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153篇
  免费   1659篇
  国内免费   1034篇
测绘学   802篇
大气科学   728篇
地球物理   986篇
地质学   3077篇
海洋学   894篇
天文学   50篇
综合类   539篇
自然地理   770篇
  2024年   151篇
  2023年   238篇
  2022年   237篇
  2021年   254篇
  2020年   270篇
  2019年   288篇
  2018年   265篇
  2017年   191篇
  2016年   183篇
  2015年   252篇
  2014年   349篇
  2013年   308篇
  2012年   325篇
  2011年   292篇
  2010年   308篇
  2009年   302篇
  2008年   266篇
  2007年   270篇
  2006年   282篇
  2005年   253篇
  2004年   233篇
  2003年   211篇
  2002年   205篇
  2001年   192篇
  2000年   213篇
  1999年   137篇
  1998年   130篇
  1997年   123篇
  1996年   108篇
  1995年   99篇
  1994年   90篇
  1993年   77篇
  1992年   82篇
  1991年   82篇
  1990年   91篇
  1989年   69篇
  1988年   45篇
  1987年   52篇
  1986年   55篇
  1985年   37篇
  1984年   38篇
  1983年   33篇
  1982年   35篇
  1981年   14篇
  1980年   15篇
  1965年   8篇
  1964年   10篇
  1959年   13篇
  1958年   13篇
  1957年   1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84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51.
通过对延边地区东部五道沟岩群黑云阳起石片岩的单颗粒锆石SHRIMP U-Pb年龄测定.获得21个单点年龄,其中包括7组谐和年龄和1组不谐和年龄.谐和年龄分别为1347.8 Ma、844.8 Ma、340.2~313.7 Ma(平均值为323±23 Ma,N=4,MSWD=0.23,置信度=0.88)、292.9~288.3 Ma(平均值=291±25 Ma,N=3,MSWD=0.031.置信度=0.86)、279.2~266.2 Ma(平均值为279±28 Ma,N=4,MSWD=0.031,置信度=0.86)、127.4~124.2 Ma(206Pb/208U年龄平均值为126.5±3.7 Ma,N=5,MSWD=0.12;置信度=O.97)、116.1~106.3 Ma(平均值为115±39 Ma,N=2,MSWD=1.2置信度=0.27),不谐和年龄的下交点年龄为(451±120)Ma、上交点年龄为(1811±400)Ma(MSWD=7.2);这一结果表明:阳起石片岩的原岩主要是来自中元古代、新元古代和早古生代的碎屑物,指示五道沟群的沉积成岩作用发生在石炭世(323±23 Ma),变质作用发生在晚二叠世(291±25 Ma),之后在279.2~266.2 Ma、126.5~106.3 Ma先后受两次岩浆用和蚀变作用的改造.  相似文献   
52.
太行山南端浅层速度结构成像和隐伏断裂探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太行山南端的深地震反射剖面数据,运用初至波层析成像方法反演得到该区域的浅层P波速度结构和基底面展布形态,发现剖面浅部的P波速度变化与沉积盖层厚度和断裂分布有着较好的对应关系。利用跨断裂完成的浅层地震反射剖面,对区域内2条第四纪隐伏活动断裂进行高分辨率成像。结果表明,汤西断裂为东倾的正断层,控制汤阴地堑的西边界,活动年代为中更新世;汤东断裂为西倾的正断层,是汤阴地堑的主控边界断裂,活动年代为晚更新世。  相似文献   
53.
南堡凹陷为典型的陆相断陷湖盆,凹陷北部老爷庙地区是油气勘探的重要目标区.充分利用南堡凹陷岩心、测井、三维地震等资料,运用层序地层学及沉积学理论,对南堡凹陷老爷庙地区东营组三段沉积特征及其主控因素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南堡凹陷老爷庙地区东三段为一完整的三级层序,主要发育扇三角洲、湖泊和浊积扇3种沉积体系类型.从低位体系域(LST)到高位体系域(HST),扇体展布范围呈现“大-小-大”的演化特点,扇三角洲沉积中心总体上由东向西迁移;区内构造活动对沉积体系的分布和演化的控制作用显著,同沉积断裂的活动性差异控制了扇体发育的规模和位置,构造坡折带控制着沉积相带纵向分异特征,构造古地貌单元的空间配置控制着沉积微相的规模和形态;在此基础上,在研究区内识别出梳状断裂式、转换带式、滚动背斜式和多级断阶式4种砂体空间分布样式,对该区沉积模式的建立和有利储集相带的预测都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54.
该文是对测绘技术进步对经济发展的作用进行定量分析,并运用经济、数学、统计等科学方法,依据产出增长数学方程,对测绘生产单位产值增长、技术进步速度和水平等进行测算,预测2010年测绘生产发展规模、技术水平等,提出对策建议,供管理决策者及部门参考。  相似文献   
55.
