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26篇
  免费   39篇
  国内免费   40篇
测绘学   27篇
大气科学   63篇
地球物理   82篇
地质学   95篇
海洋学   9篇
天文学   3篇
综合类   18篇
自然地理   108篇
  2024年   5篇
  2023年   11篇
  2022年   21篇
  2021年   20篇
  2020年   14篇
  2019年   18篇
  2018年   17篇
  2017年   19篇
  2016年   11篇
  2015年   20篇
  2014年   35篇
  2013年   19篇
  2012年   15篇
  2011年   14篇
  2010年   14篇
  2009年   10篇
  2008年   13篇
  2007年   13篇
  2006年   8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8篇
  2002年   7篇
  2001年   9篇
  2000年   13篇
  1999年   7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3篇
  1993年   5篇
  1991年   4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4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1篇
  1979年   1篇
  1978年   1篇
  1976年   1篇
  1974年   3篇
  1960年   1篇
  1959年   1篇
  1958年   3篇
  1957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40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593 毫秒
41.
根据“中国大陆构造环境监测网络”基准站2011~2020年的连续观测资料,对新疆境内天山中段、南天山西段和西昆仑的47条GPS基线时间序列变化进行分析,讨论这些基线的趋势性变化运动特征,总结2016年11月25日阿克陶MS6.7地震、2016年12月8日呼图壁MS6.2地震、2017年8月9日精河MS6.6地震和2020年1月19日伽师MS6.4地震震中300 km范围内不同方向的GPS基线时间序列的异常变化特征和周边构造活动情况,通过对GPS基线异常特征变化的差异性分析,初步得出结论:地震前后基线变化的幅度和趋势跟地震的破裂方向有一定的关系。或许可为新疆未来MS≥6.0强震可能发生地点提供一定的依据。  相似文献   
42.
以新疆和田河流域为例,采取Mann-Kendall趋势检测法、Pettitt突变检测法与小波分析等方法剖析了研究区近60年气温、降雨和径流变动特点。结果显示:(1)研究区降水、气温和径流均有增加或升高趋势,其中气温变化呈显著增加;(2)研究区降水、气温、径流突变分别发生于1986年、1996年和1993年;(3)研究区降水、气温和径流均无显著性周期性变化,但存在短时间段周期变化,降水在研究时段内呈现丰枯交替变化,自20世纪90年代逐渐湿化。气温呈现逐渐升高的发展趋势。20世纪90年代以前,径流年代际变化以偏枯为主,近20年年代际变化以偏丰为主。  相似文献   
43.
采用LB和PYGV两种培养基分离培养慕士塔格峰洋布拉克冰川雪冰及融水中可培养细菌,通过分离菌株16S rDNA的PCR-RFLP图谱和基于基因序列相似性的系统发育分析揭示细菌多样性。结果从样品中共分离到178株菌,分属于变形菌门(Proteobacteria)中的α-Proteobacteria、β-Proteobac-teria、γ-Proteobacteria纲,厚壁菌门(Firmicutes),放线菌门(Actinobacteria)和拟杆菌门(Bacteroidetes)6个类群,以假单胞菌Pseudomonas、黄杆菌Flavobacterium、紫色杆菌Janthinobacterium为优势菌群。 LB和PYGV两种培养基在分离的细菌数量及种群多样性、优势菌属、特有菌属方面呈现一定差异。结果表明,慕士塔格峰洋布拉克冰川地区可培养细菌多样性丰富,且存在一定的地方特异性菌属,寡营养培养基更利于极端微生物的恢复生长。  相似文献   
44.
新疆地区拥有广阔的土地和充足的光照,光热资源取之不尽,但严重缺少水源,显示干旱气候类型,春秋季水的利用问题严重,不能合理利用水资源。特别是南疆农牧业生产不能顺利开展,引水保证率不合格,缺少灌溉工程,工程设备年数已多,灌区和下游生态环境不能保障。分析了新疆农牧区的水利工程现状,重点论述了新疆水利工程规划设计与灌区的生态建设问题。  相似文献   
45.
