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4篇
  免费   36篇
  国内免费   41篇
地球物理   5篇
地质学   168篇
海洋学   2篇
综合类   6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9篇
  2018年   6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10篇
  2014年   9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8篇
  2011年   30篇
  2010年   9篇
  2009年   10篇
  2008年   10篇
  2007年   7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7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6篇
  1998年   5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4篇
  199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8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1.
青藏高原东缘地区隆升作用特征-低温年代学证据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通过对比研究青藏高原东缘若尔盖-泸定地区低温年代学样品(ZFT样31件、AFT样56件和 A(U­Th)/He 样37件)各参数(隆升年龄和隆升速率)特征表明,该地区中生代以来的抬升冷却过程具由北向南的递进隆升特征,南部丹巴弧形带与北部茂县弧形带产生了显著的隆升剥露“翘掀式”调整,北部弧形带隆升剥露较早、速率先快后慢,南部弧形带隆升剥露较晚、速率先慢后快; 且在早中新世研究区处于平静期,抬升剥露作用显著减缓。年龄及抬升冷却速率等值线垂向上浅部(70℃等温面)较深部(110℃等温面)弧形展布特征显著; 平面上总体向南具连续弧形变化趋势(年龄变新、隆升速率增大)。抬升冷却(剥露)特征显示出中央造山带和青藏高原的形成对该地区隆升过程的强烈影响,以及弧形构造格架对浅部地表抬升剥露的显著控制作用。  相似文献   
92.
下侏罗统自流井组大安寨段是川中地区的主力产油层之一,通常认为储集体为高能介壳滩相的“纯”灰岩.本文基于露头、岩芯、薄片、扫描电镜等观察,认为川中龙岗地区自流井组大安寨段为一套典型的湖相混合沉积,包括狭义的混积岩和广义的混合层系.狭义混积岩成分以碳酸盐为主,由碳酸盐、陆源碎屑和泥质以不同比例混积而成,包括含砂泥质介壳灰岩、含泥砂质介壳灰岩、含介壳含泥钙质砂岩、含介壳含砂钙质泥页岩等岩石类型.广义混合层系主要为介壳灰岩、泥页岩、砂岩与狭义混积岩等构成的互为夹层或近等厚互层.混合沉积类型主要有间断混合、原地混合和相混合3种,分别受控于风暴作用、水动力条件和优势相.由于后期强烈的压实作用,原生孔隙消失殆尽,无论是较纯的介壳灰岩还是混合沉积都极为致密,其储集空间主要为溶蚀孔洞、溶蚀微孔、微裂隙和构造裂缝.除了“纯的”介壳灰岩外,由介壳和粉砂—泥质混积而成的泥质介壳灰岩和含介壳泥页岩由于微裂隙相对发育,部分物性好的层段也可以作为储层.上述结果和钻测成果暗示:临近烃源的低能介壳滩和介壳滩缘等混积相的粉砂—泥质介壳灰岩和含介壳泥页岩是一种广泛发育的潜在储集体,这对于致密油勘探而言尤为重要,应该引起重视,建议进行试点勘探.  相似文献   
93.
滇东北地区桧溪剖面位于四川盆地南缘外侧,剖面龙王庙组地层白云石化活动强烈,广泛发育泥晶灰岩、砂屑灰岩、泥晶白云岩、云质灰岩和灰质云岩等岩性。剖面3个灰岩-过渡岩性-白云岩旋回中具有混积特征,石英颗粒大量发育。阴极发光下,3个岩性旋回主要呈暗红色,可见石膏。地球化学测试显示:旋回1中灰岩-白云岩碳同位素为-0.78‰~-0.49‰,氧同位素为-9.28‰~-8.96‰,锶同位素为0.709 795 54~0.712 183 18,钙同位素为0.54‰~1.12‰;旋回2中灰岩-白云岩碳同位素为0.37‰~0.41‰,氧同位素为-9.76‰~-9.64‰,锶同位素为0.710 087 11~0.713 741 67,钙同位素为0.63‰~0.81‰;旋回3中灰岩-白云岩碳同位素为-0.03‰~0.23‰,氧同位素为-9.90‰~-9.24‰,锶同位素为0.709 909 34~0.712 376 17,钙同位素为0.56‰~0.94‰;3个旋回中灰岩锶、钙同位素测试结果明显偏低,白云岩锶、钙结果明显偏高。钙同位素对流、缓冲模型模拟结果显示,旋回1白云石化流体Mg2+浓...  相似文献   
94.
泌阳断陷下第三系核三上亚段层序地层学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根据陆相层序在地震剖面及电测曲线上的识别标志和在岩石矿物学方面的旋回性特征,采用沉积旋回分析技术及Fischer图解法,将泌阳断陷双河—赵凹地区下第三系核三段上亚段划分为3个陆相层序,其沉积体系呈现冲积扇—扇三角洲—湖相空间配置关系。在这3个陆相层序中共发育小层序组13个,其中可识别的小层序达50余个。针对研究区目的层段所划3个陆相层序发育的共同特点,在连井剖面层序地层对比的基础上,编制了研究区目的层段的陆相层序地层等时框架模式。  相似文献   
95.
云南陆良盆地的形成与演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陆良盆地是云南省第三系沉积盆地的典型代表。盆地中识别出四个不整合面,即Tg、T6、T3和T0其拉张史可分为两大阶段;(1)Tg-T5,拉张强度渐增期;(2)T5-现今,拉张强度渐弱期。与拉张史相对应,陆良盆地的沉降史可分为两个阶段;(1)N2c为快速沉降阶段;(2)Q为沉降缓慢阶段。据此,陆良盆地的形成演化阶段为:(1)盆地初始形成期;(2)盆地扩张发育期(T6-T3);(3)盆地发展稳定期(T3  相似文献   
96.
