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4篇
  免费   11篇
  国内免费   4篇
测绘学   3篇
大气科学   2篇
地球物理   5篇
地质学   26篇
海洋学   2篇
综合类   3篇
自然地理   8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3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7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4篇
  2010年   2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1年   1篇
  1999年   3篇
  199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31.
在我国西北黄土高原的黄土塬、黄土台塬区赋存有较丰富的黄土潜水,大气降水垂直入渗是其主要补给来源,但对水分赋存和运移的空间通道认识尚有不足。文章基于董志塬、渭北黄土台塬的地貌、地层结构等水文地质条件、地下水利用动态和相关试验资料,结合黄土扫描电镜图像处理与统计分析,对黄土塬区黄土潜水和包气带水分运移的孔隙特征、过程进行了探讨并分带。研究认为孔隙是黄土地下水的主要赋存、运移的空间通道,其最小渗透等效孔径约为12μm。由孔隙发育的马兰黄土构成的黄土包气带垂向结构组合有利于大气降水的入渗,包气带孔隙中的水分运移非常微弱缓慢,但较为连续均匀。黄土包气带可划分为气候影响带、储存调节带、缓慢运移带和毛细接收带4个带,除上部气候影响带外,其余三带处于基本稳定的水分运移动平衡状态。研究成果可为全面系统地认识黄土塬区包气带水分运移特征提供参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32.
汶川县震后5年生态环境质量恢复评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对汶川县震后5年生态恢复状况进行评价,以多源遥感数据为主,其他调查统计数据为辅,构建了基于压力—状态—响应模型的生态环境质量评价指标体系,采用综合指数法对汶川县2007年、2008年和2013年生态环境质量进行评价,得到震前、震后以及5年后的生态环境质量评价分级图,并对震后5年汶川县生态恢复状况进行分析。结果表明,2007年汶川县有79.4%的区域生态环境质量良好,2008年5月12日地震对生态环境造成极大破坏,尤其是靠近震源地区,生态环境质量下降更为严重。通过震后5年恢复,到2013年汶川县生态环境质量恢复比较显著,有55.84%的区域环境质量有明显改善,特别是生态环境质量较差地区改善幅度较大,但仍未达到2007年区域生态环境质量水平。最后为今后该区域生态环境恢复重建提出相应的建议。  相似文献   
33.
真实且高信噪比的经验格林函数是准确提取面波频散和反演地下结构的前提,而实际噪声源分布与理论存在差异,且高海拔区噪声源数量少、能量弱,不仅需要长时间的数据采集,也难以获得高信噪比的经验格林函数。因此本文提出基于功率谱密度的背景噪声数据筛选方法,对某高海拔地区采集的92 h的背景噪声数据进行筛选,不仅大幅缩短了互相关计算时长,更有效提取了高信噪比的面波,减弱了高视速度干扰波,并获得了浅层0~140 m高分辨率的横波速度结构。本次研究为作业难度大的高海拔区开展周期短的水利水电勘察工作提供了新思路。  相似文献   
34.
通过对高岭石-二甲基甲酰胺插层复合物随层间域中二甲基甲酰胺分子数逐渐增加的分子动力学模拟,发现高岭石层间距可被小分子的插层大幅度扩增,但需要借助外界条件克服插层能垒。通过对层间距为1.26 nm模型的界面结构和界面作用的计算,发现二甲基甲酰胺在高岭石层间域中呈单层分布。二甲基甲酰胺的分子平面斜交于层间域表面60°左右,其HC=O官能团的O原子作为质子受体与层间域铝氧面的羟基形成较强的氢键,而甲基则与硅氧面以疏水作用相结合。由于高岭石层间域的铝氧面具有反应活性较高的表面羟基,相比于硅氧面表现出对二甲基甲酰胺更强的亲和性。  相似文献   
35.
