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28篇 |
免费 | 25篇 |
国内免费 | 10篇 |
专业分类
大气科学 | 28篇 |
地球物理 | 1篇 |
地质学 | 33篇 |
自然地理 | 1篇 |
出版年
2024年 | 3篇 |
2023年 | 2篇 |
2022年 | 2篇 |
2021年 | 4篇 |
2020年 | 2篇 |
2019年 | 1篇 |
2018年 | 2篇 |
2017年 | 2篇 |
2015年 | 3篇 |
2014年 | 1篇 |
2012年 | 3篇 |
2011年 | 4篇 |
2010年 | 2篇 |
2009年 | 2篇 |
2008年 | 3篇 |
2006年 | 1篇 |
2004年 | 3篇 |
2003年 | 3篇 |
2001年 | 1篇 |
2000年 | 3篇 |
1998年 | 3篇 |
1997年 | 2篇 |
1996年 | 3篇 |
1995年 | 3篇 |
1992年 | 1篇 |
1991年 | 1篇 |
1989年 | 1篇 |
1988年 | 1篇 |
1987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6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41.
42.
43.
华北北部黑风暴的气候学特征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使用内蒙古中西部72个地面测站1957~1996年历史资料,分析研究了该地区黑风暴的气候学特征,包括黑风暴的地理分布、年代际变化、年际变化、年变化、旬变化、日变化等时间变化特征和强度变化;讨论了形成上述变化特征的气候成因。得到如下结论:内蒙古中西部是黑风暴的易发区和多发区,最大中心位于内蒙古中部的朱日和;黑风暴的时间变化特征显著;强度有较大差异。 相似文献
44.
污灌土壤对铅的吸附和解吸特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解污灌土壤对铅的吸附-解吸机制,进行不同条件下的吸附-解吸试验。结果表明:污灌土壤对铅的吸附量随铅初始浓度的增大,呈现先强烈吸附再缓和的过程。Langmuir模式对污灌土壤等温吸附铅的拟合效果最好,其饱和吸附量为7.84 mg/g。亚砷酸盐的存在会阻碍污灌土壤对Pb2+的吸附,亚砷酸盐加入前后污灌土壤对铅的吸附率从99.9%~100%下降到97.8%~99.0%。加亚砷酸盐条件下污灌土壤对铅的等温吸附模式以Freundlich模式的拟合效果最好。污灌土壤对吸附态铅的解吸量随解吸振荡时间的延长而不断增加,且解吸率随时间增加总体趋于降低。Elovich方程和幂函数方程均能很好地拟合污灌土壤对铅的解吸动力学过程,尤其是Elovich方程的拟合效果最为显著。 相似文献
45.
为了解珠江三角洲地区地下水中铁的含量及其成因,采集并分析了352组地下水样和12组地表水样。分析结果表明:珠江三角洲地区地下水铁含量为未检出~94.8mg/L,平均含量为1.46mg/L。该地区地下水铁含量的分布与其工业化程度及所处区域的补、径、排条件密切相关,尤其在平原区,地下水铁含量与部分地表河流的污染程度更是密切相关,随着远离污染的地表河流,地下水铁含量有明显减少的趋势。不同地区对其地下水铁含量起主导作用的因素也不相同,氧化还原条件是影响珠江三角洲地区地下水铁含量分布的主要因素之一,而酸碱条件和地面污染则只在局部地区对地下水铁含量的分布起主导作用。另外,含水层介质组分、径流条件、上覆土层性质等因素对珠江三角洲地区地下水铁含量也都起到了一定的作用。 相似文献
46.
利用常规观测资料和数值模拟方法对 2 0 0 1年 4月 6~ 8日由蒙古气旋强烈发展触发的内蒙古地区强沙尘暴天气过程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 :在这次“锋面气旋型”沙尘暴过程中 ,气旋冷锋是该天气系统引发沙尘暴的主要因素 ,冷锋过境对沙尘暴的触发作用远强于气旋发展。影响沙尘暴的天气因素中 ,地面大风形成主要源于气旋发展和锋后强冷平流 ,高空动量的有效下传则是另一重要原因。高空急流加强及其形成的次级环流使高空动量下传到对流层中层 ,其下方形成深厚混合层使这一动量继续下传到地面 ,是高空动量有效下传的机制。“混合层”可以从本质上反映有利沙尘暴形成的大气层结特征 ,其强度和高度很大程度决定沙尘暴的强弱。这次过程深厚混合层的形成是深厚干对流和强沙尘暴产生的主要原因。而它的形成则是长时间地面加热的结果 ,这也是特强沙尘暴仅发生在内蒙古中部偏北地区而不是下垫面条件更为适宜的内蒙古西部的原因。混合层空气的平流作用对内蒙古中部偏北地区深厚混合层的形成具有相当的贡献 ,其作用程度与地形分布密切相关。地面热通量试验证明地面加热不仅对冷锋过境产生的上升运动强度具有直接影响 ,也影响混合层形成和高空动量下传 ,并因此影响沙尘暴强度。 相似文献
47.
文章针对地方性天气预报特点,根据现有数值预报产品以及实时探空资料的接收情况,利用中尺度数值预报模式MM4引入中尺度信息,提出一个实际可行的夏季降水预报方案,以求提高区域范围内具有明显突发性对流降水特征天气过程的预报能力。作法是用MM4模式计算出1984—1987年7月、8月逐日的零时刻物理量诊断场,格距为100公里,使用欧洲中心数值预报产品和诊断物理量共计41个场作为预报因子场;将内蒙古全区划分为9个气候区和8个代表站;应用典型相关分析法,并结合逐步判别法和逐步回归法,得到相应的9个区域和8个单站降水预报方程。9个分区预报方程降水CSI指数在97.67%以上,8个单站降水预报方程对中雨以上降水CSI指数在80%以上。方程的实际预报能力令人满意。由于所采用的典型相关分析的典型因子绝大部分取自于中尺度诊断分析量,降水预报方程的因子变量多数为中尺度量。换句话说,方程中包含了大量的中尺度信息,850百帕零时刻水平U分量、温度T,700百帕位势高度、涡度、湿球位温,500百帕位势高度、温度T、涡度和湿球位温场对降水预报方程的贡献最大。 相似文献
48.
通过对钟山县有历史记录以来的50年气温随时间变化特征分析,表明钟山60年代、90年代偏暖,80年代最冷,自1997年起出现明显的增温态势,呈现出春冬季气温偏暖、夏秋两季气温变化不明显的特点. 相似文献
49.
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