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6篇
  免费   16篇
  国内免费   2篇
测绘学   3篇
大气科学   12篇
地球物理   23篇
地质学   9篇
海洋学   2篇
综合类   1篇
自然地理   4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6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12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5篇
  2007年   1篇
  2003年   2篇
  1998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5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11.
平顶山近50 a气温和降水变化特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平顶山地区7个气象站1957-2008年气温和降水资料,采用直线回归法对其变化趋势进行分析,结果表明:近50 a来该地区气温呈上升趋势,夏季气温呈下降趋势,春、秋、冬季为上升趋势;在温室效应作用下,平顶山市区四季平均气温均呈上升趋势.降水量总体呈上升趋势,四季中冬、夏季为增加趋势,春、秋季为减少趋势.高温、低温、暴雨日数呈减少趋势.  相似文献   
12.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宝贵的旅游资源,适宜的旅游开发方式有利于统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与利用,而这需要通过旅游市场来检验.此次研究以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端午节为例,通过实地调研、深度访谈等方法,对秭归屈原故里端午节进行RMP分析,并从食、住、行、游、购、娱等六要素设计一系列产品,进行问卷调查,定量评价非物质文化遗产所设计旅游产品的适宜性.基于RMP-M'P'及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细分与旅游六要素对接的旅游产品适宜性评价模式,既可以指导端午节的旅游开发,又能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旅游开发提供理论借鉴.  相似文献   
13.
14.
青海玉树Ms7.1地震之后,根据地震断裂及余震活动的分布情况,于2010年5~11月在玉树地震断裂带周边地区布设由26套宽频带流动地震仪组成的临时地震台网,组成一个经过玉树地区的南北剖面和分布在玉树周边地区的密集台阵.其中南北剖面台站分布由北往南依次穿过昆仑地块、巴彦喀拉地块和羌塘地块,由15个流动地震观测台和固定台站MAD台组成;密集台阵由由分布在玉树周边的14个台站组成.  相似文献   
15.
上地幔各向异性的研究对了解地球各个圈层介质特性以及地球动力学的研究具有深刻意义,同时也有利于了解地壳和上地幔变形的一些特征,而剪切波分裂是研究地震各向异性的一种有效的手段和方法.  相似文献   
16.
外来物种沙筛贝(Mytilopsis sallei)是一种滤食性软体动物双壳类,它有着很快的生长速度和很强的摄食能力.为了探索沙筛贝在不同盐度下对微藻的摄食能力,采用颗粒计数仪,测定了沙筛贝在15、20、25、30、35等5个盐度梯度下对等鞭金藻(Isochrysis galbana)和小球藻(Chlorella vulgaris)的摄食率,比较了不同沙筛贝个体大小对小球藻的摄食率.结果表明,沙筛贝对等边金藻和小球藻的摄食率均在盐度25时达到最大,分别为3.42×104cells/(ind.h)和6.72×104cells/(ind.h).沙筛贝对等边金藻的摄食率随时间推移而降低,一是因为沙筛贝摄食率随着藻类密度的降低而减小,二是当海水盐度下降,沙筛贝渗透压改变,导致了进入其外套腔的海水体积的减少,从而摄食率也减少.个体较大(壳长2.8~3.5 cm)的沙筛贝对小球藻的摄食率明显高于个体较小(壳长1.7~2.4 cm)的沙筛贝的摄食率,这与其他贝类的研究结果是一致的.  相似文献   
17.
首都圈地区爆破、矿塌和天然地震的识别研究   总被引:7,自引:3,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选取首都圈地区2008年8月——2009年9月ML在2.0——2.2范围内的爆破、矿塌和天然地震数据资料,从时间域和频率域进行分析对比,总结出识别爆破、矿塌和天然地震的依据.在时域方面,爆破的初动方向向上,矿塌向下,天然地震的初动方向依赖于台站的分布情况;爆破和矿塌的面波比较发育;天然地震的S波与P波最大振幅比(AS/AP)大于爆破和矿塌,同时,爆破和矿塌的能量衰减比天然地震快.在频域方面,高频成分的能量衰减快于低频;天然地震的拐角频率较高,爆破次之,矿塌的最小;在震中距200 km范围内,爆破的顶峰频率主要分布在5——7 Hz,矿塌分布在2——4 Hz,天然地震的顶峰频率较大,在10——18 Hz范围内.另外,天然地震的频率域较宽,其次为爆破、矿塌.   相似文献   
18.
紫坪铺水库水位变化对剪切波分裂参数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刘莎  吴朋 《地球物理学报》2015,58(11):4106-4114
本文通过对2006—2009年四川紫坪铺水库库区8个地震台站记录的地震事件,采用剪切波分裂方法获得了水库库区剪切波分裂参数,并结合地震活动性与水库水位之间的变化关系,分析了紫坪铺水库库区地壳应力的变化特征.剪切波分裂结果显示该研究区域快波偏振方向有两个,分别为北东向和北西向,充分体现了紫坪铺水库地区地壳应力是由北西向的区域主压应力与南东走向的龙门山断裂带综合作用的结果.慢波延迟时间平均值为5.8ms·km-1,慢波延迟时间较大的地区位于库坝和库尾,分别是水库蓄水排水引起地壳应力变化最大的区域.对比慢波延迟时间的变化和水库水位的变化显示了慢波延迟时间与水库水位之间的一致变化关系,揭示了水库的蓄水排水对地壳应力的影响.  相似文献   
19.
刘莎  梁锋  郑钰  杨建思 《地震学报》2019,41(1):46-56
本文讨论了2017年8月8日九寨沟MS7.0 (MW6.5)地震之后震源区的地震活动性,并针对震后九寨沟地区架设的4个流动地震台站记录到的地震波形数据进行了剪切波分裂参数的计算,分析了震源区地壳应力场的特征性变化。九寨沟MS7.0地震的地震活动性表现为:8月8日主震后震源区地震活动明显增强,直至8月22日之后才有所下降,余震震级整体也呈降低趋势,震级多集中在MS2.0以下。震源区4个流动台站的剪切波分裂结果表明:快波偏振方向近似为东西向,揭示了九寨沟地区的区域应力场方向为近似东西向;区域内慢波延迟时间的平均值为5.04 ms/km,慢波延迟时间在九寨沟MS7.0地震之后降低,反映了随着余震的发生,地壳应力不断调整,应力持续释放,直至8月底地壳应力场逐渐趋于稳定状态。   相似文献   
20.
张掖国家地质公园红山湾白垩纪单型盆地是张掖—民乐盆地的重要组成部分,长期缺乏可靠的生物地层和古生态与古环境研究。本文首次报道了该区下白垩统下沟组叶肢介化石,包括1个种和3个未定种:Eosestheria ovate、E.sp.。结合首次发现的大古植物化石Claophlebis、Podozamites、微古植物化石和前人同位素测年结果,认为地质公园红山湾一带成景地层属于Aptian阶,应为Aptian中晚期。通过对叶肢介个体8个特征参数进行测量,运用PAST软件进行常规统计分析与多元统计分析,按照生态系统,结合发现的大古、微古植物化石,将早白垩世红山湾盆地划分为陆地水生和陆生生态系统,对沉积盆地古生态与古环境进行了恢复与重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