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0篇
  免费   11篇
  国内免费   22篇
测绘学   19篇
大气科学   26篇
地球物理   7篇
地质学   18篇
海洋学   5篇
综合类   2篇
自然地理   16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8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2篇
  2014年   8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8篇
  2011年   8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1篇
  1987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9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1.
基于CloudSat资料的冷涡对流云带垂直结构特征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利用CloudSat卫星资料、NCEP再分析资料和FY-2C卫星可见光云图分析了2006年7月20—24日我国东北一次冷涡过程不同时期对流云的垂直结构以及云内中小尺度的结构,发现在冷涡发展阶段的初期,暖锋对流结构表现为孤立的回波系统多,强对流深厚,对流系统体现为孤立、深厚的特征。在冷涡发展成熟阶段,回波强度比冷涡发展初期的对流系统有所减弱,且为浅薄的对流系统。冷涡系统影响下发展的锢囚锋回波系统顶部呈现独特的结构特征:东南部为干冷空气侵入造成的回波区, 中部为锢囚锋主体对流区, 西北部为暖锋遇冷锋抬升作用形成的回波区。在锢囚锋尾部存在冰水含量与液态水含量分层现象,干冷空气侵入层在5 km高度左右,在干冷空气侵入层上部为冰水含量分布的弱回波区,下部为液态水分布的弱回波区。在冷涡成熟阶段,对流系统分布在冷涡外沿,表现为孤立的对流系统,冰水含量多的对流系统主要在冷涡的北面,而液态水主要分布在冷涡中心零度层以下。  相似文献   
12.
刘英  柳崇健  徐辉  赵永明 《高原气象》2006,25(4):651-657
利用PSU/NCAR非静力中尺度模式MM5V3,对影响我国北方一次非汛期突发性强降水过程实例,进行了三重嵌套模式区域采用若干不同降水方案(特别是采用显式微物理方案与积云对流参数化方案若干组合)的对比试验,在揭示物理耗散技术正是通过将模式水平扩散方案纠正到符合热力学第二定律的约束而使该中尺度模式的模拟精度和模拟质量获得明显提高的物理实质的同时,从一个侧面证实了数值模式引入第二定律对提高数值天气预报准确率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13.
地下水稳定同位素组成的时空变化特征可以反映不同时期、不同区域地下水补给来源的差异。通过青海湖沙柳河流域浅层地下水氢氧稳定同位素组成的时空变化特征以及地下水、河水与降雨之间的补给关系的分析,结果显示:季风时期,地下水主要受降雨入渗和河流侧向补给为主,在补给过程中蒸发作用是影响地下水稳定同位素值的主要因素;非季风期,冰雪融水对低值区的地下水影响显著,同时降水的快速入渗则是该时期高值区地下水的主要补给方式之一。地下水同位素高值区,地下水与河水间补给作用较弱,补给时间超过5个月;地下水同位素低值区,地下水与河水补给关系较为密切,补给时间在1~4个月间。本文所得结论可初步反映干旱半干旱内陆流域地下水稳定同位素特征以及补给方式的基本规律,在一定程度上可为流域地下水及其他水体间的转换研究提供科学依据,并为地下水资源管理和水环境治理提供一定理论指导。  相似文献   
14.
岳辉  刘英 《干旱区地理》2019,42(2):314-323
利用2000—2014年MODIS/NDVI时间序列数据,采用栅格像元趋势分析、稳定性评价的方法,研究了陕西省近15 a植被的时空变化特征和规律;利用Hurst指数对陕西省植被未来变化趋势进行了预测;并利用相关性分析法分析了NDVI与年均温度和降雨量的关系。结果表明,2000年、2015年陕西省NDVI均值分别为0.4273、0.4942, 15 a来增加了0.067,增长了16.0%,其中陕北地区NDVI增加明显,关中部分地区出现负增长,陕南地区NDVI总体依旧维持在较高水平。陕西省植被变化趋势具有明显的空间差异性,全省植被未变化的占52.0 %,改善部分占44.27 %,退化部分占3.73%,说明15 a间陕西省植被覆盖改善面积大于退化面积,植被状况有所改善;其中陕北地区植被呈明显改善区域面积较大,关中地区植被覆盖面积有所减少,陕南地区植被变化幅度较小。陕西省植被稳定区域占50%以上(0 0.2),说明15a间陕西省植被较为稳定,变化程度不大;其中陕西省植被最稳定地区主要集中在陕南、延安南部,榆林部分、西安、渭南少部地区变化幅度较大。Hurst指数分析表明陕西省44.54%面积的植被未来有可能面临退化,主要分布在陕北和关中地区的北部,植被未来有可能退化也有可能改善的面积占49.78%,主要分布在延安和陕南地区。陕西省近15 a气温和降水量总体呈增加趋势,增加速率分别为0.48 ℃·(10 a)-1和69.5 mm ( a)-1;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年均降雨量是影响NDVI的主要气象因子,同时陕西省植被变化也受到了退耕还林还草、防沙治沙、生态政治等人为因素的影响。  相似文献   
15.
