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1篇
  免费   4篇
  国内免费   6篇
地球物理   3篇
地质学   36篇
海洋学   1篇
综合类   1篇
  2006年   1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7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4篇
  1999年   3篇
  1997年   2篇
  1995年   1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6篇
  1989年   2篇
  1984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4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大巴山弧形构造带推覆作用的古地磁学响应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本文以位于四川盆地东北部的四川达县、万源 (本文数据 )和湖北兴山 (吴汉宁等 ,1999)的早、中侏罗世古地磁学结果为基础 ,并以安徽合肥 (方大钧等 ,1990 )、霍山 (程国良等 ,1980 )同时代古地磁学数据为参考 ,定量讨论大巴山构造带对其南突弧形前锋两侧的下、中侏罗统地层的推覆作用。采样剖面选择于四川达县 (剖面中心位置N31.4 3° ,E10 7.5 5°)及四川万源 (剖面中心位置N32 .0 4° ,E10 8.19°)。标本经室内加工 ,制成圆柱形剩磁测试样品 35 4个。剩磁测试使用 2G超导磁力仪及其配套热退磁仪 ,各测试样品的剩磁数据在经过现代地磁偏…  相似文献   
22.
近年来,随着过去全球变化研究的深入,中国南方广泛分布的第四纪红土日益受到第四纪地质学、土壤学研究者关注,一系列研究表明红土中赋含了丰富的古环境、古气候信息,是热带-亚热带季风气候环境下的产物,与青藏高原隆升、秦岭-大别中央造山带隆起及中国南北第四纪环境分异等重大事件紧密关联,亦为全球变化的信息载体.  相似文献   
23.
岩石的磁性     
众所周知,能准确地测定地磁三要素的历史,距今尚不足150年.因而,从观测到的地磁场资料来研究周期大于100年的地磁现象是根本不可能的.然而,利用古地磁学却能对以100年或更长时间为周期的地磁现象进行解析,这是因为古地磁学可利用岩石具有天然剩磁(NRM)——磁场“化石”这一性质.显然,为确保“化石”的纯洁性,所利用的NRM资料必须不为漫长岁月中的各种外界干扰(例如:变质、风化及雷击等)所混淆,这就促进了以研究岩石剩磁的性质及稳定性为主的地学分支——岩石磁学在蓬勃发展.显然,岩石磁学就是古地磁学的基础.本文仅就其中最基本的研究成果,分岩石中的铁磁性矿物、铁磁性矿物的氧化过程、热剩磁、化学剩磁和沉积剩磁以及剩磁的稳定性和退磁方法等五部分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24.
25.
东秦岭造山带古地磁研究的初步结果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相似文献   
26.
华北、秦岭及扬子陆块的若干古地磁研究结果   总被引:13,自引:1,他引:13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本文对华北陆块、秦岭陆块以及扬子陆块内的70个采样点,474个标本进行了古地磁研究,利用16个采样点,112个标本中所获得的原生剩磁,重点分析了三陆块自寒武纪以来的古地磁极位置、古地磁偏角以及古纬度的变化特点。结果表明,三陆块为不同地质构造单元;寒武纪以来,华北陆块、秦岭陆块以及扬子陆块自北到南顺序排列;寒武纪时,秦岭陆块北侧和南侧分别存在一古洋盆,此时华北陆块和扬子陆块相距约1060km,三陆块向北漂移的过程中伴随着旋转运动,其中华北陆块和秦岭陆块以反时针旋转占优势,扬子陆块以顺时针旋转占优势;三陆块完全拼合时间在早三叠世至晚白垩世之间。  相似文献   
27.
华北,秦岭及扬子陆块的若干古地磁研究结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相似文献   
28.
本文叙述了近年来国际上新兴起的利用沉积剩磁与非磁滞剩磁以及饱和等温剩磁的比值推求古地磁场相对强度的基本原理以及该方法应用于石灰岩洞穴二次沉积物磁性分析上的可行性及优越性,并使用我国广西石笋样品求出了中国6000年以来的古地磁场相对强度的变化规律。该规律具有三个特点:1.若干个以1000年为短周期的运动,复合于一长周期运动之内;2.存在五个极大值及五个极小值;3.目前地磁场相对强度近于极小值区。  相似文献   
29.
30.
林文姣  刘育燕  朱宗敏 《地球科学》2001,26(3):247-250,257
通过对四川剑门关地区上侏罗统—下白垩统磁化率的研究,发现磁化率的大小与沉积物颗粒的粗细有着紧密的关系.中粗粒砂岩的磁化率通常偏小,而细砂岩、粉砂岩及泥岩的磁化率明显增大.由于沉积物颗粒的粗细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不同的沉积速率,因此,磁化率大小的变化可作为沉积速率变化的定量指标.而沉积速率的变化与沉积环境及沉积相之间有一定的联系,所以,可认为磁化率的大小可作为沉积相及沉积环境分析的一种参考.另外,通过剑门关地区上侏罗统—下白垩统的磁化率各向异性研究发现,本区磁化率最大主轴方向可分为北东—南西向及北西—南东两组.北西—南东方向的磁化率主轴与当时的古水流方向一致,而北东—南西方向的磁化率主轴则可能与后期的构造挤压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