拉萨地块广泛分布中—新生代岩浆活动,研究其对于认识新特提斯洋的演化和理解整个青藏高原的形成过程有着重要意义。对拉萨地块东部尼木—加查地区比马组火山岩进行了年代学与元素地球化学研究,结果显示该比马组火山岩LA-ICP-MS锆石U-Pb年龄为55.2~57.6 Ma,明显晚于已发表的比马组火山岩年龄177~195 Ma,而与林子宗群火山岩年龄(30.4~70.0 Ma)相符。因此,该地区原来认为的比马组火山岩可能需要重新厘定为林子宗群年波组火山岩。研究区火山岩主体为玄武岩、玄武安山岩、安山岩和英安岩,属中、高钾钙碱性系列。地球化学特征显示火山岩整体上富集大离子亲石元素Rb、Th、U等,Nb、Ta、Zr、Ti等高场强元素则表现明显的负异常,具有典型的岛弧火山岩特征。稀土元素配分模式主要表现为轻稀土元素右倾型,Eu表现出无异常到中等的负异常。此外,研究区年波组火山岩年龄晚于拉萨地块中西部年波组形成时代,结合前人的研究成果,可能指示印度与亚洲大陆的碰撞具有西早东晚的特点。  相似文献   
36.
拉萨地体广泛分布有中生代的火山岩,了解它们的成因机制和构造背景对认识青藏高原新生代以前的演化历史意义重大。该文首次对出露于中拉萨地块西部赛利普地区捷嘎组火山岩进行了系统的锆石年代学、主量和微量元素地球化学研究。结果显示,捷嘎组火山岩主体为玄武岩、玄武安山岩及安山岩,属中钾钙碱性系列,精确的LA-ICP-MS锆石U-Pb定年获得了(108.5±1.0) Ma的年龄值。捷嘎组火山岩整体上富集Rb、Th、U等大离子亲石元素,亏损Nb、Ta、Ti等高场强元素,具有典型的岛弧火山岩特征。稀土元素配分模式主要表现为轻稀土元素富集右倾型,少数具有较平坦的配分模式,Eu显示弱的负异常,表明岩浆的分异程度较低。经讨论,认为捷嘎组火山岩很可能是在新特提斯班公湖-怒江洋盆南向俯冲消减的构造背景下,由于俯冲板片发生回转导致软流圈上涌从而诱发被交代的岩石圈地幔部分熔融而形成。  相似文献   
37.
拼接加宽桥梁桩的沉降与原有桥桩的沉降差对上部结构受力影响较大,需要控制新建桥桩的沉降。桩基后压浆技术可以固化桩底沉渣,改善桩侧泥皮性能,减小桩基沉降。而后压浆技术在泥岩地层的经验比较少,因此结合长平高速公路K94+920.9通道桥改扩建工程,对嵌泥岩钻孔灌注桩桩端后压浆减小桩基沉降效果进行试验。对后压浆桩及未压浆桩荷载位移特征、侧摩阻力发挥特征进行对比分析发现:嵌泥岩后压浆桩的沉降较未压浆桩各级荷载下平均沉降减小约40%,说明采用桩端后压浆减少桩基沉降效果明显;未压浆试桩全风化泥岩侧摩阻力在桩土相对位移达到约5mm时趋于稳定,全风化泥岩的侧摩阻力为120kPa左右,压浆桩全风化泥岩摩阻力达到240kPa,说明浆液上返范围内全风化泥岩的极限侧摩阻力提高了1倍;浆液水灰比为0.5,压浆压力为2MPa时,浆液最大上返高度为4m,可为该地区泥岩地层桩端后注浆桩设计及沉降控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8.
陈旭东  刘迪仁 《铀矿地质》1999,15(4):235-239
本文结合客户/服务器模型,提出网络应用的通用模型是客户/服务器模型的观点;同时对基于文件系统的客户/服务器的应用所采用的网络协议进行了简单的阐述,表明有针对性地选择多种网络协议可以大大地方便应用开发。  相似文献   
39.
刘迪仁 《铀矿地质》1996,12(3):190-192
MDS型G856磁力仪数据处理系统刘迪仁(深圳华隆公司广东深圳518031)MDS型G856磁力仪数据处理系统(以下简称MDS),克服了从美国乔梅特公司引进的MAGPAC软件的许多不足,它能将G856存储的数据回放到PC机内,用PC机控制CE-515...  相似文献   
40.
陈剑平  范建华  刘迪 《岩土力学》2005,26(Z2):249-252
RQD是评价裂隙岩体质量的重要参数,它在岩体工程中被广泛采用,但经过长期的理论和实践工程师们认识到了RQD自身所存在的缺点和不足,并将RQD的缺点和不足总结为5点。但RQD仍然具有很强的生命力,从5个方面总结了近半个世纪以来人们对RQD的不断探索和研究的进程,并进一步指出了对RQD的拓宽和改进的主要研究方法和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