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306篇 |
免费 | 130篇 |
国内免费 | 64篇 |
专业分类
测绘学 | 26篇 |
大气科学 | 101篇 |
地球物理 | 50篇 |
地质学 | 163篇 |
海洋学 | 74篇 |
天文学 | 5篇 |
综合类 | 35篇 |
自然地理 | 46篇 |
出版年
2025年 | 1篇 |
2024年 | 35篇 |
2023年 | 52篇 |
2022年 | 35篇 |
2021年 | 44篇 |
2020年 | 42篇 |
2019年 | 34篇 |
2018年 | 26篇 |
2017年 | 21篇 |
2016年 | 25篇 |
2015年 | 20篇 |
2014年 | 24篇 |
2013年 | 18篇 |
2012年 | 17篇 |
2011年 | 17篇 |
2010年 | 10篇 |
2009年 | 9篇 |
2008年 | 5篇 |
2007年 | 9篇 |
2006年 | 6篇 |
2005年 | 9篇 |
2004年 | 6篇 |
2003年 | 5篇 |
2002年 | 2篇 |
2001年 | 1篇 |
2000年 | 3篇 |
1999年 | 3篇 |
1998年 | 1篇 |
1996年 | 3篇 |
1994年 | 1篇 |
1993年 | 2篇 |
1992年 | 1篇 |
1991年 | 4篇 |
1990年 | 3篇 |
1989年 | 3篇 |
1983年 | 2篇 |
1982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5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41.
天然锰氧化物矿物主要包括软锰矿、锰钾矿、锰钡矿、硬锰矿、恩苏塔矿、钠水锰矿、水锰矿、褐锰矿、黑锰矿等. 相似文献
342.
网格化智慧社区社情民意系统立足于民情日记与民意诉求管理,以Visual Studio 2010为系统集成开发环境,并结合WebGIS,实现了8类社情事件的受理、流转、处理、核实与办结等功能,是开展民主科学决策的辅助工具。该系统可及时获取社区居民生活中所产生的数据信息,有助于解决居民对公共事务的建议与利益诉求。 相似文献
343.
344.
土地是人类生存与发展的重要基础资源,是人类不能出让的生存条件,人类丰十会发展迄今为止所创造的一切财富,都源于对土地的利用。我国是农业大国,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耕地是最基本的生产资料。在中国悠久的历史长河中,土地问题研究始终备受重视。早在夏商周时期,就有所谓“井田制”,解决土地分配、土地税赋等问题。尽管土地问题研究历史悠久,但现代土地资源的保护管理科学仍是一个新兴的学科。 相似文献
345.
346.
347.
北欧海作为连接北冰洋和北大西洋的重要海域,其由热效应产生的辐合场值得关注.本文利用NECP/NCAR的速度势函数(Velocity Potential,VP)数据表征北欧海辐合辐散场,发现在秋冬季北欧海上空大气低层存在一个独立的辐合区域.经验正交函数分解结果表明,北欧海上空的VP显示出除了表征北极涛动的全区一致型模态外... 相似文献
348.
黔西北五指山地区叠加构造变形特征对铅锌矿成矿的控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五指山铅锌矿区位于贵州省普定县与织金县交界区域,大地构造位于扬子板块中部、江南造山带西缘。野外构造研究表明,受早古生代加里东构造运动的控制与影响,矿区内震旦系—下古生界构造变形与上古生界—中生界的构造变形明显不同。震旦系—下古生界构造线近东西向,发育近东西向平缓褶皱、南倾或北倾劈理,显示近南北向的挤压收缩变形。震旦系—下古生界区内发育两组南北、北西向陡倾断层,断层明显受限制而不穿越晚古生代之后的地层。发育在震旦系—下古生界内的层间滑动与断层活动控制着铅锌矿的分布。晚古生代之后区域构造应力场发生转变,由早期近南北向的挤压收缩转为早燕山期SEE向NWW挤压逆冲,由此对震旦纪—早古生代变形进行叠加与改造,宏观上形成以NE走向为特征的区域构造格局。后期形成的褶皱轴面主要向SEE倾斜,断层向NWW逆冲,与早期变形呈斜跨式叠加。燕山期断层活动促进了铅锌矿的迁移与聚集。 相似文献
349.
岩溶地下水灰色系统分析软件开发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结合灰色系统在岩溶地下水方面的研究进展,从实际应用的角度出发,通过逐步求精的方法,使用VisualC++6.0编程,开发出一套能够满足水文地质工作者使用且操作方便的岩溶地下水灰色系统分析软件。该软件分别由灰色关联分析、数据预处理、GM(1,1)模型、等维递补预测、残差周期模型和GM(1,N)预测模型6个模块组成,具有操作简单便捷、计算结果精确、出错信息处理完善、预测结果直观、数据输入输出方式灵活、残差结果曲线输出及可推广性强等优点。利用该软件对山西柳林泉2008和2009年的泉水流量进行预测检验,GM(1,1)模型的残差周期修正预测精度明显提高,2008年的预测误差由0.32m3/s下降到0.17m3/s,2009年的预测误差由0.29m3/s下降低到0.19m3/s。 相似文献
350.
非饱和带属于地球关键带,与人类生存环境及安全健康关系密切,而CO2对生态环境及全球气候变化的影响至关重要。为了探索高浓度CO2入侵非饱和带对生态环境可能带来的风险,基于长安大学水与环境原位试验场CO2试验平台,向种植有5种典型植物(黑麦草、小麦、玉米、豌豆和苋菜)的土壤中长期注入浓度为5%、10%和15%的CO2气体,评估CO2入侵对植物和土壤的潜在影响。对表生植物及土壤样品(深度为20~30 cm)的理化性质分析表明:高浓度CO2明显抑制了植物的生长,会导致植株高度、叶片数和果实重量下降;土壤矿相和理化性质也有微小变化,表现为土壤pH值的变化以及氮、有效钾、有效磷等的减少。通过分析植物的光合作用、渗透调节作用以及抗氧化系统的变化,不同的植物对CO2胁迫表现出不同且复杂的响应,总体上C3单子叶植物黑麦草和C4单子叶植物玉米显示出比其他植物更高的敏感性,表明它们有潜力作为评估CO2生态影响的指示植物。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