FY-4A卫星是我国目前最先进的气象卫星,为缓解光照对其可见光和红外云图影响,增强图像质量和显示细节,通过分析中央气象台发布的FY-4A卫星云图中可见光和红外云图资料,指出云图可见光和红外云图存在极强互补性的特征,提出一种基于灰度均值的自适应非线性Gamma图像增强融合方法。仿真实验结果指出利用本文方法得到的融合云图拥有显示云的更多细节和识别云层云类的特点。该方法有效性的验证,为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气象预报保障提供了新的云图识别处理技术。  相似文献   
56.
苏联拥有丰富的矿产资源,它们是进一步发展工业和农业的重要经济前提。由于苏联各地进行了地质测量工作,因此我们能够有依据地对广大地区作出评价,并划出最有远景的区域,以进行有成效的普查工作。截至目前为止,苏联已在全国范围内完成了比例尺为1:1,000,000的地质测量,而对一些主要的矿区还分别测制了比例尺为1:200,000,1:100,000和1:50,000的地质图。  相似文献   
57.
太行山早前寒武纪杂岩的同位素年代学和地质事件   总被引:13,自引:1,他引:13  
通过对太行山前寒武纪杂岩地质学和同位素地质年代学研究 ,确定了太行山的地质事件主要有 5期 .新太古代早期玄武质岩浆喷发和石英闪长质 英云闪长质岩浆侵位 ,形成阜平片麻岩的角闪斜长片麻岩和TTG片麻杂岩中变质基性岩包体 .新太古代晚期麻粒岩相变质和黑云斜长片麻岩侵位 .新太古代末期至古元古代早期伸展隆升 ,形成城南庄大型变形带 ,沿着伸展变形带变质基性岩脉侵位 .古元古代晚期 (吕梁期 )太行山前寒武纪杂岩重新活化 ,构造隆升 ,南营片麻岩侵位 ,之后形成龙泉关韧性剪切带 .古元古代末期形成区域性花岗质伟晶岩 ,代表吕梁运动结束  相似文献   
58.
邹家山铀矿床流体包裹体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对相山铀矿田西部的邹家山矿床矿石中的萤石进行了系统的流体包裹体研究,结果表明取自邹家山矿床-130m和206m标高样品流体包裹体的均-温度平均值分别为266.1℃和159.9℃,盐度平均值分别为11.61wt%和13.16wt%,密度平均值分别为0.88g/cm^3和1.00g/cm^3。流体包裹体均-温度与盐度之间的关系呈抛物线型,密度与均-温度呈明显的负相关关系,而密度与盐度成正相关关系。计算获得邹家山矿床-130m和206m标高铀的平均成矿深度分别是553m和65m,表明矿床形成后遭受一定程度的剥蚀,其剥蚀深度大约在65~150m。  相似文献   
59.
中部地带是我国农业的精华地带,目前,我国农业发展中面临的部分农产品结构性剩余严重,市场竞争力弱,农业劳动生产率和土地生产力低而不稳,农民收入增长放慢,农业持续发展的后劲不足等问题在中部地带表现更为典型,探索中部地带农业现代化建设的实施途径对于研究和解决当前我国农业发展面临的诸多问题都具有重要的作用。中部地带农业现代化途径主要是:整体规划,分类推进,极点突破;改革城乡户口隔离机制,加速农村城镇化;创新土地流转机制,培育规模经济的现代农业市场主体;创新科技机制,发挥高科技对农业的带动作用;拓宽农产品加工领域加大农产品市场建设力度。  相似文献   
60.
In laboratory conditions, effects of rearing temperature and stocking density were examined on hatching of fertilized egg and growth of auricularia larvae of Apostichopus japonicus respectively. Data series like larval length and density, metamorphic time, and survival rate of the larvae were recorded. Statistics showed that for A. japonicus, survival rate (from fertilized egg to late auricularia) decreased significantly with the increasing rearing temperature (P<0.05). At different temperatures SGR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as well (P<0.05) from day 1, and maximal SGR was found on day 9 at 24°C (159.26±3.28). This study clearly indicated that at low temperature (<24°C), metamorphic rate was remarkably higher than at higher temperature (>26°C). Hatching rate was significantly different between 0.2–5 ind./ml groups and 20–50 ind./ml groups. Rearing larvae at the higher density had the smaller maximal-length, whereas needed longer time to complete metamorphosis. This study suggested that 21°C and 0.4 ind./ml can be used as the most suitable rearing temperature and stocking density for large -scale artificial breeding of A. japonicus’s larvae.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