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24篇
  免费   95篇
  国内免费   48篇
测绘学   72篇
大气科学   41篇
地球物理   65篇
地质学   186篇
海洋学   57篇
综合类   28篇
自然地理   18篇
  2024年   5篇
  2023年   22篇
  2022年   18篇
  2021年   18篇
  2020年   14篇
  2019年   35篇
  2018年   36篇
  2017年   15篇
  2016年   24篇
  2015年   15篇
  2014年   17篇
  2013年   23篇
  2012年   28篇
  2011年   23篇
  2010年   22篇
  2009年   20篇
  2008年   14篇
  2007年   10篇
  2006年   20篇
  2005年   16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9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3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5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6篇
  1990年   5篇
  1989年   3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3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3篇
  1981年   2篇
  1979年   1篇
  1977年   1篇
  1959年   1篇
  195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6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546 毫秒
71.
针对位于高烈度地震区的刚构连续梁体系矮塔斜拉桥的受力特点,提出了分别采用粘滞液体阻尼器、Lock-up装置及摩擦型滑动支座3种减隔震方案,并采用非线性时程反应分析方法分析了3种方案的减震效果。结果表明:3种减隔震装置对矮塔斜拉桥均有明显的减震效果,粘滞阻尼器及Lock-up装置减震效果较好,滑动摩擦支座的减震效果次之。但从结构的正常使用及结构体系的地震响应分布规律来看,粘滞液体阻尼器的减震方案最优。  相似文献   
72.
汪晶  赵显冲  白伟锋 《地下水》2009,31(4):89-89,102
依据招苏台河铁岭段五个水质监测断面2007年的监测数据,对各断面主要污染物的污染现状进行简析,并讨论了分析结果,最后提出了加强管理排污单位的排放标准,加强污水处理等建议措施。  相似文献   
73.
总结了面向对象三维建模思想,对模型的组成、结构和框架进行了详细的分析,提出了面向对象的三维动态模型的概念,并建立了模型的数据构成方式,还在此基础上对此结构进行了简化,对由此数据结构产生的文件进行了深入系统的剖析,并给出了实验系统的演示效果.  相似文献   
74.
分析了不动产交易、租赁过程中,不动产权证书查验存在无法实时查验等问题,将安全可靠的二维码技术引入到不动产权证书的制作中.通过移动互联网终端方便快捷地查验不动产权证书的登记信息,打破了时间和空间的限制,节约了办事成本,方便了办事群众,提高了政府效能.  相似文献   
75.
童晓冲  贲进  张永生  汪滢 《测绘学报》2013,42(3):374-382,403
针对全球六边形离散格网的三维显示化方法开展研究,设计了一种六边形格网的空间层次结构(hexagonalquaternary balanced structure,HQBS),采用四位码元对格网单元进行编码,定义并实现了格网向量的基本运算,利用这些运算可以方便地实现格网单元的空间索引。在此基础上还研究了全球离散格网的动态生成与显示算法、可视化区域裁剪等相关内容。试验表明:全球格网动态生成的效率110~370单元/ms之间,加载空间数据后,格网数据和空间数据逐层加载的时间在300 ms左右,能够保证加载空间数据后的显示刷新率在20帧/s左右。  相似文献   
76.
童晓冲  贵进  汪滢 《测绘学报》2013,42(2):268-276
本文针对全球离散格网构建过程中从平面格网到球面格网的关键步骤进行讨论,提出了一种新型的评价球面离散格网几何属性最优化的目标函数,使用遗传算法优化,得到了球面上有限层次内最优化条件下的直接剖分格网。利用有限层次内最优化格网提供的控制点数据,结合数值投影变换理论,成功地构建了几何属性更加均匀的全球六边形离散格网系统。实验表明,相对于现有Snyder等积投影建立的全球格网,在格网单元的均匀度上更优;在运算效率方面,速度大约是Snyder投影的2.5-3倍。  相似文献   
77.
闵维康  吴勇  刘海  姜丽丽  陈东 《地下水》2012,(4):147-149
"5·12"大地震后,茂县牟托地区的地形地貌和生态系统受到很大的破坏。本文对茂县牟托地区典型斜坡的植物生长状况、土壤颗粒组成、土壤含水率进行了调查分析,获得了土壤颗粒大小、渗透性、含水率与植物生长之间的关系;研究表明,土壤颗粒组成中,细颗粒所占比例越高,其渗透系数越小,土壤含水率越大,植物的生长状况愈佳;土壤细颗粒所占比例相近的情况下,含水率高的地区植物生长好。根据研究成果,结合生态恢复的技术和方案实施的安全性以及可行性,提出水泥喷灌、修筑挡水阶梯和排水沟、种植植物等生态恢复的方案以及保持斜坡稳定的措施。  相似文献   
78.
东北三省城市扩展及植被覆盖状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于三期遥感影像数据( MSS、ETM、CBERS) 对城市建成区的面积进行了调查,研究30 多年来东北三省城市的扩展情况,并且结合NDVI 数据,对研究区范围内的植被覆盖情况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 1976-2000 年、2000-2007 年两个阶段,城市建成区的面积持续增加,年均扩展率由 5. 10%增加至6. 32%,扩展强度比较显著的区域主要分布在哈大交通经济带上; 研究区范围内东部的植被覆盖情况明显好于西部,NDVI 均值随与城市距离的增加而提高。  相似文献   
79.
从地貌形态、岩土体结构和变形特征三个方面探讨该滑坡的成因机制和破坏模式。综合分析滑坡破坏具有蠕变拉裂、裂隙向扩展和滑移三个阶段。在此基础上,对滑坡治理提出相应的工程措施。  相似文献   
80.
简要报道了新近首次在冀西北张家口尚义地区发现的恐龙足迹。野外地质调查发现,恐龙足迹赋存于尚义晚中生代盆地侏罗系—白垩系后城组顶部。恐龙行迹呈近东西向展布,由数十个足迹构成。初步研究表明,造迹者分别属于兽脚类和蜥脚类恐龙,由西向东行进。足迹中包括兽脚类足迹70余个,组成数个行迹;蜥脚类足迹15个,构成1列行迹。蜥脚类足迹特征显示其可能属于游泳状的行迹。华北北部土城子组/后城组发育于燕辽生物群—热河生物群更替演化时期(晚侏罗世—早白垩世早期),以往在该时期沉积物中罕见脊椎动物骨骼化石。近年来华北北部土城子组/后城组中频繁发现的恐龙足迹表明,燕辽生物群—热河生物群更替演化时期发育着以恐龙为代表的脊椎动物群。该发现将有助于进一步了解土城子组/后城组沉积时期恐龙属种的多样性及其生物古地理环境。晚侏罗世—早白垩世早期沉积古地理和古生态环境及其与恐龙动物群发育的研究有助于揭示陆地生物群更替演化和环境的关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