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9篇
  免费   23篇
  国内免费   24篇
大气科学   28篇
地球物理   2篇
地质学   61篇
海洋学   2篇
综合类   1篇
自然地理   2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2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3篇
  1998年   7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3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9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1.
本文以采样和测试取得的第一性资料为依据,配合水源地勘察和群孔抽水试验开展河北滦南姜泡水源地第四系含水层同位素水文地质研究,查明天然和开采状态下地下水环境同位素丰度及其变化规律性,结果表明Ⅰ、Ⅱ含水层地下水与河水存在水力联系,是近代渗入成因水。主勘探层Ⅲ含水层与河水无联系,是不同年代形成的古渗入成因水,以侧向迳流补给为主,补给区位于研究区的东部。该层地下水由NE朝SW,后折向正南方向流动,速率为1—1.5m/a。含水层组地下水的贮留时间距今2300.15700a,Ⅲ2的贮留时间距今5800—23200a,地下水pH为7.2—8.3、溶解固体量小于300mg/L、水质较好的淡水,具有开发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52.
掌握区域地下水质量及污染状况,对于地下水污染防治、地下水资源保护与管理具有重要作用,尤其是对西部内陆干旱区地下水资源尤为重要。本研究针对陕西铜川市地下水进行了系统采样,通过分析常规指标、无机毒理指标、微量有机指标,利用“层级阶梯评价方法”进行了地下水质量与污染评价。水质评价表明,2011年铜川市浅层水水质相对较差,可作为饮用水源或经适当处理后可做饮用水源的样品占样品总数的60%,不宜作为生活饮用水源的样品占40%。浅层水质量受天然背景和人类活动的共同影响,主要影响指标为总硬度、 NO 3 -、TDS、Mg2+ SO 4 2 -;深层水水质相对较好,所有采样点均可作为饮用水源。深层水主要受天然背景影响,主要影响指标为Fe。污染评价表明,浅层水污染等级为1级、2级、3级、4级的样品分别占样品总数的44%、16%、32%、8%,污染主要分布在金锁关以南至川口以北的漆水河河谷地带;而深层水污染等级全部为1级,尚未受到人类污染影响。相比其他评价方法,层级阶梯评价法在区分天然背景和污染对地下水水质影响方面具有明显优势,结合区域背景分析和现场调查认识,能够成为科学掌握地下水水质及污染状况的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53.
探讨了不同氧化还原条件下土壤外源砷(Ⅴ)的稳定化作用。研究结果表明不同氧化还原条件下外源水溶性砷(Ⅴ)进入土壤体系后,各种形态砷随培养时间增加的变化规律总体上表现较为一致。培养180天之后,水溶态和交换态砷在微孔扩散等作用下随培养时间分别下降至2.4%~4.7%和2.8%~3.2%。碳酸盐态砷主要受控于p H以及相应的表面沉淀作用。有机态砷存在再分配现象,最高值达48.8%~50.1%,有机态砷下降的同时,伴随氧化物态和残渣态砷的上升。越趋向氧化环境会使得土壤外源砷(Ⅴ)的稳定化程度越高,反之,越趋向还原环境土壤外源砷(Ⅴ)的稳定化程度越低。各种氧化还原条件下,土壤外源砷(Ⅴ)的稳定化过程均具有明显的阶段性特征,缺氧和过渡条件下表现为3阶段特征,而好氧条件下表现为4阶段特征。  相似文献   
54.
我国水环境有机污染现状与防治对策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综述了国内外有机污染研究现状;列举了目前我国不同水体中有机污染情况,指出有机污染已成为地下水污染研究中极其重要的内容,并就我国地下水有机污染调查研究和防治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相应的研究对策.  相似文献   
55.
本文通过沉积环境、岩性组合、水化学、碳同位素等的论证,将川西拗陷上三叠统划分为须家河组须二段、四段、六段3个主要含水系统,须一段、三段、五段3个相对隔水系统;通过地壳运动、水动力条件、地球物理场等论证了各含水系统经历的水文地质期的次数和型式."统序"和"期序"的建立,从宏观上构建了深层水形成演化的模式,为深层水及其与聚气成藏之间规律性联系指示了研究的思路、途径和方向.  相似文献   
56.
