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篇
  免费   23篇
测绘学   2篇
地球物理   27篇
地质学   7篇
  2021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2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5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2篇
  1991年   2篇
  198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11.
为有效了解城市地理规划发展规律,研究考虑卡尔曼滤波的地理空间数据局部特征分布情况.依据地理空间数据频繁移动特性,把滑动窗口技术引入卡尔曼滤波的采样与数据清洗中,将探测器标签作为随机时间,在滑动窗口中读取标签数量,并满足伯努利二项分布条件,获得原始观测数据最优估计,保障特征分布结果可靠性;利用样本点局部密度与距离两个变量明确聚类中心,给各簇集加入平均密度上限,引入时间约束,修正样本属性值计算方式,完成城市地理空间数据精准特征分布类型与来源划分目标.实验结果表明,所提方法获取的地理空间数据局部特征分布情况与城市实际发展策略相符,更贴近一致性标准贴合度,所得结果具有可靠性,为城市空间布局合理规划发挥应有作用.  相似文献   
12.
在甘肃省陇南市活断层探测与地质填图研究的基础上,归纳了开展地震危险性评估所需的主要活动断裂的基本活动性参数;采用震级—破裂尺度关系、震级—频度关系等方法评估了陇南市相关断裂(带)的潜在最大震级和平均复发间隔;利用时间相依的地震潜势概率模型和泊松分布模型评估了各断裂或断层小区在未来50、100、200年内发生破坏性地震的概率。同时利用b值空间图像扫描的方法给出了研究区的b值图像,分析了高应力区的地震危险性。通过对以上结果的综合分析,结果表明盖山—迭山断裂或光盖山—迭山断层小区的西端表现为高应力累积区,且发生破坏性地震的概率较高,是未来危险程度较高的断裂段。  相似文献   
13.
昆黄运动是发生在中更新世时期青藏高原及其邻区一次重要的构造抬升事件,河流阶地及地层记录能够较好地反映这次构造事件。渭河陇西段第七级阶地沉积了104.5m厚的黄土,通过对其上覆黄土剖面的古地磁、粒度研究表明,此级阶地形成年代为距今870ka,阶地拔河高度说明自中更新世以来地面至少抬升了205m,其抬升速率约为0.2m/ka。这次构造事件在时间上与昆黄运动相一致,是对青藏高原强烈抬升的响应。  相似文献   
14.
青藏高原东北缘地震断层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青藏高原东北缘新构造运动强烈,地震活动频繁。调查资料表明,伴随每次大地震的发生,都将产生规模不等的地震断层。本文研究了该区地震断层的分布规律、类型以及与先存断裂的关系等,同时对研究区不同地段的地壳稳定性进行了初步评价。   相似文献   
15.
秦王川盆地西缘断裂发育于陇中盆地地震构造区内部,本文对其进行了综合研究。浅层人工地震探测表明,该断裂在最小埋深130m处有显示,联合钻探结果表明该深度处为新近纪湖相沉积地层,泥岩层顶面向盆地方向呈斜坡状,槽探未揭露出断层。综合研究表明该断裂发育在新近纪地层内部,并未上穿第四纪沉积物,属于前第四纪隐伏断层。秦王川盆地在古近纪—新近纪山间泛湖盆的基础上,由于区域构造应力不均匀挤压抬升,形成山间负向地形,成为第四纪多变环境下河流堆积的拗陷盆地。秦王川盆地西缘断裂不具有控制中强地震空间分布的作用和形成地表破裂的能力,对盆地的构造稳定性不构成影响,亦不影响兰州新区的规划发展。  相似文献   
16.
河流阶地是地貌学中最重要的研究课题之一,主要集中在阶地的形成年代及阶地形成模式上.本文结合国内外河流阶地的研究现状,对河流阶地的研究历史进行了简单的回顾,总结其发展的四个阶段和特征.  相似文献   
17.
我队是1982年开始应用金刚石钻进技术的,在两个矿区施工条件及钻头选型基本确定之后,就如何使用好钻头,以提高寿命和效率等技术问题作了一些摸索,也取得了良好效果。我队人造孕镶金刚石钻头使用简况如表1。我们选择合理钻速方法的要点是:第一,结合实际,利用数理统计方法对正常磨损的典型钻头进行综合分析,确定出较为符合本地情况的一些规律性钻速指标,如:合理钻速范围,均匀钻速小区间,初磨钻速,后期钻速。  相似文献   
18.
2008年3月21日,新疆于田(35.6°N,81.6°E)发生Ms7.3地震,震源深度33km.这是继2001年昆仑山口西8.1级地震后,青藏块体西部边缘发生的又一次7级以上大地震.本次地震距2008年1月9日西藏改则6.9级地震约480km.  相似文献   
19.
20.
古浪大震的地质灾害及破坏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根据野外调查和航片解译结果,对1927 年古浪8 级大震产生的主要地质灾害———地震破裂带、滑坡和裂缝及其展布特征进行了描述,并对该次地震的破坏特征及其控制因素进行了探讨.结果表明,古浪地震的地表破坏明显受地形和岩土类型的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