刘英  孙强  卢振武  曲锋  吴宏圣  李淳 《海洋学报》2010,32(10):6980-6987
为了获取足够的目标信息,充分利用中波红外和长波红外的光谱信息,建立了谐衍射中、长波红外超光谱成像系统.利用谐衍射元件独特的色散特性,将谐衍射透镜应用于中、长波红外超光谱成像系统中,使系统在中波红外3.7—4.8 μm和长波红外8—12 μm的2个红外大气窗口内获取数百个光谱图像.设计结果表明,中波红外波段,在18对线/mm处光学系统的调制传递函数(MTF)大于0.55;长波红外波段,在13对线/mm处光学系统的MTF大于0.5;光学系统的衍射环绕能,在中波红外波段30 μm半径范围内大于85%,在长波红外  相似文献   
16.
一、一次性能源的世界需求动态 20世纪,全球人口从17亿增加到63亿,增加2.8倍,人均能源需求量增长近3倍,为每人每年1.5吨标准燃料。2001~2007年间,全球每年的能源需求量超过110亿吨标准燃料。最近35年,全球一次性能源的年需求量就增加了近1倍,例如1975年为60亿吨,2008年则超过110亿吨。  相似文献   
17.
以南京市江宁经济技术开发区为例,基于199家企业样本,采用碳排放强度、单位碳排放的用水效率、单位碳排放的废弃物排放强度指数及单位产品的虚拟水含量和隐含碳排放等指标,对27种不同类型工业企业的碳排放效率进行了评价和分析。得出的主要结论为:1)不同类型工业企业的碳排放强度差异明显。南京市江宁区27类行业的平均碳排放强度为0.35 t/万元,其中电力、热力生产和供应业的碳排放强度最高,而仪器仪表制造业碳排放强度最低。2)尽管企业碳排放效率和水资源利用效率有一定的行业关联,但企业碳排放效率主要受经济效益、生产工艺、原料和能源类型等因素的影响。3)不同企业单位产品的隐含碳排放和虚拟水含量具有较大的差异。其中,轿车、铁矿石、金属铸件和摩托车等产品的虚拟水和隐含碳排放明显高于其他行业产品。4)企业碳排放与相应的三废排放强度具有一定的关联性。其中,碳排放与废气排放强度的关联度最高。5)在对未来企业排放效率评估、碳核查及碳配额分配中,不仅要考虑企业碳排放的经济效益,也要考虑企业的资源消耗和废弃物排放效率,并建立基于碳排放综合绩效评估的企业碳配额分配方案,这对于落实碳减排、推动资源节约和生产方式转变以及加强环境治理的多重目标的实现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8.
1概况 按照2007年1月“中国-越南气象科技合作联合工作组第8次会议会谈纪要”议题5.4“教育与培训”的要求(即中方人员分别于2007年和2008年赴越南举办两期短期培训课程,每次一周),从2008年10月开始,在中国气象局国际合作司的指导和支持下,中国气象局培训中心与越南自然资源环境部(MONRE)等有关方面积极联系沟通,针对越南对于灾害性天气预测的需求,策划了“多尺度天气灾害的预测理论及应用国际培训班”,并聘请了相关授课专家组团出访,  相似文献   
19.
Mohr-Coulomb屈服准则在岩土工程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英  于立宏 《世界地质》2010,29(4):633-639
对Tresca屈服准则、Mises屈服准则、双剪屈服准则及Mohr-Coulomb屈服准则的屈服线、屈服应力进行分析比较,找出了各种屈服准则之间的差异。探讨Mohr-Coulomb屈服准则与其他屈服准则的关系,并确定Mohr-Coulomb屈服准则在岩土工程中的安全性及岩土体破坏时的破裂面位置与滑移线之间的关系。以亚碧罗水电站实测地应力为例,对实测地应力用不同的屈服准则进行分析,论证了Mohr-Coulomb屈服准则的安全性及剪切破裂面与滑移线的差异。  相似文献   
20.
遥感技术在中国城市环境监测中的应用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城市的飞速发展带来了一系列环境问题。遥感以其快速、准确和实时地获取资源环境状况及其变化数据的优越性,成为城市环境监测的主要手段。对中国遥感在城市中的应用进行系统总结,主要包括:城市绿地、城市水体、城市大气遥感、城市热岛效应、城市垃圾堆放和城市土地利用变化监测,及在城市交通、灾害预警等方面的应用。遥感在城市环境监测中的应用,应在3S的基础上,形成系统的技术方法和规范,并加快城市环境遥感监测的指标体系和国家环境信息系统建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