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782篇 |
免费 | 170篇 |
国内免费 | 134篇 |
专业分类
测绘学 | 125篇 |
大气科学 | 115篇 |
地球物理 | 68篇 |
地质学 | 449篇 |
海洋学 | 96篇 |
天文学 | 7篇 |
综合类 | 68篇 |
自然地理 | 158篇 |
出版年
2024年 | 16篇 |
2023年 | 22篇 |
2022年 | 25篇 |
2021年 | 29篇 |
2020年 | 28篇 |
2019年 | 43篇 |
2018年 | 26篇 |
2017年 | 27篇 |
2016年 | 17篇 |
2015年 | 38篇 |
2014年 | 46篇 |
2013年 | 34篇 |
2012年 | 47篇 |
2011年 | 38篇 |
2010年 | 32篇 |
2009年 | 30篇 |
2008年 | 42篇 |
2007年 | 42篇 |
2006年 | 40篇 |
2005年 | 32篇 |
2004年 | 48篇 |
2003年 | 30篇 |
2002年 | 28篇 |
2001年 | 19篇 |
2000年 | 18篇 |
1999年 | 21篇 |
1998年 | 22篇 |
1997年 | 25篇 |
1996年 | 38篇 |
1995年 | 26篇 |
1994年 | 19篇 |
1993年 | 14篇 |
1992年 | 22篇 |
1991年 | 23篇 |
1990年 | 20篇 |
1989年 | 7篇 |
1988年 | 7篇 |
1987年 | 9篇 |
1986年 | 8篇 |
1985年 | 3篇 |
1984年 | 3篇 |
1983年 | 2篇 |
1982年 | 4篇 |
1981年 | 2篇 |
1976年 | 1篇 |
1964年 | 1篇 |
1959年 | 1篇 |
1958年 | 5篇 |
1957年 | 4篇 |
1954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08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21.
122.
近30年北京夏季降水演变的城郊对比 总被引:4,自引:2,他引:4
利用1975~2004年北京13个站的夏季降水资料,对30年来北京城区与郊区降水的时空变化趋势进行了对比分析,得出以下主要结论: 1)无论是城区站还是郊区站,北京的夏季降水量均呈明显下降趋势,且城区站的夏季降水量总体上要小于郊区站。2)从大兴、海淀和昌平3站夏季降水量的时间变化特征来看,位于城区盛行风向下风向的昌平下降趋势最不明显,在一定程度上表征了城市化对北京夏季降水的影响。3)地形仍然是决定北京地区降水分布的主导因素,但降水高值区存在向西南城区方向延伸或移动的趋势,而城市化可能是造成这种变化的一个原因。 相似文献
123.
在粤北某花岗岩铀矿勘查区开展了地气测量探测隐伏铀矿的试验研究.通过对勘查区4号和19号勘探线的快速地气取样,获取了U、Cu、Pb、Zn、Mn、Sr和稀土等38种元素信息.利用聚类分析、Pearson相关性分析以及稀土配分、Eu异常判断等方法对矿体的地气异常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U、Mn、Sr、Zn等地气异常在矿体上方或矿体边缘位置有不同程度的显示;U异常与Mn、Sr、Eu、Cu、Pb、Zn、Ho有较好的相关性;矿体上方地气异常区具有相似的稀土配分模式和负Eu异常.这些特征可以作为判定隐伏铀矿矿致地气异常的依据. 相似文献
124.
接地线是内陆固定冰盖和漂浮冰架的分界线,其位置的准确界定直接影响到南极冰盖物质平衡的计算。随着技术的发展,接地线的提取手段已经逐步从小范围的实地无线电回波测厚和GPS探测,发展到大范围的遥感观测。遥感观测主要包括4种技术手段,即流体静力学平衡、坡度分析、重复轨道分析以及差分干涉测量。以遥感观测为基础,国际上已发布5种全南极接地线产品,包括MOA、ASAID、ICESat、MEaSUREs以及Synthesized接地线产品。随着卫星数据源的丰富,改进接地线提取方法并高精度提取接地线,扩大接地线研究的时间尺度并对全南极进行长时序的接地线动态变化监测,结合冰架底部消融、冰底地形和海洋温度等参数,深入分析其变化原因和机制以及接地线变化与气候变化相互关系的建模等,将会成为南极接地线研究的新热点。 相似文献
125.
