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1篇
  免费   14篇
  国内免费   15篇
测绘学   4篇
大气科学   11篇
地球物理   7篇
地质学   33篇
海洋学   11篇
天文学   1篇
综合类   6篇
自然地理   7篇
  2024年   1篇
  2022年   6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8篇
  2019年   8篇
  2018年   7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7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8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2篇
  1999年   2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1篇
  198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以1985、1995、2005、2015年4期Landsat TM/ETM+影像为主要数据源,在遥感和地理信息系统平台上提取了小兴安岭地区湿地信息以及各土地利用类型面积,采用动态度模型、重心迁移模型、主成分分析等方法,分析近30年小兴安岭地区沼泽湿地的面积变化及其变化速度、重心变化、土地利用转移和沼泽湿地变化驱动力。结果表明:与1985年相比,2015年研究区内沼泽湿地面积减少了12 751.62 km~2,退化的湿地主要向林地和耕地转变;湿地重心整体向北偏西70.72°方向迁移;黑河大部分地区沼泽湿地变化率小于小兴安岭全区的变化率;伊春东南部及鹤岗全区的沼泽湿地面积变化动态度较高,湿地恢复和退化两极分化明显;沼泽湿地面积动态度受气温和相对湿度等自然因素影响,生产总值、粮食产量、农作物总播种面积和人口等社会经济因素是沼泽湿地变化的主要驱动力。  相似文献   
12.
2019年第9号台风“利奇马”在8月10日登陆后引发了远距离大范围的暴雨,本文利用ECMWF(EC)和GRAPES全球集合预报模式等资料对暴雨短期预报的误差及原因进行了分析。此次台风远距离暴雨主要集中在8月10日夜间的山东中部地区,EC集合预报对该区域的降水量预报效果总体优于GRAPES集合预报。集合敏感性分析可以识别出和预报变量高相关(敏感)的天气系统,结果表明山东区域平均降水量对同期500 hPa副高、台风西北侧海平面气压和山东北部低层温度较为敏感,而对流层高层的高度及经向风存在更大范围的敏感区。根据暴雨预报TS评分选取EC集合预报成员作为优势组和劣势组,结果表明优势组预报成员表现为山东上空300 hPa低槽前倾,北侧高空偏南急流更强,同时配合低层台风外围偏东风急流,形成高层辐散、低层辐合的有利条件。另外,优势组预报的中纬度低层冷空气和斜压锋区更强,导致优势组在山东中部预报出暴雨,更加接近于实况。  相似文献   
13.
引入影响系数的均生函数主分量时序模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14.
金龙山-丘岭金矿区含金矿源层为上泥盆统南羊山组和下石炭统袁家沟组.组成含金矿源层岩石为高频互层的细碎屑岩-碳酸盐岩,其中细砂岩、粉砂岩、碳酸盐岩含成矿流体物性较好,页岩、板岩含成矿流体物性较差,构成屏蔽层.金鸡岭Ⅰ级复式向斜控制着金、砷、锑等异常范围;松枣Ⅱ级复式背斜控制着金的矿化带;金龙山-丘岭金矿Ⅲ级背斜控制着金的矿(化)体;镇安-板岩镇断裂的次级断裂是金矿化体的容矿有利位置.在成矿过程中,构造变形与成矿流体的形成、运移及储集密切相关.其规律是:①原生构造导致成矿流体的初次聚集.②第一期构造变形导致成矿流体的聚集.③第二期构造变形导致成矿流体运移及金矿床形成.此期变形是金的主要成矿期.④第三期构造变形使成矿流体进一步聚集和金矿体的富集. ⑤第四期构造变形是石英方解石脉的形成时期.总结出矿床形成模式.据此提出了在4种不同的构造部位找金的方向.  相似文献   
15.
为了避免地震计由强振动引起的不同程度的位移、偏转或倾倒,研制出1套地震计固定装置,该装置使地震计能够经受强烈振动.与其他类似装置不同的是,该装置是通过地震计的3个底脚进行固定的,不与地震计其他位置接触,这有效避免了混入其他噪声.通过测试试验发现,在安装固定底座后,地震计运行和产出的波形均正常,噪声略有变小,平均信噪比变...  相似文献   
16.
在盘一井数字化气氡观测过程中,脱气装置经过两次改进,但出现的各种干扰因素无法得到有效解决,应用效果一般。为了减少脱气装置对气氡观测的干扰,提高观测数据质量,盘锦台改进制作了新型喷射负压式脱气装置,经过近7个月的试验研究,有效地减少脱气装置在气氡观测中的干扰,解决了氡观测脱气装置稳定性难题,这也进一步提高了气氡观测数据的内在质量。可为国内地震台站观测(水质矿化度高的观测井口)提供脱气装置制作、观测经验,具有一定的推广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7.
