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8篇
  免费   12篇
  国内免费   4篇
测绘学   1篇
地质学   24篇
海洋学   6篇
综合类   2篇
自然地理   1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4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7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3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2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1篇
  199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91 毫秒
21.
试论陆相层序地层学及其在油气勘探开发中的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根据陆相层序地层的自身特点,对其层序界线、层序级别、层序界面等特征进行了分析,并把陆相层序地层分成断陷和坳陷两种盆地层序模式。最后根据层序模式特征阐述了陆相层序地层学在油气勘探开发中的实际意义。  相似文献   
22.
23.
根据重力地质法(Gravity Geological Method, GGM),利用6 736个已知水深点数据和卫星测高重力异常反 演了马里亚纳海沟(142°36''~147°18''E,23°~27°N)1''×1''分辨率的海底地形,该计算中的密度差常数为1.20 g/cm3。将反演的地形与实测检核水深数据相比,两者较差标准差为152.9 m,平均误差为(±3.0) m,均方差为153.0 m,优于ETOPO1模型和直接把船测水深控制点格网化后的模型。将重力地质法反演的模型、ETOPO1模型、直接格网模型进行功率谱密度分析,结果显示3种模型在中长波地形能量一致,但对于短波地形,重力地质法模型能量高于其他2个模型,说明重力地质法更能描绘细致的海底地形地貌。选取2条测线与重力地质法模型进行对比研究,结果表明重力地质法在海底地形起伏小的区域优于在海底地形起伏较大区域的反演效果。  相似文献   
24.
刘豪  王英民  王媛 《沉积学报》2011,29(5):906-916
南海珠江口盆地HZ地区珠江组沉积时期主要表现为一稳定沉积的陆棚环境。在研究区西部发育大型的古珠江水系,为整个珠江组大型三角洲沉积提供了丰富的陆源碎屑。本研究以PSQ6为例进行了详细分析,其沉积坡折带具有一定的规模,斜坡宽度约4 km,高差为20~60 m,横向延伸为80 km左右。沉积坡折带主要发育在下伏层序高水位体系...  相似文献   
25.
以黄河口凹陷西洼沙河街二段为例,对研究区地震剖面进行90°相位转换,根据转换后的剖面岩性特征及地质背景概况建立地质模型,进行正演模拟分析;然后对比零相位与90°相位的正演合成记录,校准地质模型,并依据地震剖面振幅属性特征,对相位转换后的地震剖面进行属性提取,预测砂体的展布.研究发现,基于90°相位转换地震剖面建立的地质模型更具直观性,正演合成记录验证砂岩恰好对应于波谷,波形能清晰地展示出砂岩层的纵向轮廓,并且90°相位转换的地震波谷振幅值属性平面图能清晰显示出砂体的平面展布及分布范围.  相似文献   
26.
27.
对于海相沉积盆地而言,在一个三级海平面变化周期内形成的层序,具有全球可对比性的等时地层单元,跨时约0.3-3Ma。在三维高分辨率地震、岩心和测井解释资料基础之上,通过岩石地层旋回特征、可容空间以及层序地层关键界面识别,将珠江口盆地渐新世晚期的珠海组二段分为S1和S2两个三级层序,由于坳陷处于浅海陆棚环境,每个层序中的低水位体系域不发育,局部以受断层控制的水下峡谷充填为特征。  相似文献   
28.
浅析准噶尔盆地侏罗系煤层在层序地层中的意义   总被引:19,自引:1,他引:19  
刘豪  王英民  王媛 《沉积学报》2002,20(2):197-202
准噶尔盆地侏罗系主要发育了三套煤层组合,分别位于八道湾组下段、八道湾组上段下部和西山窑组底部。在准噶尔盆地侏罗系层序地层学划分的方案中sb1、sb2、sb4界面则分别位于八道湾组下段、八道湾组上段下部和西山窑组底部三套煤层组合附近。由于在不同层序的不同体系域及同一体系域的不同时期可供煤层堆积所需要的可容空问和容纳快速堆积的煤层 (泥炭 )的发育程度以及沉积环境的不同,其聚煤情况也有较大差异,因而准噶尔盆地侏罗系煤层具有穿时现象,在层序的各个体系域中都有可能发育。经分析发现侏罗系煤层主要发育于 :⑴层序I的低位和高位域;⑵层序II的低位域;⑶层序III的高位域和 (4)局部发育于层序IV的低位域  相似文献   
29.
研究表明,黄河口凹陷沙河街组三段中亚段发育的沉积相类型有辫状河三角洲相、扇三角洲相、湖底扇相和湖泊相。同沉积断裂特征对沉积具有控制作用,陡坡带活动盆缘断裂控制扇三角洲的分布,缓坡带活动盆缘断裂控制辫状河三角洲分布;二级断裂对湖底扇和深水沉积区有明显的控制作用,东部断阶带中部发育的F20东西向同沉积断裂,控制了物源的主要注入通道——沟谷,对东部物源的注入具有长期影响。  相似文献   
30.
准噶尔盆地西北缘侏罗纪坳陷湖盆坡折带十分发育,具有断裂坡折带、挠曲坡折带、侵蚀坡折带和沉积坡折带等多种成因类型。坡折带在顺源方向具有多级特征,把坡折带按地理位置的差异分成盆缘坡折带和盆内坡折带。其中深部逆冲构造、继承性古隆起、盆内次级断层活动等构造运动是坡折带发育最主要的成因机制,坡折带发育规模与构造活动的大小、期次息息相关。由于构造在不同时期不同地域范围内其活动强度的差异,所形成的坡折带具有明显的多期、幕次性、差异活动以及继承与转化性等特征。同时坡折带在对地层超覆叠置、岩性纵向组合以及沉积体的纵横向展布上具有重要的控制作用,以此为基础建立了坡折带控制非构造圈闭的模式,对进一步寻找大规模的非构造圈闭或非构造圈闭群具有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