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6篇
  免费   6篇
  国内免费   5篇
地质学   34篇
综合类   3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4篇
  2015年   1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1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2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8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3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沁水盆地古生界天然气圈闭条件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陈刚  刘林玉 《西北地质》1998,19(4):34-38
沁水盆地是一个复式向斜型残余构造盆地,后期改造强烈,保存条件较差.通过对盆地主要圈闭类型及其保存状况和有效性的分析,认为盆地腹部古生界埋深大于700m的深坳陷区具备有利于天然气圈闭成藏的保存条件,位居其中的向斜型水动力圈闭和低幅度背斜构造圈闭具备相对有利的勘探远景.  相似文献   
22.
油气储层的微观非均质性特征是储层地质学研究的重要内容之一.通过真实砂岩微观模型实验,分析了鄂尔多斯盆地白豹地区长4 5储层的微观非均质性特征,发现该区长4 5储层为致密型砂岩,真实砂岩微观模型实验直观地显示出长4 5储层具有很强的微观非均质性,砂岩的成岩作用和孔隙结构是影响本区长4 5储层微观非均质性的主要原因.在低渗透砂岩中,溶蚀作用引起砂岩产生强烈的非均质性,而这些砂岩则形成长4 5储层的高渗带.  相似文献   
23.
储层的微观孔隙结构定性定量表征可以为油藏后期高效开发奠定地质基础。本次研究利用铸体薄片、扫描电镜、高压压汞等实验手段,对吴起油田白豹地区长4+5超低渗储层的微观孔隙结构进行表征,并建立起研究区孔隙结构划分标准。在此基础上,制作真实砂岩模型,通过油水两相渗流实验反映孔隙结构好坏,通过微观可视化油水驱替实验对不同孔隙结构水驱后微观剩余油存在类型及成因进行分析。结果表明:Ⅰ类孔隙结构组合类型为粒间孔-溶孔,油水两相渗流特征最好,水驱后微观剩余油主要以小面积连片簇状形式存在,驱油效率为35%;Ⅱ类孔隙结构组合类型为溶孔-残余粒间孔,油水两相渗流特征接近Ⅰ类,储渗能力及水驱效果最好,驱油效率为43%,水驱后微观剩余油主要以簇状、环状形式存在;Ⅲ类孔隙结构组合类型为晶间孔-溶孔,其物性最差,油水两相渗流特征最差,驱油效率仅为21%,水驱后微观剩余油以连片簇状形式存在。研究区成岩作用及孔隙中的填隙物含量主要影响孔隙结构发育,从而影响不同孔隙结构在水驱过后的微观剩余油分布。  相似文献   
24.
为了研究二连盆地乌里雅斯太凹陷 H 区阿尔善油层组储层特征及影响因素,采用储层岩心观察、铸体薄片、扫描电镜、常规压汞等测试资料,对储层岩石 学 特 征、孔 隙 特 征、物 性 特 征、沉积作用和成岩作用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阿尔善油层组为近源、快速堆积,砂岩类型主要是长石质岩屑砂岩和岩屑质长石砂岩,表现为胶结物含量高、结构成熟度低和成分成熟度低的“一高两低”特点。储层受碎屑粒径、压实程度、碳酸盐含量的影响,主要发育中-细喉道,储集空间以残余粒间孔和粒间溶孔为主,物性分析判断为低孔-低渗储层。研究区最好的储层为扇三角洲前缘水下分流河道砂,其次为远端席状砂和河口坝砂。研究区目的层原始孔渗分布主要受沉积作用控制;成岩作用中胶结作用对储层既有部分破坏作用又有部分改善作用,压实作用主要起破坏作用,溶 解 作 用 主 要起改善作用。   相似文献   
25.
根据岩石铸体薄片和扫描电镜观察资料,分析了吐哈盆地台北凹陷中侏罗统储集层的岩性特征。七克台组中上部储集层以岩屑砂岩为主,属于第一岩性段.七克台组下部一西山窑组储集层以长石岩屑砂岩为主,属于第二岩性段.砂岩的岩性特征对储集层的物理性质具有明显的影响作用。  相似文献   
26.
吐哈盆地鄯善弧形构造带三间房组储集层的成岩作用类型主要为压实作用,胶结作用和溶蚀作用,成岩作用改变了砂岩储集层的孔隙结构,压实作用和胶结作用降低了砂岩的原生孔隙度,溶解作用产生的次生孔隙主要成为主要的汕气储集空间。  相似文献   
27.
刘林玉  柳益群 《岩石学报》1998,14(2):258-268
利用岩石薄片和扫描电镜观察以及X-衍射资料研究了吐鲁番坳陷中上侏罗统碎屑岩中的自生粘土矿物特征,发现碎屑岩中的自生粘土矿物主要有五种类型,即蒙脱石、伊利石-蒙脱石混层、伊利石、绿泥石和高岭石。自生粘土矿物的形成和转化取决于碎屑岩原始矿物组分及其成岩环境。蒙脱石的迅速转化和高岭石的大量析出与碎屑岩的大规模溶解有着密切的关系。根据自生粘土矿物的组合特征,可以有效地确定碎屑岩的成岩阶段及其孔隙发育特征。  相似文献   
28.
蒙皂石粘土矿物不正常转化的实例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刘林玉 《矿物学报》1998,18(2):203-208
利用岩石铸体薄片,X射线衍射和扫描电镜资料分析了一个蒙皂石粘土矿物不正常转化的实例,发现岩石组分是蒙皂石转化出现滞后现象的内在因素,在蒙皂石转化剖面上缺失迅速转化带是岩石组分分带性的结果,蒙皂石粘土矿物的不正常转化改变了碎屑岩的孔隙发育特征。  相似文献   
29.
碎屑岩储集层溶蚀型次生孔隙发育的影响因素分析   总被引:32,自引:9,他引:23  
刘林玉 《沉积学报》1998,16(2):97-101
溶蚀型次生孔隙是碎屑岩储集层的一种重要孔隙类型,溶蚀型次生孔隙的形成机制是石油地质学家很感兴趣的问题之一。本文运用吐哈盆地北部坳陷与民和盆地巴州坳陷碎屑岩储集层的分析测试资料,对研究区碎屑岩储集层溶蚀型次生孔隙发育状况的主要影响因素进行了分析,阐明了原生有效碎屑岩体的形成和保存受沉积作用和成岩作用的控制,在有效碎屑岩体的成岩过程中孔隙流体性质的显著变化是大规模形成溶蚀型次生孔隙的直接原因。  相似文献   
30.
民和盆地巴州坳陷储集层的孔隙发育特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笔者根据岩石铸体薄片,电镜扫描和物性等资料分析,通过对民和盆地巴州坳陷储集层孔隙发育特征的研究,认为巴州坳陷的白垩系-中上侏罗统储集层的孔隙空间可分为六种基本类型,形成四种孔隙组合关系,储集层的孔隙发育特征决定了储集层的物理性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