为了挖掘新的芦苇(Phragmites austrilis)造纸资源,于2016年6月8日,在扎龙湿地,采集两种表型的芦苇,比较了两型芦苇茎秆的纤维和化学成分的差异。研究结果表明,铁秆芦苇茎秆的纤维长度、长宽比和细胞腔直径分别为(1 048.90±82.75)μm、(79.25±4.64)和(5.86±0.55)μm,都显著大于普通芦苇[(914.96±59.27)μm、(69.27±2.69)和(4.23±0.54)μm];铁秆芦苇茎秆纤维素含量为(57.51±0.62)%,显著高于普通芦苇[(50.46±1.60)%];普通芦苇茎秆的冷水抽出物、热水抽出物、苯醇抽出物、酸不溶木素和1%NaOH抽出物含量[(14.80±0.61)%、(16.67±2.13)%、(7.81±0.76)%、(23.28±0.73)%和(14.56±1.56)%]都显著高于铁秆芦苇。铁秆芦苇茎秆纤维抽出物含量较少,纤维素含量较多,铁秆芦苇是优质的造纸原料,其性能优于普通芦苇。虽然铁秆芦苇适合做造纸原料,但是不允许将扎龙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内的铁秆芦苇作为造纸原料,只能将铁秆芦苇引种到人工芦苇场种植,以发挥其经济作用。  相似文献   
18.
为了挖掘新的芦苇(Phragmites austrilis)造纸资源,于2016年6月8日,在扎龙湿地,采集两种表型的芦苇,比较了两型芦苇茎秆的纤维和化学成分的差异。研究结果表明,铁秆芦苇茎秆的纤维长度、长宽比和细胞腔直径分别为(1 048.90±82.75)μm、(79.25±4.64)和(5.86±0.55)μm,都显著大于普通芦苇[(914.96±59.27)μm、(69.27±2.69)和(4.23±0.54)μm];铁秆芦苇茎秆纤维素含量为(57.51±0.62)%,显著高于普通芦苇[(50.46±1.60)%];普通芦苇茎秆的冷水抽出物、热水抽出物、苯醇抽出物、酸不溶木素和1%NaOH抽出物含量[(14.80±0.61)%、(16.67±2.13)%、(7.81±0.76)%、(23.28±0.73)%和(14.56±1.56)%]都显著高于铁秆芦苇。铁秆芦苇茎秆纤维抽出物含量较少,纤维素含量较多,铁秆芦苇是优质的造纸原料,其性能优于普通芦苇。虽然铁秆芦苇适合做造纸原料,但是不允许将扎龙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内的铁秆芦苇作为造纸原料,只能将铁秆芦苇引种到人工芦苇场种植,以发挥其经济作用。  相似文献   
19.
为研究福建省九龙江口海门岛大型底栖动物的群落结构变化,于2014年11月至2015年8月对海门岛红树林区的大型底栖动物进行4个季度的调查研究,并利用PRIMER软件进行群落物种多样性单变量分析、群落聚类分析(Cluster)、多维尺度排序(MDS)分析和丰度/生物量曲线(ABC)分析.结果表明:九龙江口海门岛红树林区获得大型底栖动物共计112种,年平均生物量为77. 58 g/m2,年平均栖息密度为991. 0 ind/m2. 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H')、丰富度指数(d)和均匀度指数(J')分别为2. 42、5. 02和0. 70,其中春季生物多样性指数和均匀度指数均最低,与春季生物的繁殖有关.ABC曲线表明该区域有三分之一采样点的大型底栖动物群落受到中等到严重程度的扰动,主要集中在春季站位,这与该季节渔民滩涂养殖作业活动有关. Cluster聚类分析和MDS标序结果表明,在50%的相似性水平群落可分为6组,且不同组间显示季节差异显著.结合历史资料发现,大型底栖动物群落随环境质量的变化已出现了一定的群落演替,物种呈小型化趋势.环境因子与群落分布特征相关性较大,其中最能解释群落丰度和生物量空间分布特征的环境因子为水温、盐度和有机质含量.  相似文献   
20.
李莉  刘爽 《水文》2019,39(2):28-32
以2008~2015年新疆15个地区的水资源利用效率为研究对象,采用数据包络分析法(DEA)和文献研究法,构建DEA-BC~2模型分析水资源利用效率的时空差异性。结果表明:2008~2015年间,新疆各地区水资源利用效率呈现增长趋势。其中,克孜勒苏柯尔克孜自治州水资源利用效率增长速度最快;阿勒泰地区水资源利用效率增速最慢。此外,水资源利用效率的空间差异性明显。新疆中部地区水资源利用效率一般高于0.9;而南部地区低于0.7。建议从经济水平、资源禀赋和科技水平等方面提升水资源利用效率,并采取符合各地区实际情况的治理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