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57篇
  免费   106篇
  国内免费   120篇
测绘学   58篇
大气科学   129篇
地球物理   64篇
地质学   346篇
海洋学   40篇
天文学   3篇
综合类   59篇
自然地理   84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19篇
  2022年   28篇
  2021年   24篇
  2020年   13篇
  2019年   29篇
  2018年   15篇
  2017年   18篇
  2016年   16篇
  2015年   19篇
  2014年   35篇
  2013年   21篇
  2012年   30篇
  2011年   38篇
  2010年   19篇
  2009年   22篇
  2008年   27篇
  2007年   37篇
  2006年   39篇
  2005年   25篇
  2004年   19篇
  2003年   23篇
  2002年   12篇
  2001年   31篇
  2000年   33篇
  1999年   22篇
  1998年   9篇
  1997年   12篇
  1996年   12篇
  1995年   14篇
  1994年   13篇
  1993年   15篇
  1992年   16篇
  1991年   14篇
  1990年   16篇
  1989年   9篇
  1988年   6篇
  1987年   8篇
  1986年   9篇
  1985年   6篇
  1983年   1篇
  1978年   1篇
  1977年   2篇
  1976年   1篇
  1975年   1篇
  1957年   1篇
  195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8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843 毫秒
81.
82.
83.
我国气象科学数据发布策略初步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气象科学数据发布策略的研究是气象科学数据共享工作有效展开的重要保障.该文在国内外气象科学数据发布政策分析和制订气象科学数据共享发布策略原则的基础上,就气象科学数据发布方式和影响因子从气象科学数据发布方式、气象科学数据发布方式的影响因子、气象科学数据发布模式和发布策略概念模型、气象科学数据共享分类分级、共享用户分级、气象科学数据共享发布技术方式和途径等诸方面简明地介绍了我国气象科学数据发布策略研究的主要观点和意见,使读者对我国气象科学数据发布策略有一个比较全面的了解.  相似文献   
84.
灾害数据采集与管理是灾害风险分析的基础。文章以苏、浙、沪两省一市历史灾害损失数据采集为例,探讨运用C#.NET与Excel集成开发灾害数据采集系统的方法,描述数据采集系统功能模块实现的步骤,通过构建该数据采集系统,实现向Excel表格增加、删除、修改、查询灾害数据的功能。通过构建该系统平台,达到减轻数据录入强度,缩短数据录入时间,提高数据录入效率的目的,为构建其他类型的数据采集系统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5.
黄土高原陆面水分的凝结现象及收支特征试验研究   总被引:7,自引:2,他引:5  
张强  王胜  问晓梅  南玉合  曾剑 《气象学报》2012,70(1):128-135
中国黄土高原是全球独特的地理区域,其陆面水分过程比较特殊。利用黄土高原陆面过程试验研究(LOPEX)的陇中黄土高原定西陆面过程综合观测站的资料,分析了陆面水分凝结现象及其出现频率与局地微气象条件的关系,研究了露水(霜)量及其出现频率的季节分布特征以及受降水和天气阴、晴的影响规律。同时,对比分析了降水、露水、雾水和土壤吸附水对陆面水分的贡献率,讨论了涡动相关法、蒸渗计和蒸发皿观测的陆面蒸发量的差别及其与陆面水分来源的年平衡关系,给出了半干旱区陆面水分平衡的日循环特征。发现露水对风速、大气湿度、近地层温度梯度的依赖很强,一般在风速为1.5 m/s、相对湿度大于80%和逆温强度为0.25℃的情况下露水(霜)量最大;刚降水后的晴天露水量比较大;实际蒸散量与蒸发力的差距十分明显,陆面水分平衡特征表现为一个"呼吸"过程。  相似文献   
86.
研究《陕西救灾年鉴》提供的1949-2005年暴雨洪涝灾害的出现时间及影响区域,有针对性地做好暴雨预报和防灾减灾。统计57a中暴雨和连阴雨产生的洪涝灾害,分析灾害严重的个例,结果表明造成洪涝灾害因素繁多,应对造成洪涝灾害的暴雨天气进行研究,根据其成因制定防治对策。做好暴雨灾害预报,根据不同地域制定相应对策,科学治理山林,变水害为水利。  相似文献   
87.
从预测高原不同区域春、夏季温度趋势分布的需要出发,利用聚类分析法将高原温度场分为3个区域。通过对3个区春、夏季温度指数与前期太平洋海温相关普查,定义了与高原春、夏季温度指数相关关系清晰的海温分布型指数。冬季西太平洋海温偏高(偏低)的海温分布型造成后期高原Ⅱ区春季温度偏高(偏低);冬季西太平洋海温、东太平洋海温同时偏高(偏低)的海温分布型造成后期高原Ⅱ区南部、Ⅲ区夏季温度偏高(偏低)。进一步分析这2种海温分布型与后期春夏季500hPa北半球高度场的相关关系,结果表明:当冬季西太平洋海温指数偏高(低)时,春季高度场高纬冷空气活动的势力弱(强)且路径偏北(南),同时高原高度场较低(高),有利于(不利于)偏南气流北上,有利于(不利于)冬季向夏季环流形势的转变,春季高原中部温度偏高(偏低);而当冬季西太平洋、东太平洋海域海温综合指数偏高(低)时,同年夏季500hPa高度场高原北部至中西伯利亚南部脊加强(减弱),高原及北部为高值(低值)系统活动,西太平洋副高偏强(弱),夏季高原中部、南部温度偏高(偏低)。  相似文献   
88.
准噶尔盆地是一个自晚古生代以来多期叠合的含油气盆地,发育多套配置良好的成藏组合,已找到大量油气田。2000年以来在中部发现以白垩系和侏罗系为储层的一批油气田和油气藏,预示中部地区油气勘探有广阔前景。中部钻井岩芯资料对认识侏罗—白垩系沉积环境的发育演化特征和生储盖层特征是十分必要的,对油气勘探也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89.
正在中生代,华南地区经历了印支与燕山两期构造事件,并完成了由特提斯构造域向太平洋构造域的转换,构造应力场也由总体的挤压变为拉伸体制(Jia et al., 2004)。然而华南中生代构造属性还存在着较大分歧,对华南地区中生代岩石成因及构造背景的认识也尚存争议(周新民,2003)。南岭被认为是华南中生代构造体制转换的转换区(Shu et al.,2009),桂东北地区位于南岭西段,岩浆活动频繁,  相似文献   
90.
为研究北京西郊玉泉山地区岩溶水径流路径,需查明区内地层结构和断裂构造发育情况,故在玉泉山周边地区开展了综合地球物理勘查工作。完成1∶25000面积性重力测量3670点,在重力数据解释推断成果基础上,有针对性地布设可控源音频大地电磁测深(CSAMT)剖面测量5.1 km及微动测深点4个。综合研究了基岩起伏形态和构造展布特征,新解释推断了10条可能存在的断裂构造。结合区域水文地质资料,对主要断裂的水文地质意义进行了分析,形成了玉泉山地区岩溶水强径流路径新的认识,部分成果与最新的同位素水化学研究成果一致。本研究为玉泉山泉恢复确定合理的回灌方案提供了地球物理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