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8篇
  免费   16篇
  国内免费   56篇
大气科学   1篇
地球物理   15篇
地质学   92篇
海洋学   1篇
综合类   1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9篇
  2003年   8篇
  2002年   7篇
  2001年   7篇
  2000年   6篇
  1999年   11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1.
大兴安岭锡矿带是中国北方唯一成型的锡多金属成矿带。新近发现的内蒙古维拉斯托锡多金属矿床位于大兴安岭南段,隶属中亚造山带东段的兴蒙造山带。该矿床为一典型的大型斑岩型热液脉型锡多金属矿床,矿区内锡矿化主要赋存于石英斑岩体顶部及其上部的石英脉中。矿床成矿阶段包括石英斑岩体内的滴状锡锌矿化阶段、石英斑岩体上部石英脉中的辉钼矿矿化阶段、石英锡石黑钨矿阶段和石英多金属硫化物阶段。流体包裹体研究结果显示:流体包裹体类型主要为气液两相包裹体,尤其是富液相包裹体,其次为含子矿物的三相包裹体。斑岩体内矿化阶段流体包裹体均一温度为324~333 ℃,盐度为6.5%~7.5% NaCleqv,密度为0.73~0.74 g/cm3;石英脉型矿化阶段包裹体均一温度为201~324 ℃,盐度为3.4%~9.9% NaCleqv,密度为0.73~0.92 g/cm3。包裹体显微测温分析结果显示该矿区成矿流体具有中高温、低盐度、中密度的特征。激光拉曼光谱分析表明,气液两相包裹体液相成分主要为H2O,气相成分主要有H2O、CO2和CH4。氢氧同位素研究结果表明该矿床石英斑岩体上部石英脉矿化阶段的成矿流体为岩浆水和大气降水混合来源,以岩浆水为主。岩浆流体与大气降水的混合以及流体演化中的降温过程是该矿床矿石沉淀的主要机制。  相似文献   
52.
刘红涛 《岩石学报》2001,17(3):337-351
在东昆仑北部的祁漫塔格山地区发育一套晚三叠世陆相火山岩,这套火山岩主要由英安-流纹质熔岩和火山碎屑岩构成,并含有少量的玄武安山岩和安山岩夹层,岩石组合类似于消减带之上的玄武岩-安山岩-英安岩-流纹岩组合,其岩相特征与安第斯火山岩带发育的“灰流凝灰岩”组合基本一致,岩石地球化学研究表明,它属于典型的钙碱系列岩石(CA=59),并具有富钾特点;以富集大离子亲石元素,亏损高场强元素为重要特征,具有稀土总量较高(REE=151.26-288.43ug/g),轻稀土富集(LaCN/YbCN=8.42-21.77)和轻微-中等程度的负铕异常(Eu=0.25-0.82)的球粒陨石标准化稀土元素配分图谱,根据上述岩石地球化学特征并结合其发育的区域地质条件,认为这套火山岩类似于中安第斯的弧火山岩,其形成的大地构造环境应活动大陆边缘,采集于火山岩东,西两个剖面中的两组同位素测年样品,获得的全岩Rb-Sr等时线年龄分别为208Ma和222Ma,指示火山岩的喷发时代相当于晚三叠世晚期(印支晚期)。根据同位素测年样品的地理分布,推断该期火山活动在西部喷发较早,东部则相对较晚。由于这套火山岩发育在昆仑造山带北侧与塔里木陆块的接合部位的祁浸塔格山地区,因而推断在印支晚期昆仑洋壳曾经向塔里木陆声发生过强烈的B消减事件,导致在塔里木陆块南缘发育大规模弧岩浆活动;本研究认为,这套陆相火山岩与本区的同时代(或稍晚)花岗岩类共同构成了塔里木陆块南缘的印支期弧岩浆带。  相似文献   
53.
八达岭花岗杂岩的组成、地球化学特征及其意义   总被引:23,自引:21,他引:23  
王焰  张旗 《岩石学报》2001,17(4):533-540
北京地区八达岭花岗杂岩是燕山期岩浆侵入活动的典型代表,按照地球化学特征及成因,本文将其分为3类第1类由辉长-闪长岩组成,富Fe、Ti和P,Th/Ta比值近似等于1(0.7~1.2),ISr和εNd(t)值低(分别为0.705和-8~-11),产于板内环境,推测是大陆岩石圈地幔部分熔融形成的,可能代表了燕山期时底侵到加厚陆壳底部的玄武质岩浆.第2类为八达岭花岗杂岩的主体,由石英闪长岩-花岗闪长岩-二长花岗岩组成,其地球化学特征为SiO2>57%,K2O>2.7%,Na2O/K2O=0.9~1.7,Al2O3在16%~14%之间,LREE富集,(La/Yb)N=25~41,HREE亏损(Yb<1.32μg/g),无或有弱的负铕异常(Eu/Eu*=1.0~0.9),富Sr(354~1191μg/g),贫Y(<16μg/g),Sr/Y比值高(45~156).上述地球化学特征除了K2O含量偏高和Al2O s含量偏低外,大体类似于埃达克质岩石的性质,表明岩浆的源区很深,与石榴石处于平衡,暗示其来源于燕山期华北加厚的陆壳底部,可能是下地壳中基性麻粒岩部分熔融形成的.第3类由碱长花岗岩和石英二长岩组成,Na2O+K2O>9%,贫Sr、Ba,富Rb,LREE富集,有明显的负铕异常(Eu/Eu*=0.4~0.5),属于A型花岗岩,是由于第2类埃达克质岩石形成之后,引起了岩石圈拆沉,造成地幔上涌至减薄陆壳的底部,引起壳幔过渡带物质部分熔融的结果.该区燕山期岩浆活动与古太平洋板块的消减作用无关,是板内伸展事件的产物.  相似文献   
54.
