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9篇
  免费   56篇
  国内免费   70篇
地球物理   3篇
地质学   171篇
综合类   1篇
  2023年   11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9篇
  2020年   7篇
  2019年   7篇
  2018年   11篇
  2017年   8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7篇
  2014年   8篇
  2013年   15篇
  2012年   8篇
  2011年   15篇
  2010年   10篇
  2009年   10篇
  2008年   8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10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8篇
  200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7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2 毫秒
41.
辽南新元古代营城子组臼齿灰岩的沉积环境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臼齿(Molar—Toom)灰岩是发育于中新元古代碳酸盐台地的一种特殊灰岩类型。辽东半岛南部大连地区震旦系营城子组中部臼齿灰岩十分发育,野外观测、室内薄片以及比较沉积学研究表明,臼齿灰岩的出现与环境密切相关。通过米级旋回研究发现,该岩相段以发育浅水碳酸盐岩米级旋回层序为主,臼齿构造主要产出在微旋回中下部的中薄层泥晶灰岩和粉屑灰岩中,形成环境为潮下浅水环境。  相似文献   
42.
始祖鸟的发现被认为是19世纪最重要的科学发现之一,迄今为止共发现了7枚保存骨骼、羽毛印痕的化石标本和1枚单根羽毛化石标本。由于始祖鸟既显示了明显的爬行动物的特征又保存了精美的羽毛,140多年来人们一直将其作为介于恐龙与鸟类之间的“中间环节”(“missing link”),但更倾向认为它是世界上最古老的鸟,或鸟类的始祖。由于始祖鸟化石稀少,加之地理分布十分局限,长期以来国际上一直围绕鸟类起源问题展开了激烈的争论,提出了各种各样的假说。直到20世纪90年代,在中国辽西晚中生代地层中发现了大量长羽毛的恐龙和原始鸟类化石,有力地支持了鸟类起源于小型兽脚类恐龙的学术观点,使赫 140多年前提出的“假说”成为当今国际科学界占主流地位的学说和理论,基本解决了长期困扰国际科学界的鸟类起源问题,遗憾的是,在过去的几年中,中国一直没有发现与德国始祖鸟十分接近或与德国始祖鸟处于同样进化水平的原始鸟类化石,这种缺憾使我们难以对鸟类定义问题进行深入的研究和探讨,2002年,笔者等在中国辽西早白垩世断层中发现了2种初鸟类化石,即中华神州鸟和东方吉祥鸟。通过比较解剖学研究和支序分析,这2种初鸟类要比始祖鸟略微进步一些,在研究鸟类的早期演化方面具有重要意义;但仍然难以对鸟类定义问题作进一步研究。本文首次报道了一件采自中国河北省丰宁县龙凤山桥头组的初鸟类化石——华美金凤鸟(新属、新种)(Jinfengopteryx elegans gen.et sp.nov),与其共生的化石有Lycoptera davidi,Peipiaosteus pani,yanosteus longidorsalis(鱼类);Jibeinia luanhera,Protopteryx fengningensis(鸟类);Ephemeropsis trisetalis(昆虫)及少量植物。支序分析表明,华美金凤鸟处于初鸟类谱系树的基部,比始祖鸟略微原始,与后者为姊妹群关系。奔龙等兽脚类恐龙是它们的外类群。金凤鸟、始祖鸟是中华神州鸟等原始鸟类的外类群。这说明华美金凤鸟处在恐龙向鸟类演化过程中一个非常关键的位置,是世界上迄今所发现的最原始的初鸟类。华美金凤鸟的发现在研究鸟类起源、恐龙-鸟类的系统关系等方面具有重要的科学意义。  相似文献   
43.
塔里木盆地轮南地区中奥陶统油气富集条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旷红伟  彭德堂  李楠 《地质力学学报》2001,7(2):161-166,103
本文从地层沉积出发,结合地震资料综合解释,简要论述了塔里木盆地轮南地区中奥陶统的油气富集条件,指出轮南地区中奥陶统沉积相带控制了碳酸盐岩储层的分布,生、储、盖条件基本配套,圈闭形成的时间与烃源岩形成的时间一致,有形成岩性油气藏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44.
塔里木盆地大宛齐油田康村组储层特征及评价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在地层对比的基础上,深入研究了大宛齐油田康村组储层的岩石学特征、储集砂体成因类型及其特征、储层孔隙类型、孔隙结构特征及储层分布规律.大宛齐油田康村组属于低弯度河进入极浅水湖泊形成的三角洲沉积体系,决定了它主要的储集砂体成因类型为三角洲砂体,其中又可细分为三角洲平原分流河道砂体、三角洲前缘水下分流河道砂体和河口砂坝砂体,主要储集空间类型是剩余原生粒间孔隙,其次是粒间溶孔和微孔隙.分流河道砂体以粒度较粗的中粗砂岩、含砾砂岩和细砂岩为主,发育大孔隙,粗喉道,孔隙度大,渗透率高,储集性能好;河口砂坝砂体,粒度相对较细,以细-粉砂岩为主,孔隙度相对较低,孔径也相对较小.纵向上,康村组中下部砂体较发育,上部次之,以砂泥互层形式叠置,但总体上砂岩含量不高,一般在15%~30%之间;康村组储层横向分布受物源等因素影响,呈现出东北部厚、西北部薄的特点.储层物性总的分布规律是由北东往南西方向,孔隙度减小,由南东往北西方向渗透率变差.   相似文献   
45.