基于博斯腾湖1955—2012年湖水位变化资料,利用树木年轮法分析了博斯腾湖年和月水位变化与湖滨柽柳(Tamarix ramosissina)年轮生长关系,利用敏感度指数得出博斯腾湖滨柽柳年轮生长的敏感水位范围。结果表明:(1)1955—2012年博斯腾湖年平均水位经历了3个明显变化阶段,即1955—1987年下降至最低,1987—2002年上升至最高。受向下游生态输水影响,2002—2012年博斯腾湖水位快速下降。输水对博斯腾湖月平均水位和季节性水位变化有影响。(2)博斯腾湖滨柽柳年轮指数与当年的湖水位变化和前1年的湖水位变化均显著相关(p0.05)。柽柳年轮指数与前1年10月至当年4月各个月份的湖水位表现出显著相关(p0.05)。柽柳年轮指数与前1年冬季湖水位相关显著(p0.05),与当年春季3—4月月平均湖水位相关性显著,与当年夏季和秋季湖水位的相关性不显著。(3)博斯腾湖滨柽柳年轮生长对月湖水位变化响应比较敏感。当湖水位在1045.3m时,柽柳年轮指数灵敏度指数(Sk)存在最低值;当湖水位在1 046.3m时,Sk出现最高值。  相似文献   
46.
塔吉克斯坦百年气温变化趋势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塔吉克斯坦百年气温资料,运用一元回归分析法、Kriging空间差值法、非参数检验方法的Mann-Kendall趋势检验和突变检验法以及小波分析法,进行了气温变化的趋势分析。结果表明:1)在时间变化上,塔吉克斯坦过去百年平均气温总体呈现增加趋势,其中19011908年和19151908年和19151960年为变冷期,19091960年为变冷期,19091914年和19611914年和19612011年为变暖期;四季气温总体都有增温,同时也都呈现冷暖交替变化但最后变暖的趋势,其中冬季气候变暖趋势最为明显;四季的平均气温和年平均气温都存在气温突变并在突变后呈现了显著的增温趋势;春季和夏季都有27a的准变化周期,秋季存在12a为准变化周期,冬季存在20a的准变化周期,年平均气温以24a为准变化周期;2)空间变化上,在19012011年为变暖期;四季气温总体都有增温,同时也都呈现冷暖交替变化但最后变暖的趋势,其中冬季气候变暖趋势最为明显;四季的平均气温和年平均气温都存在气温突变并在突变后呈现了显著的增温趋势;春季和夏季都有27a的准变化周期,秋季存在12a为准变化周期,冬季存在20a的准变化周期,年平均气温以24a为准变化周期;2)空间变化上,在19011960年,塔吉克斯坦大部分地区都呈现降温趋势,在19611960年,塔吉克斯坦大部分地区都呈现降温趋势,在19612011年,大部分地区则呈现增温趋势,其中19312011年,大部分地区则呈现增温趋势,其中19311960年的降温最明显,19911960年的降温最明显,19912011年的增温趋势最明显。  相似文献   
47.
利用西天山地区14个气象站1960-2010年雷暴资料和新疆雷电监测网2008年观测资料,分析了西天山地区雷暴和闪电变化特征。结果表明:西天山地区年平均雷暴日数分布呈东西多,南北少的形势。该区域年平均雷暴日数在17.3~85.5 d之间,并以2.7 d/10 a的速率减少。西天山地区雷暴日数的年变化呈单峰型,并在6-7月达到最大值。整个区域以正闪为主,正闪占总闪的比例达66%。该区域闪电电流强度在-130~+63 kA之间,负闪强度大于正闪强度。  相似文献   
48.
对该区域自然环境特征和土地利用类型作了系统论述和综合评价,分析土地利用现状及其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土地资源利用和环境整治对策。  相似文献   
49.
以乌鲁木齐市2009年的ALOS卫星影像为研究数据,在地理信息系统(GIS)及遥感(RS)技术的支持下,提取绿地信息,建立乌鲁木齐市区绿地景观的空间数据库,应用景观生态学的理论和研究方法,选取景观分维数、破碎度、分离度等景观指数来定量分析乌鲁木齐市区的绿地景观格局。结果表明,整个研究区内的绿地类型以公园绿地和单位附属绿地为主,市区绿地景观多样性较低,各类型绿地景观所占比例不均匀,公共绿地数量少,趋于团聚分布,形成许多绿化服务盲区;各类型绿地景观分维数较高,形状较不规则;单位附属绿地和居住绿地的破碎度较高,因为它们受人类的影响较大、形状相对多样、不规则。  相似文献   
50.
徐开宇  纳得秀  侯琳 《青海气象》2009,(2):25-28,36
本文利用黄南地区四个县站1997--2006年降水资料和2004--2006年人工增雨资料,分析了黄南地区降水分布特征和适宜黄南地区人工增雨的天气形势及气象要素,总结出黄南地区人工增雨的最佳气象条件,对不同云系如何进行实时监测、识别和把握有利的作业时机、部位以及对人工增雨体系建设提出了一些新的建议和思路,对作业点的布设提出了新办法,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