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68篇 |
免费 | 17篇 |
国内免费 | 6篇 |
专业分类
测绘学 | 35篇 |
地球物理 | 15篇 |
地质学 | 31篇 |
海洋学 | 5篇 |
综合类 | 2篇 |
自然地理 | 3篇 |
出版年
2023年 | 5篇 |
2022年 | 3篇 |
2021年 | 3篇 |
2020年 | 3篇 |
2019年 | 3篇 |
2018年 | 6篇 |
2017年 | 9篇 |
2016年 | 2篇 |
2015年 | 1篇 |
2014年 | 7篇 |
2013年 | 5篇 |
2012年 | 7篇 |
2011年 | 6篇 |
2010年 | 8篇 |
2008年 | 1篇 |
2007年 | 2篇 |
2006年 | 4篇 |
2005年 | 2篇 |
2004年 | 2篇 |
2003年 | 3篇 |
2002年 | 4篇 |
2001年 | 3篇 |
1996年 | 1篇 |
1992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9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中缓倾角裂隙的存在是重要坝肩地质缺陷之一,中缓倾角裂隙发育规律、成因机制分析是研究边坡稳定性的重要基础。通过对我国西南某大型水电站中缓倾角裂隙空间分布规律的深入分析,结合地质分析、微观电镜扫描和数值模拟,阐释了中缓倾角裂隙的成因机制。结果表明:(1)河谷间歇性快速下切是中缓倾角裂隙密集带相间分布的主要形成原因;(2)中缓倾角裂隙的断裂形式以拉裂和拉剪并存为主,少部分试样表现为剪切破裂,力学机制与河谷下切地质演化相对应;(3)如果岸坡内存在断层、岩脉等软弱带,若软弱带宽度较大,则沿软弱带的整体松弛效应明显,而弱化中缓倾角剪应变增量带的分布;(4)若软弱带的宽度较小且距坡表距离较小时,一方面除沿软弱带倾角方向的应变较为集中,另一方面,会使剪应变增量带自坡表至软弱带的中缓顷裂隙的集中程度和数量均有所增加,另外,岩脉间中缓倾角裂隙的密度亦增加。 相似文献
12.
13.
在安哥拉某Quelo砂土场地开展了现场试坑浸水试验,实测了水在地基土中的渗透和消散过程;通过室内测试得到砂土的主要物理参数,采用改进的Kovács粒径方法估计土-水特征曲线,Van Genuchen模型估算渗透系数曲线,数值模拟了与现场试验情况相同的水渗透和消散过程;对比了实测结果和数值计算结果的异同。研究结果表明浸水条件下自由水面之下的砂土远未达到完全饱和,数值计算结果虽能较好反映浸水渗透的宏观规律以及停水后水的消散过程,但要较准确预测水的浸润范围,需要建立经验的“饱和体积含水率”取值方法,本砂土场地“饱和体积含水率”取对应饱和度65%的体积含水率较为适宜。 相似文献
14.
15.
基于分布式控制力矩陀螺的水下航行器轨迹跟踪控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基于控制力矩陀螺群(CMGs)的水下航行器具有低速或零速机动的能力。采用基于分布式CMGs的水下航行器方案,并研究其水平面的轨迹跟踪控制问题。通过全局微分同胚变换将非完全对称的动力学模型解耦成标准欠驱动控制模型,并根据简化的模型构建其轨迹跟踪的误差动力学模型,将轨迹跟踪控制问题转化为误差模型镇定问题。基于一种分流神经元模型和反步法设计了系统的轨迹跟踪控制律,该控制器不需要对任何虚拟控制输入进行求导计算,且能确保跟踪误差的最终一致有界性。仿真结果表明该控制器能够实现在不依赖动力学参数先验知识的情况下对光滑轨迹的有效跟踪。 相似文献
16.
基于数字高程模型的地形干涉纹图的模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数字高程模型模拟一地区的地形干涉纹图 ,这方面的专门报道不多 ,但由于其在实际的雷达干涉测量技术中的广泛应用 ,经过专门从事这方面研究的科学家们和一些商业公司的共同努力 ,目前这方面技术已逐步走向实用化 ,在一些图像处理软件系统 ,如Earthview中已具有这方面的模块。虽然这些商业化的软件大都具有较好的应用性 ,但商业运作的版权保护使许多中国用户并不能得到这些软件系统 ,所以有必要研究开发具有自主权的图像处理软件。作为一门新型的遥感技术 ,近几年来 ,雷达干涉测量技术在中国得到了广泛应用 ,基于数字高程模型的… 相似文献
17.
18.
19.
20.
震后桥梁结构震害快速评估能够为地震应急救援提供重要参考信息,对减灾工作具有重要价值.为了快速准确地评估遭受地震影响梁式桥的破坏状态,使梁式桥震害评估方法在地震应急中发挥更大作用,基于统计回归模型、神经网络模型和推断模型等三种梁式桥震害评估模型,采用VC++6.0及Access2003数据库软件开发了有关评估软件,并以桥梁震害资料为算例验证了软件的可靠性.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