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0篇
  免费   47篇
  国内免费   30篇
测绘学   16篇
大气科学   5篇
地球物理   43篇
地质学   88篇
海洋学   36篇
天文学   1篇
综合类   15篇
自然地理   13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14篇
  2022年   19篇
  2021年   18篇
  2020年   14篇
  2019年   11篇
  2018年   16篇
  2017年   7篇
  2016年   10篇
  2015年   14篇
  2014年   13篇
  2013年   13篇
  2012年   9篇
  2011年   10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8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8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3篇
  1998年   5篇
  1997年   1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3篇
  1977年   1篇
  195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1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90 毫秒
51.
构造地貌-认识高原历史的钥匙   总被引:6,自引:2,他引:4  
简要评述了构造地貌的研究,并以青藏高原西北缘克里雅河流域地貌演化说明了构造变形与青藏高原的形成历史.以西域砾岩顶部的玄武岩作为区域构造地貌的标志,获得的高质量Ar-Ar年龄的加权平均值为1.09Ma±O.13Ma.该年龄不仅代表了西域砾岩沉积结束的时间,并制约了区域风沙堆积时代的下限,是一个重要的气候环境变化的转折点.更重要的是.该年龄标志了克里雅河演化的开始,即目前可观察的克里雅河的历史不过1.1Ma.另外获得的系统、丰富、翔实的沉积学、构造地质学、低温热年代数据和克里雅河流域地貌的测量结果还揭示了上新世晚期以来区域强烈的变形与构造地貌的演化.获得的重要结论还包括:能够分析恢复的前克里雅河的历史不超过西域砾岩沉积期,能够推测的青藏高原西北缘河流体系演化的最老历史不超过上新世阿图什组沉积期.在中新世乌恰组沉积时,基本观察不到青藏高原现今地貌体系产生的沉积作用的记录,而是更老的前青藏高原构造地貌格架对沉积体系产生的影响.青藏高原的主体可能在中更新世早期前后才抬升进入冰冻圈.现今的克里雅河地貌主要是在区域构造抬升中由冰川融水侵蚀形成的.克里雅河源头可能残留了青藏高原演化的关键记录.  相似文献   
52.
构造地貌-认识高原历史的钥匙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简要评述了构造地貌的研究,并以青藏高原西北缘克里雅河流域地貌演化说明了构造变形与青藏高原的形成历史。以西域砾岩顶部的玄武岩作为区域构造地貌的标志,获得的高质量Ar-Ar年龄的加权平均值为1.09 Ma ±0.13Ma。该年龄不仅代表了西域砾岩沉积结束的时间,并制约了区域风沙堆积时代的下限,是一个重要的气候环境变化的转折点。更重要的是,该年龄标志了克里雅河演化的开始,即目前可观察的克里雅河的历史不过1.1Ma。另外获得的系统、丰富、翔实的沉积学、构造地质学、低温热年代数据和克里雅河流域地貌的测量结果还揭示了上新世晚期以来区域强烈的变形与构造地貌的演化。获得的重要结论还包括:能够分析恢复的前克里雅河的历史不超过西域砾岩沉积期,能够推测的青藏高原西北缘河流体系演化的最老历史不超过上新世阿图什组沉积期。在中新世乌恰组沉积时,基本观察不到青藏高原现今地貌体系产生的沉积作用的记录,而是更老的前青藏高原构造地貌格架对沉积体系产生的影响。青藏高原的主体可能在中更新世早期前后才抬升进入冰冻圈。现今的克里雅河地貌主要是在区域构造抬升中由冰川融水侵蚀形成的。克里雅河源头可能残留了青藏高原演化的关键记录。  相似文献   
53.
多波束水深测量中受潮汐因素的影响,测量垂直基准是变化的,具有瞬时性。传统多波束测量,需在测区内设立一个或多个验潮站进行同步水位观测,最终将水深归算到深度基准面上。针对多波束水深测量中垂直基准转换的复杂性问题,文中基于地球重力场模型,结合测区内实测的GNSS/水准数据,通过插值算法建立了测区范围内似大地水准面精化模型,构建了多波束无验潮水深测量的垂直基准转换模型。通过实例表明,该方法有效地消除了潮汐、动态吃水及涌浪等因素影响,直接获取深度基准面的水深值,提高工作效率,可满足近岸多波束水深测量的工作需求。  相似文献   
54.