通过野外剖面实测和镜下薄片观察,笔者发现米仓山南缘志留系罗惹坪组顶部发育多套风暴沉积,典型的风暴沉积构造,包括侵蚀构造、砾屑结构、粒序层理等发育,岩性主要为灰绿色泥页岩、浅灰色或灰色微晶灰岩和生屑微晶灰岩。该区风暴岩发育3种风暴沉积序列,且具有一定的继承性,为远源型,沉积环境为浅水陆棚;风暴岩的发现解释了该区罗惹坪组生物灰岩透镜体的成因,为区域地层等时对比提供了新的标尺,对于研究区古地理、古气候以及古扬子海盆演化提供了依据。研究表明南江地区在志留系罗惹坪组晚期沉积时,曾处于风暴频发低纬度地区。  相似文献   
97.
本文通过对四川盆地元古宇-下古生界勘探最成功的两个地区--威远震旦系气田和资阳震旦系含气区天然气成藏要素和成藏过程的详细比较,得出 ①资阳含气区和威远气田的原始烃源相同,均是下寒武统生成的油裂解的天然气,不同的是资阳为残留的气顶气,威远是水溶气脱溶气.②资阳含气区和威远气田震旦系碳酸盐岩基质孔隙度相近,资阳地区溶蚀洞穴发育,但裂缝不发育,储层渗透性较差,非均质性强;威远地区储层洞穴不发育,但裂缝发育,形成统一的裂缝-孔洞系统.③威远地区具有统一的圈闭,闭合度高(800 m),闭合面积大(895 km2).资阳含气区不具有统一的圈闭,多为局部的小高点.④喜马拉雅期隆升作用使资阳统一含气区分散化和气藏变小,形成多压力系统的含气区;威远地区快速大幅度隆升, 溶于水中的天然气脱溶, 形成具同一压力系统的整装气田.⑤资阳含气区的成藏过程为 (资阳-威远)古油藏→原油裂解→气顶天然气→隆升调整→现今(残留)含气区,其天然气藏是隆升调整成藏,是在原古气藏的基础上改造残留而成;威远地区的成藏过程则是(资阳-威远)古油藏→原油裂解→天然气大量溶于水中→隆升使得带有大量天然气的水向威远运移和天然气脱溶→现今(新生)气藏,属天然气的脱溶成藏.资阳含气区受古构造的控制明显;威远气田则主要受今构造的制约.因此, 在四川盆地震旦系和下古生界的油气勘探中, 既要研究其古构造的特征和演化, 也要研究今构造的特征和分布规律, 才能发现不同类型的天然气藏.  相似文献   
98.
川西上三叠统高压封存箱与天然气成藏关系研究   总被引:17,自引:2,他引:15  
川西上三叠统碎屑岩储层是一套低孔,低渗,具高异常地层压力的致密砂泥岩层,须家河组可视为一个完整的含气高压封存箱,以生烃增压为箱内主要的升压机制,喜马拉雅期构造运动以原始高压封存箱的压力场进行调整改造,依据流体封存箱的发展,改造与定型状况,将川西地区划分为箱顶板断通型,断开型,未断型三种气藏类型,并讨论其形成演化过程与天然气成藏的关系。  相似文献   
99.
近年来,龙门山褶皱冲断带是国内外专家学者研究复杂构造地质的天然实验室。通过野外地质调查和精细地震构造解释,利用最新最的油气勘探地球物理资料,通过选取龙门山北段、中段、南段与构造走向基本垂直的成像效果较好具有代表性的区域地震大剖面3条,借助Geo—sec二维平衡剖面构造恢复技术,对龙门山褶皱冲断带的构造发育及其演化过程进行分析。通过对各段构造发育及断裂演化史进行深入剖析,总结出7种构造发育样式以及北、中、南段构造组合特征。通过对比北、中、南段构造发育及演化特征,证实龙门山褶皱冲断带是由多期构造运动叠加形成的复式构造,具体表现为基底卷入推覆冲断、盖层滑脱叠瓦状推覆冲断、逆冲双重构造等多种构造样式。印支运动早期以前,主要以拉张环境为主,缓慢隆升;印支晚期以后,以挤压环境为主,逆冲推覆快速隆升,至喜马拉雅运动时期定型。在此基础上,综合石油地质综合评价,结合各段区域内已发现气田的构造特征,对有利油气构造样式进行了预测,指出其中的被动断弯与断展背斜构造、顶板双重构造、背冲构造是油气勘探的有利构造样式。  相似文献   
100.
Water Soluble Gas in Deep Carbonate Reservoir,Sichuan Basin,Southwest China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Based on temperature and pressure of fluid inclusion,phase of organic inclusion in calcite and quartz filled in vug in the deep carbonate reservoir and the natural gas composition in Weiyuan (威远) gas field in Sichuan (四川) basin,research indicates that water soluble gas exists in deep carbonate reservoir,which reconstructs development and effusion process of water soluble gas.The overpressure formed during oil thermal cracking can reach 105-170 MPa in Sinian and Cambrian reservoir in Central Sichuan and 78-86 MPa in Cambrian reservoir in Southeast Sichuan.The high temperature caused by deep burial and overpressure caused by thermal cracking make thermal cracking gas dissolve in water so that it becomes water soluble gas.The ratios of gas to water can reach 50-90 m3/m3and 10-30 m3/m3,respectively,in deep carbonate reservoir in Central and Southeast Sichuan.Methane dissolving in water exists in form of liquid phase.Until now,the decreases in temperature and pressure due to the uplift during 74 Ma make water soluble gas separate from water,water soluble gas pool or mixed gas pool of thermal-cracking gas and water soluble gas are modified or even destroyed in varying degrees.This may be the case of Weiyuan gas field.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