内蒙古 1 998年汛期降雨的时空分布 ,特别是东部嫩江及其支流流域降雨异常偏多 ,形成严重洪涝 ,与欧亚大尺度环流异常有着密切关系。主要异常特征是 :1 东亚阻高强盛 ,阻高位置逐月向西调整图 1~ 3分别为 6、 7、 8月北半球50 0 h Pa位势高度平均图和距平图。 6月鄂霍次克海到东亚沿海为较强的高压脊 ,脊线位于 1 40°E附近 ,脊区为 4 0 gpm的正距平区 ,正距平中心达 80 gpm。7月高压脊向西调整到东亚大陆地区 ,脊线位于 1 3 0°E附近。高压脊仍为正距平 ,中心在 80 gpm以上。 8月东亚强盛的高压脊再度向西调整 ,脊线位于 1 2 0°E附近 …  相似文献   
57.
黄淮海平原地下水质量综合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以北京、天津两市和河北、河南、山东、安徽、江苏五省新一轮地下水资源评价结果为依据,参照地下水质量标准[GB T14 848-93 ]和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GB5 749-85 ] ,客观评价了黄淮海平原地下水综合质量状况,指出相对全国地下水综合质量现状而言,黄淮海平原地下水质量状况相对较差,自西而东地下水质量呈现出明显的水平分带规律。地下水污染多呈点状、线状。浅层地下水污染较突出,目前主要超标组分为总硬度、三氮、氟化物、氯化物、铁、锰等。  相似文献   
58.
银川平原水化学特征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基于银川平原的水文地质条件,对研究区的地下水环境综合指标与地下水化学类型进行了分析:EC值与DO值呈负相关关系,随着含盐量的增高,EC值增高,DO值减小;TDS与EC之间存在较好的正相关性,水中溶解的盐类越多,水的TDS 值越高,水的导电性越好,其电导率EC值越大。阳离子平均浓度由大到小为Na+>Ca2+>Mg2+>K+>NH+4,阴离子平均浓度由大到小为HCO-3>SO2-4>Cl-。研究区地下水类型以HCO3·SO4—Ca·Mg、HCO3·SO4—Ca·Na、HCO3·SO4—Na·Mg,以及SO4·HCO3—Na·Mg等类型为主。活度系数与离子强度呈反比,即离子强度升高导致水溶液中的离子浓度和电荷量升高,离子重新组合成溶质,导致离子活度系数下降。研究区内方解石最接近于平衡状态,可能存在于含水层环境中。对地下水环境综合指标和各组分浓度以及研究区水化学的形成环境进行分析可知:位于研究区中南部的65号点属于SO4·Cl—Na型水,受污染的可能性大;而在其南部的4、83、290号点,由于位于黄河灌溉区,受地表水的影响增强,地下水污染程度较65号点低。  相似文献   
59.
1998年汛期嫩江松花江流域大暴雨成因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分析了 1 998年汛期嫩江、松花江流域大暴雨形成的大尺度环流异常特征 ,指出东亚阻塞高压持续强盛位置偏西 ,乌拉尔山到西西伯利亚维持长波高压脊和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与东亚阻高在 1 30°E附近同位相叠加是形成 1 998年汛期嫩江、松花江流域大暴雨的大尺度环流主要特征。它们为大暴雨的形成提供了优越的大尺度环流背景。频繁活动的东北冷涡是在这一大尺度环流背景下形成大暴雨的天气尺度系统。进一步分析了东北冷涡生成维持的环流条件和活动特征 ,得出东北冷涡在蒙古东部滞留少动是形成嫩江松花江流域特别是嫩江流域持续性大暴雨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60.
水文地球化学研究现状与进展   总被引:11,自引:4,他引:11  
1938年,“水文地球化学”术语提出,至今水文地球化学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得到长足的发展,其服务领域不断扩大。当今水文地球化学研究的理论已经广泛地应用在油田水、海洋水、地热水、地下水质与地方病以及地下水微生物等诸多领域的研究。其研究方法也日臻完善。随着化学热力学和化学动力学及同位素方法的深入研究,以及人类开发资源和保护生态的需要,水文地球化学必将在多学科的交叉和渗透中拓展研究领域,并在基础理论及定量化研究方面取得新的进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