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8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5篇
地质学   23篇
综合类   9篇
自然地理   1篇
  2008年   1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3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1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5篇
  1994年   1篇
  1992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桂林热带岩溶地貌特点及其科学价值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桂林热带岩溶地貌的特点及其科学价值是举世闻名的,甚至是世界独一无二的。本文从七个方面进行了阐述,以期桂林人、国人对之有一个粗略的认识,并尽快申请将桂林岩溶列入世界自然遗产名录。   相似文献   
12.
利用岩溶水长期水化学监测资料进行数理统计和制图,揭示了不同类型岩溶地下水化学成分的变化与降水丰、枯季节、丰枯周期年变化的规律性。纯灰岩地区岩溶水的主要化学组分表现枯季高、丰季低;白云岩地区岩溶水则不显示此规律性,丰、枯季节主要组分含量变化不大,甚至有相反趋势的显示。降水丰枯周期年的变化在岩溶水化学成分的变化上,也有很好的显示。枯水周期年,岩溶水主要化学组分含量逐年增高,丰水周期年则逐年降低  相似文献   
13.
利用岩溶水长期水化学监测资料进行数理统计和制图,揭示了不同类型岩溶地下水化学成分的变化与降水丰,枯季节,丰枯周期年变化的规律性,纯灰岩地区岩溶水的主要化学组分表观枯季高,丰季低;白云岩地区岩溶水则不显示此规律性,丰,枯季节主要组分含量变化不大,甚一对有相反趋势的显示,降水丰枯周期年的变化在岩溶水化学成分的变化上,也有很好的显示,枯水周期年,岩溶水主要化学组分含量逐年增高,丰水周期年则逐年降低。  相似文献   
14.
对桂林热带岩溶发育的一些新认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金荣 《广西地质》1996,9(4):61-66
文章主要阐述了桂林热带岩溶岩溶洞穴强烈发育的几个地质历史时期和热带岩溶、岩洞穴相对不发育的几个地质历我时期。并据资料推算了中、晚三叠世至白垩世古地磁纬度,证明以上地质历史时 期本区均处于低纬度热带,亚热带环境。  相似文献   
15.
近年来,由于自然因素和人为因素的共同作用,石羊河灌区盐碱化土地面积逐年增加,盐碱化程度不断加深,严重影响到该区国民经济、社会和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文章分析了造成石羊河灌区盐碱化的自然因素和人为因素.认为自然因素主要是:①.气候干旱,降水稀少,蒸发量强烈;②.水资源量逐年减少;③.地势上位于我国现代地形的第二阶梯,为内陆河流;④.地下水质矿化度高。人为因素是:①.过度开荒,灌区大量超采地下水;②.植被大量减少,加剧了土地盐碱化;③.灌溉技术落后,有灌无排。同时从四个方面探索建立了科学合理的石羊河灌区盐碱化土地综合调控措施:①.水资源合理配置;②.以水盐平衡理论为指导,调控地上水位和盐分的时空分布;③.加强以节水灌溉为核心的灌区配套建设,推广节水防盐的灌水技术;④.扩大牧草种植,逐步实现农业三元结构。  相似文献   
16.
提要 广西温泉已知有34处,主要分布于广西东部,皆为中、低温热水。目前30处已有化学分析资料,热水化学类型以HCO3型为主,有时SO3含量也高,但都低氯,皆为低矿化度的单纯温泉。它们在地下循环深度不大,都为水岩反应不平衡的浅层水,热储温度最高仅140℃,40%高于80℃,大都分低于80℃。  相似文献   
17.
桂林岩溶洞穴发育的古老性及热带岩溶发育历史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3,他引:1  
刘金荣 《中国岩溶》1995,(Z1):12-27
通过不同高程上岩溶洞穴、溶隙、洼地内充填和残存的不同时代的地层实际资料,结合对本区热带岩溶发育历史的研究认为,桂林热带岩溶发育可上推到中三叠世初期的桂西运动就开始了,岩溶洞穴发育最古老者也可上推到中三叠世。在热带岩溶地貌发育上,贡献最大的时期,一是中、晚三叠世,二是第三纪。前者奠定了本区热带岩溶地貌轮廓雏形;后者基本上形成了现代热带岩溶地貌的总形态。岩溶洞穴的发育,最发育时期是中、晚三叠世、第三纪,其它时期主要是利用、改造前期洞穴,只在有利部位发育一些新生小洞穴,在新生大型洞穴方面无重要贡献。现垂向上的岩溶洞穴,是不同时代发育形成的一个混杂体,不存在传统认识上的成层性。  相似文献   
18.
对岩溶洞穴成层性观念的再思考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刘金荣 《中国岩溶》1995,(Z1):107-116
本文对岩溶地区洞穴成层性的传统观念提出了质疑,并进行了一定的再思考和讨论。笔者认为,岩溶地区垂向上发育的岩溶洞穴,不存在着以前传统的洞穴成层性观念。不同高程的岩溶洞穴,是不同时代发育形成的、相互交叉、相互叠置的混杂体。不能牵强地将垂向发育的洞穴和河流冲积阶地进行联系对比,也不能笼统地以洞穴化学堆积物、古脊椎动物、古人类化石的年代来代表洞穴发育的年代。用洞穴内机械堆积物的年代资料也要特别慎重。尽管鉴别、区分这些洞穴发育形成的年代比较困难,但仍是可以认识和区分的。  相似文献   
19.
广西热带岩溶地貌发育历史及序次探讨   总被引:5,自引:4,他引:1  
刘金荣 《中国岩溶》1997,16(4):332-345
广西岩溶地貌发育基本上均处于热带、亚热带环境中,为一较为典型的热带岩溶地貌。根据其发育的时间先后不同,可分成二个大区六个亚区。Ⅰ区发育早,Ⅱ区发育晚。这种时间上的差异,不仅造成了发育时气候上的差异,还造成了广西各地区热带岩溶地貌类型、形态上的不同。广西热带岩溶发育过程中有二次内陆湖盆发育期:第一次为晚三叠世—侏罗纪,发育在Ⅰ区;第二次为白垩纪大湖盆期,广西几乎全境处于其内。白垩湖盆期使得广西第三纪主要水系发育普遍存在着“三不利用”的特点。在整个发育史中,广西热带岩溶地貌曾有过几次强烈、中等—弱发育期和基本不发育期。垂向上的岩溶洞穴基本上是几次强烈发育期形成的,它们互相交错、叠置,不能简单以高低论新老,不存在传统观点上的洞穴成层性。   相似文献   
20.
通过正式评审鉴定的广西境内饮用天然矿泉水有20多处,它们主要分布于厂西的东部地区。这些矿泉水,按其形成的地质条件,构造条件及水质特点可划分四个大类:构造断裂深循环类型、活动断裂构造蚀变带深循环类型,火山岩构造裂隙水类型、花岗岩风化层裂隙孔隙水类型。不同的类型具有不同的成因条件,不同的水循环条件及不同的水质特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