基于最新的三维地震连片资料,通过对辽中南洼断裂体系和地层发育特征的精细解释,明确了辽中南洼的构造发育演化特征,探讨了成因机制。结果表明:辽中南洼发育走滑和伸展2类断裂,主干走滑断裂整体NNE走向,深浅均有发育;伸展断裂主要发育在深部,被走滑断裂切割改造。受控于走滑和伸展作用在不同地区的作用强弱差异,辽中南洼整体东西分带、南北分段,自西向东辽中南洼可以划分为西部斜坡带、中部走滑带和东部斜坡带,东、西两个斜坡带为典型的伸展半地堑,走滑断裂条数的变化、中央走滑断裂的走向弯曲造成了中部走滑带的南北分段性。辽中南洼新生代构造演化可以划分为古近纪孔店组—沙四段沉积期、沙三段—沙一段沉积期、东营组沉积期、新近纪—第四纪4个阶段,经历了伸展断陷、构造转型、走滑—断拗转换、走滑—拗陷的构造演化过程,体现了伸展和走滑作用强弱的时间差异。辽中南洼现今复杂多样而又独特的构造特征并不单纯受控于单一构造背景,而是形成于伸展和走滑应力在时间和空间上的差异复合作用。  相似文献   
55.
2004年采用炸药震源对邢台东断裂进行了浅层人工地震勘探,对资料进行重新处理,获得了7条高质量、高信噪比的地震剖面,这些剖面清晰地显示出邢台东断裂的浅部构造特征;结合石油勘探等地震剖面,获得邢台东断裂的深浅构造特征,即该断裂为1条主断层和2条次级断层组成的半羽状断裂,并具有一定的规模,邢台东断裂的主断裂上断点埋深190~235m。  相似文献   
56.
文章参考某海水淡化装置的具体参数、工作环境及其系留系统的布缆方式,利用大型海洋水动力分析软件OrcaFlex建立该海洋浮式海水淡化装置系留系统的水动力分析模型,研究该模型的运行过程,结合系留系统以及风、浪和流的联合作用,分析系缆的系泊张力变化情况和水动力,并对该系留系统的设计和施工提出指导性建议和细节性要求。  相似文献   
57.
近年来,海洋真菌因其能够产生大量结构新颖、活性显著的代谢产物而受到广泛关注。本文综述了1991—2010年间从海洋真菌分离得到的134个新吲哚生物碱的结构和活性研究情况,其中包括fumitremorgin类19个、notoamide类22个、细胞松弛素类18个、吲哚喹唑啉类9个、吲哚萜类11个、肽类及其他单吲哚类21个和双吲哚类化合物34个。海洋真菌来源的吲哚生物碱不仅结构奇特,并且表现出多种重要的生物活性,具有潜在的研究和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58.
苑昊  刘佳朋  姜在兴 《现代地质》2021,35(4):1018-1023
煤矿采空区塌陷是一个重要的地质问题,由于采空塌陷区地震、地质条件的复杂性,传统三维地震勘探探测方法难以准确查明采空区边界.本研究提出一种基于四维地震特征的煤矿采空区识别方法,并以淮南煤田张集煤矿为靶区开展采空区探测.该方法从模型驱动入手,通过建立煤层开采前、后地质模型及进行正演模拟,利用模型地震叠前时间偏移剖面回溯分析...  相似文献   
59.
再论内蒙古哈达门沟金矿床的成矿时限问题   总被引:19,自引:2,他引:19  
对内蒙古哈达门沟金矿化区黑云母-磁铁矿伟晶岩脉中黑云母、含金钾化蚀变岩和金矿石中的绢云母样品进行了详细~(40)Ar~(39)Ar 同位素年龄测定。每件样品各个加热阶段所获数据均构成一条相关性很好的直线,它们对应的同位素等时线年龄值分别为1992.73±38.94Ma、322.58±3.24Ma 和239.76±3.04Ma。3件样品~(40)Ar/~(39)Ar 初始值分别为299.7、279.6和286.6,低于或接近尼尔值(295.5)。考虑到所测样品均采自来受到明显后期构造-岩浆活动或其它热事件影响的岩(矿)体, 因此,1992Ma、322Ma 和239Ma 分别代表了黑云母-磁铁矿伟晶岩脉、含金钾化蚀变岩和金矿石的形成时代。根据野外地质证据,并且结合上述同位素年龄数值,可以推测,哈达门沟地区金矿化发生的时间分别为海西中期和印支早期,其中印支早期是金矿康的主要成矿时期。  相似文献   
60.
赤潮随机梯度回归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赤潮的危害日益严重,为了预测赤潮的发生,运用回归树的随机梯度Boosting算法分析渤海赤潮数据, 建立浮游植物总量与环境因子的定量关系,给出各种环境因子对浮游植物总量相对影响的大小以及浮游植物总量和各种环境因子偏相关的图形,有利于探索赤潮的发生机制,指导菌种的培养. 最后,相比其它算法,回归树的随机梯度Boosting对于"局部剧增"的赤潮数据是稳健的,而且具有较高的预测精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