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146篇 |
免费 | 78篇 |
国内免费 | 43篇 |
专业分类
测绘学 | 27篇 |
大气科学 | 69篇 |
地球物理 | 18篇 |
地质学 | 99篇 |
海洋学 | 26篇 |
天文学 | 1篇 |
综合类 | 15篇 |
自然地理 | 12篇 |
出版年
2024年 | 10篇 |
2023年 | 24篇 |
2022年 | 18篇 |
2021年 | 21篇 |
2020年 | 21篇 |
2019年 | 21篇 |
2018年 | 22篇 |
2017年 | 8篇 |
2016年 | 8篇 |
2015年 | 16篇 |
2014年 | 16篇 |
2013年 | 8篇 |
2012年 | 21篇 |
2011年 | 15篇 |
2010年 | 9篇 |
2009年 | 3篇 |
2008年 | 10篇 |
2007年 | 5篇 |
2006年 | 1篇 |
2005年 | 1篇 |
2004年 | 1篇 |
2002年 | 1篇 |
2000年 | 1篇 |
1992年 | 2篇 |
1991年 | 1篇 |
1989年 | 1篇 |
1985年 | 1篇 |
1984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26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1.
基于山东济南新一代天气雷达多年资料,首先提出后向发展雷暴的概念,并规定了普查标准。通过普查2005—2012年8年济南多普勒天气雷达资料,选取了75个后向发展雷暴个例,分析了山东中西部后向发展雷暴的统计特征,给出了常见的3种后向发展雷暴概念模型。选取典型个例,分别对3种类型后向发展雷暴的演变方式及其物理机制进行了初步分析,为山东中西部后向发展雷暴的生成和演变提供了初步的认识。结果表明:(1)后向发展雷暴主回波以带状为主,生命史1—5 h,最大反射率因子在50 dBz以上,移动路径有西—西北、西南、原地新生3种类型;(2)新回波初生时间发生在16—17时(北京时)最多,初生地点在鲁西北和鲁中山区一带,强度一般在30 min内超过40 dBz,生命史在1 h以上,74.7%的新生回波与主回波合并或连接;(3)山东省中西部具有后向发展特征的对流系统产生的灾害性天气以冰雹和雷暴大风为主,很少伴随暴雨灾害;(4)新回波的源地特征可以分为随主回波移动、沿同一方向延伸以及位于两雷暴群之间3种类型;多个雷暴群共存时,新回波的源地介于两个回波带之间,使二者逐渐趋为一体;(5)当主回波传播方向与其长轴相交时,其长轴方向转向,距离新回波较远的一侧减弱;当主回波传播方向与其长轴方向一致,新回波源地位于主回波长轴的延长线上时,主回波加强;(6)天气尺度系统为后向发展雷暴提供了条件不稳定的大气层结和丰富的水汽,地面辐合线和冷池前沿阵风锋是产生新雷暴的主要抬升触发机制;适当的低层垂直风切变有利于新雷暴持续产生并加强;地形的阻挡使新回波源地在同一地点停滞,冷池阵风锋在低层风引导下沿地形向下游移动,新回波源地也随之移动。 相似文献
92.
93.
以工作面进入平行空巷、回撤通道时顶板超前破断、巷道被掩埋、支架压架的事故为研究对象,通过相似模拟试验对比了工作面过不同宽度空巷、充填与否时围岩破坏特征、应力变化和支架载荷变化,展现了工作面过大断面空巷基本顶超前破断及其灾变演化过程。研究表明:超前破断会导致基本顶一次性破断长度增加、上覆亚关键层同时破断。一旦发生超前破断,现有支护技术很难避免压架,故预防出现超前破断最为重要。鉴于此,运用Winkler地基梁理论对基本顶中弯矩和挠度进行了计算,解释了试验中围岩破断特征、支承应力和支架载荷的变化,给出了基本顶超前破断的机制:煤柱失稳是导致出现超前破断的主要因素,提高煤柱强度有利于预防超前破断。据此提出了局部注浆充填技术使煤柱由单轴压缩变为三轴压缩,提高煤柱支撑能力,并在现场实践中得到了验证。 相似文献
94.
为了研究红石山—百合山—蓬勃山古生代构造带(蛇绿岩带)物质组成和变形特征,利用数字填图方法,在内蒙古北山地区大红山一带,开展1:5万区域地质调查.发现大红山南出露一套变质基底,主要岩石组合为一套海相细碎屑岩夹中基性火山岩及磁铁石英岩组合,以含硅铁建造及变质基性火山岩为特征.该岩石组合无底无顶,变形变质强烈,分不出层序,故称之为小红山岩组.各类中低级变质岩说明变质作用达到了高绿片岩—低角闪岩相.该组北部被上石炭统白山组角度不整合覆盖,南部被早泥盆世、晚石炭世侵入岩侵入.区内出露面积约140 km2,厚约2890 m.明显有4次变形:前3次变形为韧性变形,形成了透入性面理S1、大型褶皱、韧性剪切带等构造形迹;后一次变形以脆性变形为特征,形成了较大规模的断层带.小红山岩组多期次变形、变质说明了红石山—百合山—蓬勃山古生代构造带(蛇绿岩带)确实存在,并经历了多期次变形和变质. 相似文献
95.
96.
97.
土地沙漠化是当今全球最严峻的环境问题之一,也是我国西北干旱区面临的主要生态环境问题。开展土地沙漠化动态研究有助于沙漠化灾害防治与国土资源空间开发。以2000-2018年MODIS-NDVI 1 km月数据为基础,运用栅格累加法与转移矩阵法对塔里木盆地土地沙漠化的变化速率、空间特征及其成因进行探索分析,结果表明:(1)土地沙漠化是一个具有年际波动和累积效应的动态变化过程;(2)栅格累加法具有较强的连续动态分析能力,能准确分析土地沙漠化变化速率、演变趋势、变化的空间特征,可以定量分析土地沙漠化原因;(3)塔里木盆地沙漠化退化主要是草地的退化,沙漠化改善则主要是林地和耕地的改善;(4)2000-2018年,塔里木盆地土地沙漠化整体呈极重度沙漠化逐级向非沙漠化变化的改善趋势,转移路径为:极重度沙漠化→重度沙漠化→中度沙漠化→轻度沙漠化→非沙漠化,改善区主要分布在绿洲区,恶化区主要在塔里木河中游与车尔臣河下游,土地沙漠化成因主要为人类活动。此文研究方法为土地沙漠化动态监测提供了一种新思路,其研究结果可为塔里木盆地国土资源开发和沙漠化治理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98.
99.
近年来,我国农村文化事业发展较大,作为农村"公办"文化主阵地的农家书屋建设在大力发展的同时,还有较大差距。农家书屋的建设、使用和管理急需进一步加强和完善。 相似文献
100.
目前,旅游业已经成为国民经济发展中的重要产业,而旅游业的发展需要外部资金的支持,因此,能否吸引外来资金是一个关系旅游业能否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问题~([1])。本文尝试构建包含经济环境、旅游业发展、区域条件和外部环境4个层面共32个指标的旅游投资环境评价指标体系,运用因子分析法对我国东部沿海十省市的旅游投资环境进行了综合测评与排序。结果显示,广东省旅游投资环境最好,河北的最差。广东省的各项指标值均高于其他省市,说明其投资吸引力最强。而其他省市各有优劣之处,建议在以后的发展中逐渐改善劣势从而达到改善旅游投资环境。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