胶莱盆地早白垩世莱阳群沉积物源及地质意义   总被引:4,自引:3,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应用古流向、砾石成分及砂岩碎屑锆石定年方法,综合分析了胶莱盆地早白垩世莱阳群沉积时期的物源组成及其地质意义。古流向,五莲—诸城显示较稳定的N向,莱阳—乳山一带由早期的E-SE向逐渐转变为晚期W-NW向。砾石成分,五莲—诸城—胶州地区以花岗片麻岩、花岗岩、大理岩和石英岩为主,莱阳—乳山早期花岗岩砾石成分含量高,晚期成分复杂。碎屑锆石年龄分布主要集中在110~145 Ma,150~180 Ma,200~250 Ma,600~950 Ma和1700~2600 Ma。由此推断胶莱盆地在早白垩世莱阳群沉积期的物源主要由三部分组成:1盆地南缘苏鲁造山带超高压-高压变质岩和浅变质杂岩;2盆地周缘燕山期(J2-3-K1)花岗岩;3北侧胶北隆起基底(亲华北型)变质岩。并且盆地物源组成表现出明显的区域差异性,这种差异说明当时苏鲁造山带的南、北段在抬升及抬升后可能存在着差异性的隆起和改造,表现为苏鲁造山带南段(南苏鲁造山带)隆升幅度大并且稳定,北段(北苏鲁造山带)表现出较为低缓的隆起或者局部的小隆起并且后期经历大规模的塌陷。另外,物源也指示早白垩世莱阳群沉积时期,胶莱盆地呈现出西高东低的古地貌特征,直到莱阳群沉积晚期,盆地东部才有所抬升。  相似文献   
46.
对河上镇群底部骆家门组2个凝灰岩样品进行锆石测年,得到的2组SHRIMP锆石U-Pb年龄分别为824±5Ma和832±6Ma、791±15Ma。同时,对骆家门组底部花岗岩砾石中的锆石进行了测试,获得的SHRIMP锆石U-Pb年龄为901±9Ma。由此进一步约束了骆家门组的形成时代。骆家门组年龄的标定对于浙江地区神功运动界面上、下地层双溪坞群和河上镇群年龄的完善,进而确定江南造山带的地层格架和地层对比具有重要意义。这些地层年龄和已经获得的角度不整合于骆家门组之下双溪坞群的年龄数据,为神功运动时限的约束和对比提供了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47.
通过对青藏高原腹地沱沱河盆地古近纪-新近纪沉积序列、区域不整合面、岩性特点及分布特征等分析研究,认为沱沱河盆地古近纪-新近纪沉积由下而上可分为沱沱河组、雅西措组、五道梁组和曲果组4个向上变浅序列,构成两个完整的陆相造山磨拉石建造序列.盆地分析表明,古近纪-新近纪沱沱河盆地经历了前陆盆地演化阶段(56.5~45.0 Ma...  相似文献   
48.
阴山-燕山地区广泛分布晚侏罗世-早白垩世土城子组,保存了土城子组形成时期的古气候、古地理及大地构造演化的重要信息.然而,对于土城子组的沉积特征、盆地属性和大地构造背景仍存很大争议.文中对前人关于土城子组的相关研究成果进行了总结,在依据实测资料的基础上,以盆地分析方法为手段,从地层、沉积相、物源和古水流入手,研究和分析了...  相似文献   
49.
地球是宇宙中一个神奇的存在.在地球之上,不仅生活着到目前为止所知道的最高级智慧生命——人类,还存在着许许多多神秘的 自然景观,为科技工作者留下了众多研究的课题.虽然有些还有待进一步探索,但也有许多已经初见成效,并广为人知,比如雅丹、丹霞和喀斯特地貌.不过,如果您见到了这三种地貌,是否能一眼辨认出来?能准确地说出是雅丹还是丹霞抑或是喀斯特地貌?是否能解释它的成因呢?下面的文章或许可以给您解疑.  相似文献   
50.
正1研究目的(Objective)辽宁本溪地区是胶辽地块中发育新元古代地层的典型地区之一,但是对该地区新元古代地层的年代学研究相对较少,缺少足够的年代学数据,导致了区域上前寒武纪地层年代学的研究存在争议。本文对本溪地区新元古界上部康家组石英砂岩中的碎屑锆石进行了LA-ICP-MS U-Pb年龄测定,在对其沉积物源进行分析的同时,也为该地区新元古代地层的年代学研究提供了新的思路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