展性和数据库的稳定性。MapServer湿地信息系统的开发,实现了湿地资源信息的共享,满足了系统设计要求,达到预定目标,为湿地WebGIS开发和应用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36.
天津断裂第四纪活动性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天津断裂分为天津南断裂和天津北断裂。根据人工地震探测结果,分别在天津静海县城西、西青区炒米店村、小南河村以及宁河县朱头淀村布设了4条钻孔剖面,对这2条断裂开展了钻孔勘探工作。经微体古生物鉴定,获得了各钻孔的海相层位置;经地层年代测试,确定了第1、第2和第3海相层的年代;通过以海相层为标志层的地层对比,并结合小南河村BZ1、TN3孔古地磁的测试结果,对这2条断裂的活动性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天津南断裂晚更新世以来未发现有过活动的迹象,其最新活动年代可能在中更新世。而天津北断裂也未发现晚更新世以来存在活动的迹象,该断裂在早更新世早期可能有过活动。由此可见,天津南断裂活动性可能要强于天津北断裂。同时发现,第2、第3、第4海相层在不同的地区存在不同程度的缺失现象。因此,在将其用于地层对比时,必须同时确定各海相层的地质年代,否则对比结果可能会出错。对于发生年代存在争议的第2海相层,认为其形成时间应在7万a左右。  相似文献   
37.
南华北盆地青白口系—侏罗系层序界面时空分布特征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以位于秦岭—大别造山带之北、华北陆块南部、地跨华北陆块稳定块体、陆块南部边缘变形带的南华北盆地为研究对象,通过对研究区42条不同时代的野外剖面详细观测,运用层序地层学理论,把南华北盆地作为一个整体系统,对青白口系—侏罗系层序界面特征及时空分布规律进行了系统分析,共识别出了8种类型层序界面的物质表现形式,分别是不整合面、渣状层、古喀斯特作用面、冲刷侵蚀面、超覆面、岩性岩相转换面、最大海泛面、最大湖泛面。并重点讨论了各类型界面的时空分布特征。结果表明:在时间演化上,从早到晚由海相—海陆过渡相—陆相,层序界面经历了海相沉积不整合、古喀斯特作用面、渣状层到陆相不整合面、冲刷侵蚀面等;在空间上,同一层序界面在不同相带表现形式不同,同一种类型的界面可在不同相带出现,但不同相带表现特征有一定差异性。  相似文献   
38.
金永新  吴波  董军 《地质与资源》2010,19(4):296-301
东北地区珍珠岩矿床分布于中生代陆相盆地中,含矿层位主要为中生代早期的中酸性火山岩,沿北北东向展布.矿体形态多为似层状.矿床类型属于大陆边缘岛弧型.矿床系酸性岩浆大量释放挥发组分,经温度、压力突降后岩浆固结形成.找矿方向主要为中生代酸性火山岩,北北东向分布的一系列断陷火山盆地为找矿主要靶区.珍珠岩与球泡流纹岩、气孔流纹岩、凝灰岩、球珠岩紧密共生,系良好的找矿标志.  相似文献   
39.
滇藏铁路沿线滇藏交界段劈理化带是新近发现的与高山峡谷区河流岸坡密切相关的介于劈理与节理之间的密集破裂构造型式。我们对劈理化带进行了较全面的调查、测绘、统计和分析, 由此得出, 劈理化带呈带状断续分布, 规模与河流岸坡规模有关, 在金沙江和澜沧江岸坡地带规模巨大, 并与微地貌关系密切。另外, “劈理”具有倾角陡、不均匀等特点, “劈理”走向往往与河流方向一致。劈理化带是在内、外动力相互作用下形成, 内动力作用可以形成劈理化带, 在内动力作用的基础上, 河谷地带的外动力作用也可以形成劈理化带, 内、外动力对劈理化带均有后期改造作用。拟建的滇藏铁路将通过许多劈理化带, 那里将来可能产生铁路地基大变形、隧道和桥梁大变形、隧道冒顶、隧道渗漏和发生滑坡、崩塌、泥石流灾害。因此, 在将来铁路等工程建设和运营中要采取针对性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40.
济阳坳陷南部横向变换带构造演化及其油气聚集规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劳海港  陈清华 《地质论评》2012,58(5):893-900
利用高精度三维地震资料解释成果,分析了济阳坳陷南部中、新生代不同构造运动期与多位态主断裂(系)相伴生的横向变换带特征。研究表明,印支运动期横向变换带为NNE向展布,由侧向挤压褶皱和侧断坡组成;燕山运动期横向变换带走向为NEE向,由传递断层和横向凸起构成;而喜马拉雅运动期横向变换带则表现为NW向,由走向斜坡和传递断层组成。横向变换带构造演化使其不同构造部位具有叠加与迁移演化的差异性变化,从而形成不同的构造背景,造成了油气的差异聚集,其中变换带叠加可形成复式油气聚集带,变换带迁移则造成"满洼含油"的油气分布格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