在建瓯地区进行地质调查过程中,对马面山俯冲增生杂岩进一步解体,划分出不同类型的岩块,将其中石英岩类厘定为硅质岩岩块,该岩性前人一直将其作为龙北溪(岩)组划分标志层。通过对石英岩岩石化学、地球化学进行分析,结合锆石特征及年龄测试数据,判定该区域内石英岩原岩为一套硅质岩,为热水沉积类型,形成于不同类型的沉积环境。该论证是对马面山俯冲增生杂岩认定的有力支持。 相似文献
126.
1 Introduction Ocean primary productivity controls the exchange of carbon dioxide at the air-sea interface and plays an important role in the global carbon cycle and climate change. Most oceanographic research on primary productivity has focused on the ma… 相似文献
127.
1 美俄白令海海洋边界 现在所称的“美俄白令海海洋边界”,是1990年6月1日在前苏联总统戈尔巴乔夫访美期间,由美国和前苏联两国外长在华盛顿签署的。白令海属半封闭海域,美俄两国属海岸相向国家。划界区还延伸到白令海峡、楚克奇海和北冰洋的某些近海区域。这条海洋划界线为目前世界上最长海洋边界线,长达2 575公里。 相似文献
128.
生态系统服务权衡研究进展:从认知到决策 总被引:22,自引:5,他引:22
作为沟通自然生态系统与人类社会的重要桥梁,生态系统服务一直以来都是地理学、生态学等学科的研究前沿和热点。正确认知生态系统服务之间的关系,是开展多种生态系统服务可持续管理决策的前提,有助于人类福祉的全面提升。本文通过厘定生态系统服务权衡的概念内涵,梳理了生态系统服务权衡的空间、时间和可逆性特征,将多层次人类福祉的满足作为权衡的最终目标,视生态补偿为权衡决策的基本保障途径。生态系统服务权衡关系的识别依托于定量指标法和综合模型法,且权衡关系可能随时空尺度的推移发生改变;情景分析与多目标分析是生态系统服务权衡决策的有效手段。生态系统服务权衡多尺度关联、生态系统服务流与远程耦合、生态系统服务消费与生态补偿,成为当前生态系统服务权衡研究的重点方向。 相似文献
129.
紫色土坡耕地细沟发育的形态演变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研究细沟发育的形态演变规律是认识细沟发生机理的前提,本研究通过人工降雨与微地貌扫描相结合的方法,调查了紫色土坡耕地细沟发生过程的形态演变特征.采用三维激光扫描仪扫描不同降雨时段坡面,生成高精度坡面DEM图像,统计各时段不同坡段等高线偏离度,量算坡面凹陷区的表面积、周长、直径以及沟头下切深度;结果表明,等高线偏离度越大细沟发育越完全,有细沟发生坡面等高线偏离度是无细沟坡面的1倍以上;凹陷区的表面积、周长、直径相对于单位降雨量的扩展速率均在细沟贯穿时段出现最大值;跌坑位置与坡面水平起伏关系不明显,统计的3条沟头分别发育于水平方向起伏的最高点、中间点和低点;跌坑下切深度及其单位降雨量的扩展速率在跌坑贯穿形成细沟时段出现最大值,之后逐渐降低,说明跌坑的形成是细沟造床的关键. 相似文献
130.
甘肃省的河西走廊是我国干旱地区的商品粮基地之一,它因位于黄河以西,形似走廊而得名。河西走廊东起乌鞘岭,西迄甘、新界上,东西长约1000千米,南北宽度由十余千米到数十千米不等,海拔一般在1500米左右。地势向东向西和自南向北倾斜,大部分为山前倾斜平原,总面积约111000平方千米。走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