在总结国外近年来火山成因块状硫化物矿床有关成矿金属来源的研究进 展的基础上,对白银矿田的矿石和斌矿流纹岩进行了铅同位素分析研究,发现白银矿田的成矿金属元素可能是岩浆流体和循环的热液流体混合的结果,岩浆流体主要提供Cu,Zn,Fe等金属元素的来源,循环的热液流体则从陆壳物质和大洋沉积物中淋滤出Pb.  相似文献   
55.
论工业建设项目的环境风险及其评价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主要讨论和揭示了工业建设项目所产生环境风险的内涵与特征,阐述了环境风险如何表征以及它的评价标准-可接受水平的确定,最后 在此基础上,指出了开展工业建设项目环境风险评价的方法与步骤。  相似文献   
56.
内蒙古赤峰市白音诺尔铅锌矿床构造控制与找矿方向   总被引:3,自引:3,他引:3  
位于大兴安岭中段的内蒙古赤峰市白音诺尔铅锌矿产于二叠纪黄梁组地层中。矿床矿体主要呈层状、似层状、透镜状产出。控矿因素研究表明,层状、透镜状矿体分布主要受褶皱构造控制。根据褶皱控矿规律指出了三个找矿方向,部分区段得到地球物理验证,白音诺尔铅锌矿床具有良好的成矿前景。  相似文献   
57.
中国东部燕山期岩浆活动的几个问题   总被引:36,自引:4,他引:36  
中国东部中酸性燕山期岩浆活动非常发育。文中讨论了中国东部燕山期岩浆岩的分区、岩浆系列、埃达克质岩(adakite-like)、花岗岩源区、花岗岩形成环境、I型和S型花岗岩的含义等问题。认为目前使用的花岗岩判别图不能用来讨论花岗岩形成的构造环境,按照花岗岩源区深度,至少可以分出来自地幔下地壳和中上地壳的3个深度层次的花岗岩类,强调源区深度对花岗岩性质的制约。认为中国东部燕山期大规模岩浆活动可能与地壳拉张环境下大规模拆沉作用导致的软流圈地幔上涌及其引发的玄武岩底侵作用有关,而与古太平洋板块的俯冲作用无关,中国东部不属于环太平洋构造-岩浆带。但拆沉作用发生的时间、原因和机制仍然不清楚。  相似文献   
58.
南天山榆树沟华力西期深地壳麻粒岩地体研究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新疆南天山榆树沟深地壳麻粒岩地体由麻粒岩和变质橄榄岩两部分共同组成 .普遍经受过 (高压 )麻粒岩相变质 .该相的特征变质矿物共生组合为 :Gar Cpx Pl Tit Ilm(±Qz) (SiO2 饱和及过饱和的镁铁质岩类 ) ,Gar Ky(假象 ) Pl Ru Ilm Qz(变泥质岩类 )和Spi Opx Cpx Ol(变超镁铁质岩类 ) .根据详细的矿物化学、矿物共生分析及变质温、压估算 ,确定其热峰期变质温、压条件分别为 795~ 96 4℃ ,0 .97~ 1.42GPa .热峰期变质矿物Sm Nd等时线年龄为 ( 315± 3 6 2 )Ma .表明该地体是曾在晚古生代中期俯冲于 40~ 5 0km深度 ,经 (高压 )麻粒岩相变质后 ,又经构造抬升剥露于地表的深地壳地质体  相似文献   
59.
不同构造环境中双峰式火山岩的地球化学特征   总被引:19,自引:0,他引:19  
年近来的研究表明,双峰式火山岩套可以形成于大陆裂谷、洋内岛弧、活动大陆边缘、弧后盆地等多种环境。Sm-Nd同位素与不活动微量元素(REE〈Zr、Ti,Th、Nb)相结合,进行综合研究,可帮助判断双峰式火山岩套面因和形成环境。本文总结了不同环境产出的双峰式火山岩组合的岩石学和微量元素,稀土元素、同位素地球化学特征,并根据对北祁连边沟双峰式火山岩研究提出了其形成环境可能为岛弧环境,这一认识对探讨该地区  相似文献   
60.
阿尔金高压变质岩带的特征及其构造意义   总被引:98,自引:30,他引:68  
阿尔金构造带存在两条高压变质岩带,一条为高压变泥质岩带,出露在阿尔金中段北部红柳沟-拉配泉东西向蛇绿混杂岩带之中的贝克滩东侧,东西向展布约几公里;另一条为榴辉岩带,出露在阿尔金南缘的江格萨依南-米兰河上游一带的北东向隆起带上,断续延伸约200km.区域构造背景、高压变质岩石的变质历史及顺时针型P-T轨迹和年代学研究表明,这些高压变质岩石的形成应与板块俯冲、碰撞活动有关,它们分别代表了显生宙初塔里木板块东南缘的两次俯冲-碰撞活动.这一成果为阐明阿尔金左行走滑断裂系的早期演化及板块增生提供了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