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篇
  免费   5篇
地球物理   8篇
地质学   3篇
自然地理   5篇
  2024年   2篇
  2021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3篇
  200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带深桩基础高层建筑结构的地震动输入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带深桩基础高层建筑结构的地震反应分析通常按刚性地基假定选择地震动输入,其合理性一直受到工程界关注。本文探讨了此类结构考虑桩-土-结构相互作用的整体有限元分析的地震激励施加、单元网格划分、积分步长确定、边界处理等问题,通过整体有限元分析模型和常规分析模型的算例分析对比,探讨了常规地震动输入方法的合理程度。结果表明,常规输入法总体偏于安全,是基本可行的,但可能低估结构底部几层的地震反应,应引起注意。  相似文献   
2.
对某地钒矿石进行了成份分析、赋存状态的分析,证实了该矿石含20%以上的钒云母。为了提高该矿钒的浸出率,研究了盐酸浸取、硫酸浸取、未经焙烧样品的浸取、焙烧后样品的浸取、添加剂的用量对浸出的影响、焙烧温度及浸取时间等对浸出率的影响。建立了无盐焙烧、稀硫酸浸取,使浸出率达90%以上,为后续工业设计和生产提供了可靠的数据和依据。  相似文献   
3.
地下结构抗震计算地基弹簧系数取值方法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荷载-结构模型是地下结构抗震计算中常采用的模型,模型中地基弹簧系数的确定是关键。为了简便、可靠地计算地基弹簧系数,在已有基床系数计算公式的基础上,建立了地基弹簧系数的经验计算公式,以有限元分析结果为数据基础,对公式的系数进行拟合,将公式拓展用于成层土体。选取算例验证了建议公式的合理性和准确性,分别采用建议公式、日本抗震准则公式以及有限元法计算了某地铁区间站结构的地基弹簧系数,并对在此基础上计算所得的地震作用下结构的内力进行了对比分析。  相似文献   
4.
考虑双向水平地震作用的结构设计问题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分析了抗震设计中考虑双向水平地震作用的必要性,指出了研究双向地震作用的必要性,通过国内外规范相关条文的对比指出目前研究有待完善的关键问题和方向,结合近期研究成果对其中几个值得注意的问题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5.

抗生素在水环境中常有检出,是国际公约管控的新污染物之一。为了控制水质和保证饮用水来源的安全使用,需要建立快速和高效的抗生素分析方法。目前能够快速测试地表水中多种类抗生素的综合分析方法有待补充。本文建立了在线固相萃取(SPE)大体积进样-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HPLC-MS/MS)分析地表水中9种磺胺类、16种喹诺酮类、4种大环内酯类、4种四环素类和2种其他类共35种抗生素的分析方法。根据化合物在SPE柱的保留和pH条件实验,确定莫西沙星、达氟沙星2种抗生素为碱性上样(0.1%氨水溶液),其余33种抗生素为酸性上样(0.1%甲酸-水溶液)。采用多反应监测(MRM)扫描模式、内标法定量,35种抗生素在线性范围内的相关系数均大于0.995;方法检出限在0.1~5.2ng/L之间;在5ng/L、50ng/L和200ng/L三种加标浓度下,方法精密度分别为1.65%~12.3%、0.20%~10.4%和0.05%~9.92%;加标回收率分别为62.1%~93.1%、65.4%~127%和65.9%~124%。本方法所需样品体积小(10mL)、前处理简单,当酸性和碱性进样体积分别为3mL时,30min内能完成样品在线富集和分离分析过程。本方法应用于21件地表水样中35种抗生素的检测,林可霉素的检出率达到90.5%,氧氟沙星的检出含量最高达到98.2ng/L。本文建立的在线方法测定结果与离线方法一致,且操作简捷、灵敏度高、分析速度快,适合地表水中痕量抗生素的残留分析。

  相似文献   
6.
桩-土动力相互作用分析模型的对比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对常用的刚结模型、铰结模型、接触模型、简化模型和弹簧模型五种桩-土动力相互作用分析模型进行了对比研究,分析发现:不同的分析模型有不同的适用范围,在桩-土动力相互作用分析时应根据所关心的问题选用不同的分析模型。本文给出了选择模型的建议,一般优先采用接触模型,次优为铰结模型。  相似文献   
7.
以天津汉沽盐场高镁卤水为研究对象,对其杂质形式、成色原因进行了系统分析。研究表明,卤水中的成色物质主要是大量的饱和脂类、羧酸类、醇醚类、胺类及不饱和的芳烃类、醛酮类、烯烃类等有机物质,经过氧化氢氧化-氢氧化锆吸附联合脱色工艺后,卤水色度及CODCr去除率分别可达99%和85%,镁离子的损失率可控制在1%以下,吸附剂氢氧化锆经脱附再生后可循环使用,大大降低了工艺运行成本。  相似文献   
8.
以天津汉沽盐场高镁卤水为研究对象,分析其成色原因,建立了过氧化氢氧化-氢氧化锆吸附联合脱色工艺,分别考察了脱色剂用量、温度、pH值等因素对卤水色度、CODCr及镁离子损失率的影响,确定了最佳的脱色工艺条件:用卤水处理量1%(体积比)的过氧化氢于室温下将卤水氧化2 h后,在pH值为2~3的条件下经氢氧化锆吸附脱色40 min,氢氧化锆用量为60 g/L。在此条件下,卤水色度及CODCr去除率分别可达99%和85%,镁离子的损失率可控制在1%以下,均高于目前使用的工艺方法。吸附剂氢氧化锆经脱附后可循环使用,大大降低了工艺运行成本。  相似文献   
9.
本文研究水平地震作用下桩-土体系中桩基的地震反应,为桩基的抗震设计提供依据。以单桩为研究对象,建立有限元分析模型并加以验证,再根据场地条件选取输入波,分析了桩、桩-均匀土体、桩-分层土体3种模型处于弹性和弹塑性状态下的桩基的变形特性和受力性能。研究表明,桩动力分析时必须考虑桩周土的影响,若按静力法的桩-弹簧模型进行桩的设计会使桩身不安全。  相似文献   
10.
桩-土-结构相互作用弹塑性地震反应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采用动力有限元时程分析方法,以多高层框架结构为对象,研究了水平地震作用下桩-土-结构相互作用时上部结构弹塑性动力特性和规律。结果表明,弹塑性分析和弹性分析引起的结果有较大的差异;考虑弹塑性相互作用后柱的剪力、轴力和弯矩在不同的楼层有放大现象,按折减方法来考虑相互作用并非总是安全的,柱的剪力、轴力、弯矩和等效应力的折减系数沿楼层变化曲线不尽相同,应引起注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